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Netflix推出「黑鏡互動電影」,既是營銷噱頭也是影像實驗

Netflix推出「黑鏡互動電影」,既是營銷噱頭也是影像實驗

本文涉及輕微劇透,但別怕因為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

擅長搞事的Netflix又來了,在12月份接連上線了威尼斯金獅獎作品《羅馬》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的《蒙上你的眼》之後,Netflix負責科幻作品的推特@NXonNetflix在月初放出之後的上線預告中,有意或無意的泄露了《黑鏡》第五季將在12月28日上線的消息。

雖然隨後這條消息被刪除,但不少用戶已經在能在Netflix的頁面搜索到這部作品,更為重要的是這部時長1個半小時名為《黑鏡:潘達奈斯基》的作品被標註為一部電影,這意味著這將是獨立於劇集的首部「黑鏡大電影」。

Netflix推出「黑鏡互動電影」,既是營銷噱頭也是影像實驗

既然被群眾發現,Netflix也不打算再藏著掖著,於27日發布了這部電影的唯一一支預告,並確定將在28號全球同步上線。這種突然襲擊式的營銷花招,Netflix在今年的超級碗上便用過,超級碗中場休息時發布了《科洛弗悖論》的首支預告並宣布當晚就會上線。不過《黑鏡:潘達奈斯基》不光是有這樣的營銷花活,更重要的是其電影形式本身。

在正式發布前,雖然Netflix將這部電影的時間標註為1小時30分鐘,但是韓國評級網站給出的時長是312分鐘,即超過5個小時。從這一時長來看,這明顯不是一部普通電影的長度,而早前就有消息傳出,Netflix正在製作一部可以讓觀眾「自主選擇劇情」的電影,似乎《黑鏡:潘達奈斯基》就將會是Netflix這一嘗試的結果。

Netflix推出「黑鏡互動電影」,既是營銷噱頭也是影像實驗

最終在28日上線之後,Netflix在《黑鏡:潘達奈斯基》的首頁上就打出了「互動電影」的標題,開始播放之後便會出現一台老式電視機提示你在之後的正片中會有出現不同的劇情選項,你會有十秒鐘時間來做出選擇。而電影正式開始之後,還是熟悉的NETFLIX和黑鏡片頭,仔細看正片就會發現,這部電影雖然還是可以快進快退但卻是沒有進度條的。

Netflix推出「黑鏡互動電影」,既是營銷噱頭也是影像實驗

大概兩分多鐘之後,電影畫面上會從底部浮出一段黑條,上面會有兩個選項並伴有十秒倒計時,如果是在移動設備上可以直接通過屏幕點選,如果是在電視端則可以通過遙控器做出選擇。整個電影第一個選擇其實很簡單,就是為男主角選擇早餐吃麥片還是玉米片,當然隨著劇情的深入這種選擇將會越來越多的影響到之後劇情的發展以及你所能看到的結局。

《黑鏡:潘達奈斯基》的故事與《黑鏡》系列一脈相承,1984年男主角斯蒂芬根據一本名叫《潘達奈斯基》的小說想出了一款同名遊戲,他需要不斷的完善這個遊戲,作為遊戲創造者他又同時深陷與現實世界的糾纏。因為是一部「互動式電影」,所以不同的用戶做出不同的選擇之後,最後能夠看到的結局也不相同,比如我在做出了21次選擇之後,男主角大戰女心理醫生和爸爸,在他高喊一聲:「未來的朋友你們滿意嗎?」中結束了全片。

Netflix推出「黑鏡互動電影」,既是營銷噱頭也是影像實驗

但其實在這個時刻並非整部電影真正的結束,它會提示你可以回到之前某一個選擇,如果你重新作出選擇然後劇情又會走向另一個發展。這也是為什麼想要真的看(玩)完這部電影需要花費超過五個小時,因為很多時刻是需要你重複某一段劇情的。

根據編劇Charlie Brooker和Annabel Jones在接受《好萊塢報道》採訪時所說,《黑鏡:潘達奈斯基》共有五個不同的結局,最快一次來到結局大概需要花費40分鐘,一個半小時的標註時長是基於平均時間而言,而整個劇情的不同排列共多達1萬億個,當然其中也包括了男主角吃什麼早餐或者聽什麼音樂這些最基本的選擇。

將劇情的走向選擇權交給觀眾的嘗試從來都未間斷,2016年便有一部真人互動電影《夜班》問世,該片一共設計了 180 個可以做出選擇的時刻、以及 7 個不同的結局,隨後還作為遊戲上架了著名的steam平台。最近幾年愛在手機上做影像實驗的史蒂文·索德伯格,去年也為HBO打造一部名叫《馬賽克》的項目,採取「分支敘事」的手法,觀眾可以自己選擇人物視角來觀看劇情進展。當然這兩部作品最大的相同之處都是需要一個獨立的app,同時由於太過小眾導致無人問津。

Netflix推出「黑鏡互動電影」,既是營銷噱頭也是影像實驗

但到了如今炙手可熱的Netflix這裡,其一舉一動無疑都會引起大眾的關注,Netflix 去年其實已經在其新動畫《穿靴子的貓》里做過簡單實驗,讓觀眾用遙控器幫靴子貓做決定。《黑鏡:潘達奈斯基》無疑是將整個體驗都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作為一個全球型的流媒體平台,保障觀眾能夠在線觀看這樣一部體量的作品並不卡頓的實時做出選擇讓劇情流暢發展非常重要,這一點來說Netflix無疑要比很多獨立嘗試這樣作品的創作者擁有更強的技術實力,並且配合其巨大的營銷和發行渠道,這樣一部「話題之作」很容易成為行業熱點,起碼今天在Twitter上便佔據了話題榜頭名。而因為這種形式無法再通過盜版資源體驗,很多國內觀眾甚至開始冒險想給Netflix打錢,這一波年末業績衝鋒無疑又要大獲成功。

Netflix推出「黑鏡互動電影」,既是營銷噱頭也是影像實驗

但凡《黑鏡:潘達奈斯基》這類作品出來的時候,勢必會有人很輕易的判斷「這是一部形式大於內容」的電影,或是「這不就是遊戲」等犬儒句型層出不窮。但無論如何這部電影的「形式」確實很重要,重要到Netflix需要在首頁專門用一個「紅標」來提醒,甚至做一段教學演示來幫助降低用戶學習成本。

而回到內容本身,形式之外,這部從劇集衍生出來的電影其實依舊保持了《黑鏡》系列反思當代科技與人關係的命題,某些時刻其實是出現了打破第四面牆的效果,因為男主角會莫名意識到他被某種意志所控制,這個意志恰恰就是拿著遙控器的你。甚至Netflix本身也作為劇情元素參與到了其中,非常好笑的是它還一本正經的在電影里介紹起自己來。

Netflix推出「黑鏡互動電影」,既是營銷噱頭也是影像實驗

自從Netflix接手《黑鏡》這個系列之後,劇集質量每況愈下導致很多觀眾不買賬,大概Netflix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甚至用那位女心理醫生的嘴做出了自嘲:「如果這個Netflix作為娛樂公司,應該會要加入更多娛樂元素吧。」隨後便是劇情走向可以選擇觀眾熱愛的動作場面,大戰一場之後男主高喊:「未來的朋友你們滿意嗎?」,就連坐在電視前的你這次也成了被嘲諷的對象,所以這樣的《黑鏡》你滿意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