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俠客?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俠客?

文|了包

2018年10月30日下午,知名武俠作家金庸逝世,享年94歲。金庸一生共創作了十五部作品:「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及《越女劍》,構築出了一個快意恩仇的武俠世界。

這個瑰麗奇幻的世界定義了許多中國人對武俠的認知,它是武俠迷們夢想的樂土,也是不滅的成人的童話。不少讀者嘗試著去發現虛構世界中的真實歷史。中國歷史上確實有「俠」的存在,「俠」的形象及文化演變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俠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 正史記載中的俠

歷史上的「俠」,大致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是從 「士」階層中分化出來的。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不穩定,士人地位逐漸動搖,內部自然發生了分化。士原本文武兼具, 分化之後,「文者為儒,武者為俠」,「文者益文,武者益武」 。「俠」就起源於武士,但是並非所有的武士都是俠。「武俠」中包括「武」和「俠」兩個要素,顯然是「俠」重於「武」。

但是最開始「武」的暴力特徵卻使得「俠」遊離在社會秩序之外,並不為正統文化所承認。韓非子最早將「俠」作為一個社會群體加以論斷,在他看來: 「俠以武犯禁」,擾亂社會秩序。正因此,他反對人臣將俠當作刺客豢養起來,否則就長了人臣的威風,威脅君主統治。

到了西漢,司馬遷最先為遊俠作傳。不同於韓非子,司馬遷更為關注 「俠」的品行。在他看來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顯然司馬遷十分讚揚俠信守諾言、捨身為人的精神。不過他同樣認為俠的行為「是不軌於正義」的(意即不符合法律準則)。

司馬遷之後,東漢班固在《漢書》中也作了一篇《遊俠傳》,班固肯定了少數遊俠「不矜其能」,捨身助人,但認為更多遊俠是不遵守禮儀綱常和等級制度之徒。自《漢書》後,正史中就再難見到遊俠的身影了。但俠並沒有因此銷聲匿跡,反而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這便與後世的文學創作關係密切。


02古代俠義小說中的俠

中國古代有很多涉及俠的文學作品,唐代被公認為是「俠義小說」發展的成熟時期。

唐之前自然就算是一個 「俠義小說」的萌芽階段。東晉干寶所著的《搜神記》中有一篇《三王墓》,可算作這一時期的代表。故事講到幹將、莫邪為楚王鑄劍,楚王因劍三年才鑄成大發雷霆殺了幹將。幹將、莫邪的兒子赤比長大後報仇受阻,遇到了一個無名俠客。俠客最終捨棄生命替赤比報了仇。這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一直都是武俠作品的精神內核。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俠客?

(《霍小玉》中的黃衫客)

好打抱不平的俠客自中晚唐起成為唐傳奇作品中的常客。但一開始他們並不是主角,只能算是推動故事發展的輔助性配角。比如《霍小玉傳》中的黃衫客。故事開始時男主角李益背信棄義拋棄了女主角霍小玉,霍小玉抑鬱成疾想見李益一面,身著黃衫的俠客憤然帶負心漢來見了霍小玉。這個俠客同樣沒有姓名,但比有名有姓的李益可要強多了。

到了晚唐,俠客轉而成為了故事的主角,他們武功出神入化,懲惡揚善,為人主持公道,保衛正義。許多俠客都自帶神仙感,給人一種變幻莫測的感覺。比如說裴鍘所作的《崑崙奴》中的俠客崑崙奴摩勒,背著兩個人還能輕鬆地在空中飛行,十年過去還容顏不老。又如裴鍘《聶隱娘》中的聶隱娘不僅劍術高超還會使法術。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俠客?

(電影《刺客聶隱娘》中的聶隱娘)

但不管怎麼說,唐代俠義小說都為後世相關作品樹立了典範。唐以後,從五代至宋,俠義文學小說並沒有取得很大的發展,俠客身上的神秘色彩一度更為濃厚。自宋代開始,文學由「雅」向「俗」轉變,富有生活氣息的作品更容易受到歡迎。俠的「仙氣」消散變得更接地氣,武術打鬥的細節也有了較為詳細的展示,《水滸傳》中「武松醉打蔣門神」等名場面的描寫便頗為細緻。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俠客?

(南俠:展昭)

與此同時,文學作品中的俠也有了同時代人所認同的價值觀——「忠」、「孝」、「節」、「義」、「信」等等,這些都是俠客需遵守的道德準則。漸漸地俠客不再是社會遊離分子,他們雖然「以武犯禁」,但是並不會真正地反對最高統治者。清代的「公案俠義小說」中的俠客更是給人一種「賣與帝王家」的感覺。

所謂「公案俠義小說」其實就是將公案故事同俠義故事相結合,清官同俠客一起破案。石玉昆所著的《三俠五義》就是這類小說的典型代表,清官包拯帶著江湖俠士平反冤獄,濟難救危。俠客們依然「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俠客歸屬於官府」的設定多少減少了俠客的魅力。

小說到底是給人看的,小說的人物形象會跟隨大眾審美潮流而改變。20世紀20年代,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和趙煥亭的《奇俠精忠傳》同時在報紙上開始連載,兩人共同開啟了武俠小說的新時代。


03現代武俠小說中的俠

30年代,崛起了名為「北派五大家」的北方武俠小說作家群體,包括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朱貞木、王度廬五人,分別代表著「奇幻仙俠派」、「社會反諷派」、「幫會技擊派」、「奇情推理派」、「悲劇俠情派」等五個武俠風格流派。上世紀50年代港台興起了新派武俠小說,代表人物為「新派三傑」即金庸、古龍、梁羽生。一代代武俠小說作家塑造出新的俠形象,也是我們現代人最熟悉的俠形象。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俠客?

(影視劇中的郭靖黃蓉夫婦)

這些俠客大都既「為友為鄰」又「為國為民」。俠客忠於個人,更忠於民族、國家。金庸《射鵰三部曲》中的楊過、郭靖、張無忌就是典型的代表。俠客身上的草莽氣息也少了很多,這一點在作為主角的俠客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梁羽生所著的《萍蹤俠影》中的張丹楓白衣飄飄,充滿文人氣息甚至是貴族氣息。《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楚留香傳奇》中的楚留香也是風度翩翩。至於女俠,大多武功高強,樣貌姣好,惹人疼愛,而且可以同男性平起平坐。

另外,俠客的情感也更為細膩。比如張無忌在情感上優柔寡斷,難以確定心意。性格的全方面展現拉近了虛擬人物與現實讀者的距離,讀者更能「感同身受」。總之,新時代的武俠文學在保留了俠客好打抱不平的人物設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俠客形象,升華了俠客精神。歷史記錄、文學想像聯同正義崇拜共同構成了人們崇敬的俠。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俠客?

(電影《卧虎藏龍》)

參考資料:

陳雙陽:《中國俠文化流變試探》

馮媛媛:《俠文化在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嬗變》

徐浩峰:《武俠電影之前世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興兵百萬東征高句麗,隋煬帝為什麼固執?

TAG:生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