五年過去了,終於上映的它依舊是最好的國產青春片之一
《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提到曹保平,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他執導的一系列犯罪片。
就是這麼一位,個人風格強烈,作品生猛的導演在五年前拍了一部青春片——《狗十三》。
我們總吐槽國產青春片墮胎狗血,但不墮胎不狗血的《狗十三》卻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細品。
影片的故事其實很簡單。
十三歲的少女李玩(張雪迎 飾),父母離異,她跟著爺爺奶奶一起住。
非常普通的女孩,成績還算優秀,但偏科,喜歡物理英語不好;喜歡《鏗鏘三人行》,喜歡《時間簡史》,喜歡搖滾樂;比較乖巧,有點倔強。
父親(果靖霖 飾)再婚後,和新婚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一家人,爺爺奶奶爸爸繼母堂姐,都沒敢告訴李玩。
或許是為了轉移女兒的注意力,或許是為了哄女兒開心,或許是愧疚,父親買了一隻小狗送給李玩。
起初李玩並不想要這隻小狗,但慢慢還是接受了它,給它取名愛因斯坦,讓它和自己一起睡,吃一樣的飯。
沒想到,爺爺帶著愛因斯坦出門買菜的時候,把它給弄丟了。一家人先想到的不是去找愛因斯坦,而是又想轉移李玩的注意力,給她買了雙溜冰鞋。
但李玩還是發現愛因斯坦丟了,她敏銳地察覺到大人們都沒想過要去找愛因斯坦,只是想買雙溜冰鞋平息這件事。李玩當然不肯,她不管不顧地衝出家門去找它的愛因斯坦。
大人們都不理解李玩的執拗。他們又找了一隻和愛因斯坦很像的狗,假裝是找回來的愛因斯坦。李玩說不是,但大家都說是,連一開始站在她這邊的堂姐都「屈服」了。
於是,李玩被迫接受了第二隻愛因斯坦。
李玩變得識趣,認真學英語,接受弟弟昭昭,接受自己不是家裡的「中心」。
但即便是這樣,李玩也沒保住第二隻愛因斯坦。弟弟昭昭打狗,愛因斯坦反抗,全家人受驚,繼母叫囂著要把愛因斯坦送進狗肉店。
這一次,李玩哭喊著求爸爸把愛因斯坦送去哪裡都好,只要不是狗肉店。
在這場買狗、丟狗、指鹿為馬、再丟狗的「鬧劇」中,少女李玩長大了。
故事雖簡單,但《狗十三》拍出了關於青春,關於成長,殘酷而又敏感的那一面。
李玩是怎麼長大的呢?挨打。
為了找狗,家裡鬧得雞飛狗跳,爺爺受傷,奶奶差點走丟,李玩又任性地跑出去喝酒。
一怒之下,父親打了李玩一頓,揪著她的脖子,一邊推搡一邊罵。
平復之後,父親又抱著李玩,解釋著自己是因為工作忙,實在是沒精力了,家裡為了這件事也付出了很多,李玩你也要懂事,爸爸還是愛你的……
這之後,李玩就好了,或者說,長大了。
長大是什麼樣子呢?
李玩和新的愛因斯坦好好相處,李玩的英語成績考了年級第一,李玩平靜的接受了自己突然多了一個弟弟的事實,李玩耐心地陪著弟弟玩……
李玩嘗試喝自己一喝就吐的牛奶,李玩在父親的朋友夾給她一塊狗肉的時候,平和地說了「謝謝」,並且咽下。
成長或許就是把這些噁心咽下。
而如果成長就是把噁心咽下,未免也太噁心了。
並且事情也沒有因為李玩的懂事得到解決。
最初,李玩想要一個道歉,想要大人們對丟狗這件事努力去挽救了,但非常抱歉沒能找回來。可得到的卻是大人們用一顆又一顆「糖果」去掩蓋,去補償。
後來李玩被迫接受了大人們「指鹿為馬」的說辭,也還是沒保住第二隻愛因斯坦。
她哭過,鬧過,反抗過,但大人們並不能理解孩子的這種訴求,反而將其歸結為無理取鬧。
其實,大部分中國家庭都是這樣的,他們是愛你的,但他們期待你長大、懂事卻不理會你內心的孤獨和渴望。
姜思達看完了《狗十三》,錄了個短片發表觀後感,他和李玩還蠻像的,父母離異,父親再婚,他跟著母親生活。
短片里,姜思達對著電話另一端的父親說:「我最大的問題是咱倆真的不熟。」父親說:「嗯。」
這其實不僅是姜思達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很多人的問題。與父母相處了幾十年後,我們依舊和他們不熟。
這也是我們看這部電影時感到難受的根源,無法溝通的悲傷跟隨著我們的一生。
並且,這種悲傷還會延續。
弟弟昭昭和李玩一樣,一喝牛奶就吐。但他吐了也沒用,牛奶還是要喝掉;在溜冰場上摔倒了也沒用,教練會說「你要學會自己站起來」。
每個人都是這樣成長的,也就沒人會理會這其中會不會有什麼不合適。
但這樣的成長也讓李玩,或者說讓我們過早地學會了成人世界裡的法則——權衡利弊。
所以第二隻愛因斯坦被送走後,李玩還是會一家一家狗肉店去找,但不在家裡鬧了,等到自己因為物理競賽獲獎直升高中的消息傳來後,父親問她想要什麼,她才敢用得到的這點特權去換愛因斯坦的下落。
我們看到李玩因為愛因斯坦走丟大鬧時,也會懷疑,這姑娘是不是太矯情了?丟了條狗而已都買溜冰鞋補償了,爺爺為此都受傷了,奶奶還差點走丟了,家裡都雞飛狗跳了,李玩你還玩什麼崩潰?
因為看電影的我們也長大了,也適應了權衡利弊的成人法則——大哭大鬧是沒有用的,要做利益交換;家裡的和睦穩定是最重要的,走失的一條狗也不算什麼。
當然,我們無法去說父親的做法是錯誤的,忽視李玩的成長其實不是他的本意,他也嘗試帶孩子去天文館,也想過要彌補。
可他不會了,做不到了。
以前的他也是這麼受傷著長大的,所以想哭的時候他下意識地蒙住女兒的眼睛,不想暴露自己的弱點。他還很矛盾——不準李玩喝酒,但讓李玩陪著應酬的時候又默許了她喝酒。
他現在只能當好一個大人,做不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
我們也無法說長大不好,權衡利弊本身只是一種行為方式,但當它強加給了孩子才會有這麼多矛盾與漏洞。
可想明白了這些也還是很難過,因為這些強加導致我們的長大是被別人上的色,是被迫的,充滿壓迫感,且猝不及防的。
曹保平聊這部電影的時候說:「沒人注意到我們是在什麼時候突然長大,但那一天的到來其實很殘酷的,我想讓大家回頭看看這一天。」
確實,當我們看《狗十三》時,會不自覺回頭觀望我們長大的這一天,心底里那些壓迫、那些填不滿的遺憾與空洞也就全部被勾起。
可如果沒有這些,少女李玩就長不大嗎?
電影的一開頭,李玩有些懵懂但還算輕鬆地說:「沒參加物理興趣小組,也可以參加物理競賽。」
你看,李玩其實是知道的,要退讓的事情有很多。
不強加給她,她也可以長大。
※朱雨辰公開戀情風頭卻都被媽媽搶了去?網友紛紛關心朱媽媽的意見
※章子怡提自己的獲獎經歷楊冪迷之微笑?劉德華的謙遜真是太博好感
TAG:V觀影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