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許多惡性的犯罪事件中,不法分子都會以劫持人質的方式要挾政府及軍警。人質的出現往往使逮捕難度成倍數增加,而保證人質的生命安全則成為整個任務的重中之重,甚至超過了逮捕罪犯本身。許多射擊遊戲中都有解救人質的任務,為了照顧遊戲平衡性,遊戲中的交戰規則會使雙方實力五五開,但是現實中,如果城市中發生人質劫持事件(境外劫持跨國營救不算),解決起來要比遊戲中複雜得多。遊戲中的武力突入也僅是人質營救過程中的最後一個環節,並不是全部(有時候甚至都沒有這個環節)。劫持人質也是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情節,一般都是兇惡歹徒喪心病狂殘害無辜,精鍊幹員拆牆破屋以一當十,光環男主智勇雙全英雄救美......那麼現實中的反劫持到底是什麼樣的嘞?

首先,當發生劫持人質事件後,最先趕到現場的通常都是最近街區的巡邏警察,然後周圍街區的警車會陸續趕來。但是巡警配備的武器通常精度和火力都不足以應付人質事件(有些國家巡警連武器都沒有),貿然進攻很可能弄巧成拙。況且劫匪通常都是有備而來,可能持有火力更強勁的武器,特別是在美國這種槍支泛濫的國家。不過巡警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首先要從各個方向圍堵並呼叫支援,防止匪徒逃脫。然後將現場能收集到的情報整理彙報給上級。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疏散人群,以免發生交火時傷及無辜,或是使劫匪獲得更多的人質。

因為在發生劫持事件後,除了警察之外最先趕到現場的還有那些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而且人數可能越聚越多。此外還有一些敬業記者,他們可能來的比特警還快。驅離這些人並建立封鎖線,也是警察們的工作之一。通常要將圍觀群眾驅離到視線無法看到劫持現場的地方,特別是記者,不能讓他們拍攝到警方的行動畫面,因為劫匪可能通過電視直播看到警方在外圍的部署情況。而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今天,遇到此等大事當然是要拍個視頻發微博發空間發朋友圈嘍!這也有可能使警方的部署信息泄露出去。更何況,圍觀的人群中可能藏有為綁匪通風報信的同夥,不排除這種可能。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隨著各方支援的就位,最終案發現場會被層層包圍。包圍圈大致分三層,最外層負責封鎖鄰近街道,不讓閑雜人等靠近和看到現場情況,如果劫匪逃跑,這裡也是負責攔截的重要屏障之一。中間層人數最多,消防、醫療、狙擊手、拆彈專家以及大量警察,通常現場指揮部也設立在中間層的某棟建築物內。中間層主要負責圍困劫匪,限制其活動空間,同時也會為接下來的行動提供全方位的支援,比如火力掩護、切斷綁匪建築內的通訊和電源、控制監控攝像頭等。最內層則是特警突擊小組或專門負責人質營救的戰術小組,這一層人數不多,但是都經過專業訓練,配備的火力也最強,雖然與綁匪距離較近,但是所處的位置都是在綁匪的視覺盲區,一旦收到命令發起進攻,劫匪通常無法與這種力量抗衡。不過武力突入通常是最後的選擇,畢竟人質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三層包圍雖然人多,但要有序。比如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人質劫持事件之一——別斯蘭人質事件,由於俄國軍警沒有及時控制現場周邊,導致學校外圍聚集了大量記者、圍觀群眾、手持武器的學生家長,而現場指揮又無法協調各方武裝力量,導致現場一片混亂,更可怕的是,學生家長沒有制式軍服且使用的武器和車臣武裝分子是一樣的,很難進行快速敵我識別,給解救人質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丹澤爾·華盛頓有一部經典電影叫《迫在眉梢》劇情非常好看,不過片中警察設立的封鎖線實在太近,現場圍觀的群眾和記者也沒有驅離,現實中這種做法是不妥的。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不過還有一個人,遊離在三層之間,他可能是在指揮所里與劫匪打電話,也可能是在中間層用大喇叭喊話,甚至可能會與綁匪面對面聊人生,這個人就是「談判專家」。可能有些人往往會忽視談判專家的重要性,但是說出來你可能不信,80%的人質劫持事件都是通過談判解決的。比如1988年的「礦水城校車劫持事件」,阿爾法小組的談判專家與劫匪進行了一天一夜的談判,最終使劫匪投降,釋放了全部32名人質。談判專家通過與綁匪的對話,有延緩事態發展的作用,通俗點講就是拖時間。通常劫持事件剛開始的幾十分鐘,是綁匪情緒最激動最不受控的階段,談判專家必須努力使劫持者冷靜下來,以確保人質安全,為其他部門爭取準備時間。

