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經典中的「取財」之道

道教經典中的「取財」之道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根植於中國這塊深厚的文化土壤,是中國傳統文化直接孕育的產物,同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領域有著密切的聯繫,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體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道教有財神信仰,其中財神趙公明的影響可以說最大。道教信徒認為,財神趙公明能使人「公平買賣,求財利,宜和合,但有至公至正之事,可以對神言者,禱之無不如意」,鼓勵世人對物質財富的追求。在道觀中(除專設的財神殿外)財神趙公明左手捧著元寶與王靈官等神將站在一起充當護法。趙公明成為財神後身邊常跟隨有招財使者、利市仙官等專司財運的總管。趙公明不僅在道觀中接受萬家香火,還進入世人的廳堂享受獨家的香火。他的生辰是農曆三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自然要恭敬致祭,商家則把他的祭期放在正月初五。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是入世的宗教,道教並不主張貧窮,同其它宗教一樣道教也有一套系統完備的財富觀和取財之道。

早期的道教認為,社會上的財富是公有的,每個人都有享用社會財富的權利,少數人佔據大量社會財富的現象是不合理的。這種思想在《太平經》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太平經》認為,富人好比鑽進穀倉里的老鼠,不能因為老鼠呆在穀倉里,就認定穀倉歸老鼠所有。《太平經》對那些積財億萬,不肯救窮周急,使人饑寒而死的為富不仁者給予嚴厲的抨擊。在道教的教義中非常注重取財的方式。道教的經典認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主張用正當手段謀取財富,反對用非法手段謀取不義之財。道教有多種戒律規範信眾的取財之道。如《玉清經·本起品》載元始天尊所說十戒國的第七戒規定:「不得欺孤貧,奪人財物。」《妙林經二十七戒》規定:「不得盜竊人物」、「不得妄取人財。」《老君說一百八十戒》中規定:「不得橫求人物」、「不得強取人物」、「不得妄取人一錢以上物」。劉宋道士陸修靜在其所撰《受持八戒齋文》中指出:「不得盜他物以自供給。」道家認為,以非法手段謀取不義之財,必遭惡報。《太上感應篇》昭示:「諸橫取人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道教用因果報應的學說警示世人,非我所有,一毫莫取。道教反對世人對財富貪得無厭、為富不仁,強調對財富的追求行止有度,扶危濟困。《初真十戒》中的第七戒規定:「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惠恤貧窮。」

對於修道之人,道教主張出塵離俗,安貧樂道,反對累積財富。《丹陽真人語錄》曾言:「飢則餐一缽粥,睡來鋪一束草,襤襤縷縷,以度朝夕,正是道人活計。」道教是講奉獻的宗教,濟世利人、慈心於物、齊同慈愛、愍人之苦、救人之窮、施恩不求回報等思想準則一直為道教所推崇。

中國早期的道教主要傳播於民間,道教活動場所收入來源分兩個層次:下層教徒的入道資費和上層教徒的帶產入道。例如五斗米道要求受道者必須出五斗米。早期的道教常被農民起義所利用,不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經常招致官府的鎮壓和限制,這種情況不利於道教的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許多門閥貴族都信奉五斗米道。以寇謙之為代表出身世家大族的道教徒把儒家文化融入了道教,道教逐步演變成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官方宗教。這一時期,道教興起了道館制度。道觀的經濟來源不再依靠徵收道民的「天租」,主要依靠帝王、官府和貴族富豪的賞賜和施捨供養。一些道館開始擁有相當數量的房舍地產和供養驅使的館戶。唐朝時期,道教與李唐皇室結合,成為皇族宗教,道教達到鼎盛時期。道觀經濟急速發展,形成了與佛教寺院難辨雄雌的格局。唐高祖敕建亳州老君廟,同賜封戶20餘戶。唐玄宗在全國遍建玄元皇帝廟,各觀准有道士37名,盡賜莊園、奴婢以供自養。唐朝時期,頃家破財自願捐助道教的善舉在士庶公貴中被視為時尚。宋徽宗時,在全國大建神霄宮,各宮均撥田產千畝以為恆產,各宮道士擁有土地達萬畝之多。金兵圍困汴京時,北宋朝廷向道教宮觀搜檢錢財以充軍費,由此可見當時道教財勢之大。王重陽創立全真道派之初,令道士住觀出家修行,倡導簡樸之風,頗得當時社會好評。及至元代,全真道觀紛紛大興土木,購置田產。許多宮觀道士不再自食其力而過上了坐食租米的生活。道觀經濟在元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明代朝廷對宮觀土地的數量有所限制,朱元璋曾明令禁止僧侶、道士買賣土地。明代朝廷對宮觀賞賜的土地一般數額不大。宮觀擁有的土地必須向朝廷上繳賦稅。明代道教規模雖然很大,但宮觀經濟規模受到了限制。

有資料顯示,歷史上道觀經濟的經營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農業生產收入,這裡包括道士的自耕自食,也包括宮觀的地租收入;唐宋以前,宮觀地租的形式是勞役地租。唐宋時期,宮觀地租的形態完成了由勞役地租向實物地租的轉變。宋元以後,道教頗為重視農業勞動,土地自營的成分明顯加重。二是邸店的經營。位於城市的宮觀靠房租或生意買賣增加宮觀收入。宮觀邸店的經營方式多採取租賃方式,租息視店況、時代、地區各種因素而定。三是廟會收入。廟會是道觀經濟的重要形式。廟會期間,四方善男信女雲集,香火旺盛,宮觀收入可觀。北京白雲觀作為北方全真教派第一叢林,每年春節前後的廟會吸引了無數遊人和信徒。正月十九的燕九節,觀中特別熱鬧。相傳這一天是丘處機的生日,每逢此日,信士都要為他祝壽,後來逐步演變成為全民參加的盛會。每年春節期間半個月的廟會活動,白雲觀收入頗豐。上海城隍廟的廟會影響更大,逐步成為上海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廟會經濟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活躍了宮觀所在地的市場經濟。四是香稅收入。清代泰山、武當山道教宮觀的香稅制度最為有名。五是香火和經懺收入。凡宮觀必有香火,有香火就有香資。南嶽大廟每年七八月一屆香火,道士一年的生活費所差無幾。長沙陶公廟常年香火不斷,道徒兼營香燭紙錢。有些道士為人傳授經典、替人作齋祈福治病也有一定的報酬。正一派道士散布在農村,亦農亦道,除從事農業生產之外,為喪家做超亡道場,也有很大收入。道教宮觀經常性的香客布施功德錢物,歷年已久,難以計算。六是宮觀的旅遊收入。道教稱有十洲三島、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是神仙棲息的勝境閬苑。道教的名山和著名宮觀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具有重要的旅遊價值。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道教宮觀充分利用宮觀景觀和文物優勢,開發旅遊業,吸引四方遊客紛至沓來。宮觀旅遊業是道教宮觀實現自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宮觀所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文/海寶明 圖/來源網路 編輯/一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神尊聖駕蒞台巡遊:道場事畢,功德圓滿
道教的治國觀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