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脫單的第一步
沒毛也想開個屏的壹讀君 | 彤 子
現在的母胎單身
越來越多,其實單身不可憐,可憐的是以為別人喜歡自己,然後......
我們身邊總有這麼一大群人,自以為自己很美。老覺得別人都在追他們,嚴重引起他人不適,但當他們自以為是時
,請不要嘲笑
他們
,這真的不是他們
的錯,他們也許是真心的......而你,也沒比他們強到哪裡去......
在你眼中你最美
老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其實
你心中真正的西施是
鏡子里的自己。
2008年國外做了一項研究,發現
人們普遍高估自己的顏值。
實驗中,研究人員
將
參與者的照片進行PS,
把他們的原始照片(中間
)與一個同性別的「美人樣本」和「醜人樣本」分別融合,使他們看起來越來越美(
向右「漸變」
)或越來越丑(
向左「漸變」
)。
然後,研究人員將每個人多個版本的合成照片與很多陌生人照片混在一起,
合
成一張「百臉圖」,要求受試者從中挑選出自己的照片。結果大家都迅速找到自己最美或偏美的PS合成照,
而不是自己的原有照片(男女都一樣
)......
是的,你以為的自己和現實的自己差距就是這樣吧......
所以拍照是個苦差事,對方總會說:「
你怎麼把我拍的那麼丑!
」為什麼人們普遍覺得自己比照片美?這是個三方責任事故:
照片之鍋——不會動
。通常我們看視頻時,一暫停就發現,
視頻中的
人
靜態
時不如動態時
好看(
排除正在閉眼的情況
),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Robert Post把這種「
動態臉」比「靜態臉」更好看的現象稱為「
凍臉效應
(the frozen face effect)」。照片作為一張靜態抓取圖片,怎麼也比不上鏡子里靈動
的
自己有魅力。而且我們的腦子更善於記住
一張動態的臉
,雖然動態視頻比靜態照片更占「內存
」
。
鏡子之鍋——反向成像
。人臉都是不對稱的,
越接近對稱的臉越完美,
所以演員藝人的選拔標準主要就是面部是否對稱。假如一個人的臉向左邊偏,他在鏡子里看到的就是
自己向右偏的臉,所以在照片中看到臉向
左
偏的自己,他自然難以接受。因為長期照鏡子,他會習慣性的認為向左偏的臉比較美。這種越看越順眼的現象稱為「
曝光效應
」(Mere-exposure effect)——你自己的鍋
。「
曝光效應」是
Gustav Fechner提出的理論,人們對身邊的事物,包括文字、繪畫、幾何圖形、聲音和
面部圖片
,
看的越多越久就越偏愛。
所以一個愛照鏡子的人,自然是越看自己越美(小心別真的愛上自己啊
)。
當然也有人只盯住自己缺點,覺得自己偏丑。
不過,就算你
對自己外貌沒信心,也不影響「自戀」的慾火熊熊燃燒。除了
外貌,
我們還可以放大自己的
能力、才華、成就、財力
等優勢嘛。反正我們就是無法自拔的自我感覺良好,
芝加哥大學精神醫學教授Heinz Kohut說:「人類
注意力
的本質就是
自戀
。」
所以,如此優秀,
如此
有魅力的自己,當然值得別人惦記。但是,無論自以為自己多優秀多有魅力,生活中總是會有自作多情的喜劇上演。自作多情車禍現場
通常情況下,自作多情是有必要條件的。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再自作多情,也不會誤會一個躲著自己的人喜歡自己,但如果有人總與他「偶遇」、「對視」、「互動」,他們就要準備編寫自己愛
的
劇情了。「曝光效應」在人際關係中同樣起作用,某人越是頻繁進入他人視野,此人就越招他人喜愛(
追債的除外
),所以自作多情的網友們,很容易因為對方的頻繁出現,誤以為別人對自己有意思......此處提醒大家小心兩個群體,面孔失認症和近視眼,近視眼大家都知道,10米開外六親不認,100米開外人畜不分。面孔失認症就是針對人臉的近視眼,除了人臉什麼都分得清。
心理學中還有
「親近效應」
,這群人不光會頻繁在你眼前晃,還會和你互動、接觸
。與「曝光效應」相似,一個人接觸刺激的次數越多,人們就越喜歡他。
友情提示:健身黨向你秀肌肉,甚至求摸也沒有別的意思,那就是純純的炫耀,畢竟天生麗質尚難自棄,而況自己
辛辛苦苦練出來的肌肉
?另外我們還要避開「相似吸引力」的坑,「相似吸引力」廣泛的意義指:性格特徵、生活目標和外表上的相似性等,這些特徵點越多,兩個人的關係就越親密。有點類似於「物以類聚」。但有時一個非常小相似點足以實現很大的誤會,比如家住的近......
每天偶遇不是緣分天註定,只是無路可走......
