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人必讀的九本「東方聖經」,洗滌身心,參透人生哲理!

中國人必讀的九本「東方聖經」,洗滌身心,參透人生哲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更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孕育了眾多名著,而若是從其中選出必讀的經典,莫過於四書五經。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當年曾準備考取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但令他沒有料到的,芝加哥大學規定必須讀西方的名著才可以錄取,李政道知道後,斥責說:「我沒讀過西方的名著,但我熟讀孔、孟儒家經典,他們的作品在我眼裡才是真正的經典」。招生的人最終被他說服,而李政道也成為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

四書五經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也是儒家精華所在,這九本書包含了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影響中華文明兩千多年,讀透四書五經的人,將會洗滌身心,參透人生哲理!

01《論語》——中國人的「聖經」

《論語》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此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而中國民間自古以來便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其中代表人物便是宋相趙普,熟讀《論語》不但可以感悟人生,洞察人性,對於現代人際交往以及企業管理都有一定幫助,能夠教會現代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是第一本必讀之書。

1.德不孤,必有鄰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過而不改,是謂過已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7.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9,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02《大學》——上乘之學,君子之道,中國獨有之瑰寶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孔子弟子曾參所寫。

此書是儒家思想的體系和總綱,儒家君子治世的最高理想之所在,若是與佛教比較,那便等同於佛教的心經,《大學》是閱讀儒家經典的入門必讀之作,若是明了《大學》真諦,那麼儒家其他經典自然瞭然於心。

對於此書,孫中山先生曾稱為「中國獨有之寶貝」,是成就中國人必讀的書。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讀《大學》可以培養孩子敦厚中正之性,從小就建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人生格局。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3.君子必慎其獨也

4.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5.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6.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7.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

8.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

9.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10,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

03《中庸》——道德標準之指南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

此書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提出中庸之道,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熟讀《中庸》,理解中庸之道,可以幫助我們處理人與人,事與事的關係,同時在人際關係方面,更能獲得有效的智慧。

1.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2.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3.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之三竅

4.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5.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6.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7.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8.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9.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10.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04《孟子》——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以及與孟子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的。

此書將儒家的思想從禮與義的規範,上升到一種人與社會的價值觀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同時緩和了階級矛盾,維護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諾貝爾獲得者楊振寧先生曾說過:「當我在科學研究處於逆境的時候,總是可以從《孟子》得到啟發」,楊振寧的父親在他小時候特地請一位老師教他讀《孟子》,這也成為他今後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每當他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都會提供明確的答案。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3.王顧左右而言他

4.五十步笑百步

5.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8.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9.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

10.人皆可以為堯舜

05《詩經》——澄清心靈,感悟人生的百科全書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311篇的詩歌。

此書主要反映民間生活,體現出當時人們追求美好事物的價值觀,孔子對其評價極高,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深刻影響,此書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讀《詩經》不但可以使人澄清心靈,還可以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啟迪現代社會文學藝術。

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4.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5.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6.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8.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9.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10.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06

《尚書》——思想之源,先秦精華

《尚書》主要記載了從堯舜禹時代到東周時代的歷史。

此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被稱為先秦文化之源,同時此書還體現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多個學派的思想,雖然僅存28篇,但是對於現代從事文化研究,如歷史傳說,戰爭時間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1.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2.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3.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4.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5.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6.任官惟賢材

7.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8.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9.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10.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

07《禮記》——典籍制度,精神風貌

《禮記》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

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教育、政治、美學等思想,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此書深刻而又全面地反映了傳統文化的精神風貌,對於現代構建和諧社會秩序與和諧人際關係起到了重大意義。

1.生有益於人,死不害於人

2.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3.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4.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5.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6.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7.苟無禮義、忠信、誠愨(què)之心以蒞之,雖固結之,民其不解乎?

8.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9.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10.君有疾飲葯,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葯,子先嘗之。醫不三世,不服其葯。擬必於其倫

08《易經》——不學易,無以為將相、無以成大醫

《易經》出現於先秦時期,在商朝時巫蠱之術十分興盛,濃郁的巫祝文化隨著甲骨文的出現和時間的推移,慢慢演變出了《易經》。

此書的出現標誌著古代占卜之術的成型,可以用占卜之術解釋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同時在《易經》的影響下,發展出道家、儒家、醫學、甚至於兵法等,讀群經之源,萬經之首。

對於現在而言,我們能夠在《易經》中獲得憂患意識,學習古人的創造精神,構建和諧人生。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3.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4.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5.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6.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7.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8.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9.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無所得矣

10.一陰一陽之謂道

09《春秋》——第一部敘事編年體史書

《春秋》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的歷史。

此書是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同時還是「史義」的發端,為中國傳統史學立下了新的範式,影響至為深遠。

由於《春秋》記載了眾多歷史事件,歷史的陰暗面昭然若揭,體現了人性之惡,如董狐筆,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仁愛,而《春秋》記載的一些歷史,也無時無刻不在警示我們。

1.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2.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4.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5.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6.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齊桓公伐楚

7.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

8.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9.多行不義必自斃

10.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人生,如果能有這四項修鍊,將必成大器!
讀懂老祖宗這三句箴言,勝讀十年書,飛黃騰達!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