當然也有處心積慮,刻意接近的人,不過他們通常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這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同志,為搜集你閨蜜的情報接近你是小,以後工作中要堤防那些借你職權之便,胡作非為的人是大......
待到水落石出時,大家是不是
尷尬癌都犯了?
那麼問題來了......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在自作多情
?千萬不要因為對方的行動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對自己有好感,因為行動受大腦控制,可以演,但有些生理反應演不出來。
你給我表演個心跳加速唄?
在科學家眼裡,愛情單純是由荷爾蒙參與完成的化學反應。由於荷爾蒙是植物神經統管下的激素分泌,不受大腦控制,不容易掩飾,所以在人類看到愛慕的人時,會不自覺的出現下述生理反應:
瞳孔放大
:增加透光性,可暫時性提升視力,有助於觀察周邊的一切異動。呼吸加快
:增加氧氣的攝入,保證大腦和身體肌肉有足夠的氧氣使用。以保證運轉正常,甚至超常。心跳加速
:心臟加大馬力運輸血液,讓呼吸加快時吸入的氧氣,通過血液迅速送達全身的肌體組織和各個器官。見到喜歡的人為啥要這麼激動?浪漫的法:說瞳孔放大是為了把你看得更清楚,呼吸加速是為了嗅到你散發的氣味,心跳加速是因為看到你會緊張......
科學的說法:對方已經進入
交配模式
,為了把你撲倒,身體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感謝法律的保護,和大腦的控制,讓他們「發乎於情,止乎於禮」。別小看了這些功能。在你
遇到危險時,無論是要奮力應戰,還是光速逃離,都需要它們的神助攻。
當然,這也給一些人帶來困擾:
真愛?恐懼?傻傻分不清楚
大名鼎鼎的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也是由於部分人對恐懼、心動的感覺分不清楚導致的。所以防止自作多情最有效的方法是:觀察對方的瞳孔是否放大(
注意詢問是否點了散瞳眼藥,光線暗環境瞳孔會自然放大
),觀察對方是否呼吸急促(
注意詢問是否剛爬完樓梯、跑完步,是否有哮喘......
),聽對方是否心跳加速.......
這樣聽,本身就容易引起心跳加速......
所以看他人行動,不如看他人的生理反應。同理,這些也可以作為自我檢測的標準。
自作多情也能幸福
有時候我們會被眼前的事迷惑,其實是不是自作多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喜不喜歡ta!
如果一個時常出現在你身邊的人,令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一照鏡子瞳孔比平時大,那就是你先喜歡上對方了。
與其等著對方向別人表白,不如先下手為強,帶ta去蹦極!帶ta看恐怖片!帶ta去冒險!因為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弔橋效應」。
當一個人提心弔膽地走過弔橋的一瞬間,抬頭髮現了一個異性, 這是最容易產生感情的情形,因為在弔橋上提心弔膽引起的心跳加速,會被人誤以為是看見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產生的反應。
因為對方的頻繁出現,你們雙方的「曝光效應」是相等的,此時再加上「弔橋效應」助攻,利用混淆視聽的方法還是有希望捕獲自己心中的男神、女神噠。
所以母胎單身的寶寶們,你們還在等什麼?恐怖片、弔橋、透明觀景台、蹦極,有這麼多讓人心跳加速的東東在,你們還有什麼理由單身?
當然,生活是殘酷的,有時候不一定會事事如願,最終我們也許還是
老孔雀開屏——自作多情。
孔雀:我美不美?
但無論鬥豔還是求偶,
天下沒有白開的屏,總有人會被你吸引
......雖然你可能不太喜歡ta,但ta喜歡你呀!喵:哇!好多的逗貓棒呀~
年關將至,祝大家多
多
自作多情
,早日獵取自己心中的ta(不是心中預想的也行
)。
參考資料:
侯倩. 戀愛的12種趣味心理[J]. 大家健康, 2013(10):74-75.
高明華.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表現、成因和應對[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26(1):142-153.
付陽, 周媛, 梁竹苑,等. 愛情的神經生理機制[J]. 科學通報, 2012, 57(35):3376-3383.
Post,R.B.,Haberman,J.,Iwaki,L.,& Whitney,D.(2012).The frozen face effect: why static photographs may not do you justic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3.
Zajonc, R.B. (December 2001). "Mere Exposure: A Gateway to the Subliminal".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 (6): 224. doi:10.1111/1467-8721.00154.
Fechner, G.T. (1876). Vorschule der aesthetik. Leipzig, Germany: Breitkoff & Hartel.
Fisher HE, Aron A, Brown LL (December 2006). "Romantic love: a mammalian brain system for mate choice". Phi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 361 (1476): 2173–86.
▼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
權健到底是直銷還是傳銷
點擊圖片閱讀 | 被全家暴打的女孩,長大後會怎麼樣?
點擊圖片閱讀 |
「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怎麼錯了?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
,
給壹讀君
點個贊
唄※「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怎麼錯了?
※熊孩子和小天使之間,或許只有一步之遙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