既然綁匪以人質為籌碼,那麼一定是有訴求的,比如金錢、自由、釋放獄中同夥、撤出他國駐軍等。不過除此之外,在人質事件中,還有很多東西是可以與綁匪討價還價的。綁匪想要食物,得先放幾個人質助助興;綁匪想要供電,得先放幾個人質表達誠意;綁匪想要與媒體對話,先放人質呀!但是有些東西是不能交換給綁匪的,比如酒精、毒品、武器等。一些影視劇中會有英雄挺身而出,並聲淚俱下的大喊「放開辣個姑涼,我來給你當人質!」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非常魯莽的做法,這種交換往往會使綁匪覺得自己獲得了一個更有價值的人質,從而變得更難對付。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有一部名為《談判專家》電影(又名《王牌對王牌》,不是那個綜藝節目昂),片中沒有華麗的大場面和特效,但是情節扣人心弦,特別是當中兩位主人公教科書般的談判博弈,絕對堪稱經典,推薦大家去看。

掌握情報是所有行動成敗的關鍵,解決人質危機也是如此,儘快獲得準確有用的情報能讓指揮部門制定出最有效合理的人質營救計劃。如果劫匪的人數和武器配備較強,那麼我方就要調派更多的人和火力更強的武器。如果劫匪有炸彈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則需要找來拆彈專家,進一步向外疏散人群。如果人質的身份得到確認,就把他的爹媽、兒女、前妻、小三什麼的都找來,用愛勸他回頭。而人質和劫匪的相貌則方便我方進行識別,以免誤傷人質,或是讓綁匪偽裝成人質。至於人質關押方式、房間布局、牆體結構等,則方便特警制定進攻路線。一般發生劫持事件後,要迅速獲得以下情報,這些情報有些是通過第一批趕到現場的警員獲得,或是特警的偵查小組、狙擊小組獲得,也可以通過離綁匪最近的談判人員獲得。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現在回想一下《勇闖奪命島》的劇情,這部電影其實構建了一個最複雜的人質事件,要不是漢默最後心軟了,此題基本無解。

當劫持事件無法通過談判解決,而綁匪氣急敗壞意圖殺害人質或襲擊警察。或是人質雖然獲救,但劫匪仍然拒絕投降,向警察和其他營救人員開槍,轉化為武裝拘捕事件。那麼這個時候就要採取武力措施了。

不過在開始進攻前,特警們要製造對敵方不利的交戰環境。比如切斷電梯並控制消防通道,從而將劫匪的活動空間鎖死。比如切斷電源,製造黑暗的環境,特警裝備夜視儀而劫匪沒有。如果行動發生在白天,還有個百試不爽的手段,就是關閉排風裝置,然後釋放催淚瓦斯。一枚催淚瓦斯手榴彈至少裝有75克化學物質,充分釋放後能將化學氣體充斥整個房間。而催淚瓦斯榴彈和霰彈,雖然容量較少,但可以穿過窗口精準的打入到室內。

但是並不是投擲了催淚彈就可以放鬆警惕,有些綁匪會採取措施防範催淚瓦斯的影響,比如趴在地板上,或是靠近牆壁的通風口處,還有個別人在吸毒和酗酒的情況下對化學物質有很強的耐受度。此外,特警應當佩戴防毒面具進行大量訓練,以便習慣在視野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作戰。

目前被稱作「催淚瓦斯」的主要有三種化學物質。1.CN(氯苯乙酮),有蘋果花香,能在三秒內刺激淚腺導致流淚。效果包括無法睜眼、多淚、咳嗽、流涕及皮膚出現瘙癢和燒灼感等。這種感覺通常會持續半個小時之久。2.CS(鄰氯苄叉縮丙二腈),它的起效要比CN快一些,其效果也會比CN顯著些,並伴有呼吸困難和肺部燒灼感。但CS的致死率卻比CN要低,催淚瓦斯雖然是非致命性武器,但是過量吸入也是會致死的,特別是對一些有呼吸疾病的人。顯然對於解救人質這類行動,CS更安全些(SWAT用的就是CS)。3.OC(辣椒油樹脂)其效果要比前兩個遜色些,包括無法睜眼、身體暴露位置有燒灼感、咳嗽乾嘔等。最後提醒一下,催淚瓦斯屬於管制器械,私藏和倒賣都是非法的,至於市面上經常看到的防狼噴霧,其實主要成分是辣椒水,效果跟軍警使用的催淚彈有很大差距。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在展開突擊營救前,還要把一個不利因素考慮進去,就是"人質未必是配合的"。有些人質在承受劫匪長時間的恐嚇時,可能會逐漸產生依賴感,甚至是感激與崇拜,會覺得自己還活著是因為劫匪的慈悲,對於劫匪的立場也產生認同感。這就經常有人提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出現這種心理狀況的人質,輕者可能會幫助劫匪逃跑,重者可能會襲擊前來營救的警察。

當發生人質事件後,特警們會以最快的速度準備好裝備到達現場,按照各自的分工部署在不同位置待命。按職能大致分為主突擊組、副突擊組、偵查小組、狙擊小組,當發起進攻時採取多點進攻,同時打擊的方式。接下來我會分別介紹不同小組的職能。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首先是偵查小組,其作用主要是「插眼」和在必要時提供支援,他的定位相當於團隊中的「輔助」。在到達現場後就立刻開始情報收集工作,除了特警常用的武器外還裝備了鏡頭可360°旋轉的紅外搜索攝像裝置和門縫監視器等專業設備,這些攝像頭可以穿過狹小的縫隙對室內進行搜索。如果找不到縫隙,可以用電鑽在牆上打洞,再將攝像頭探入。鑽頭髮出的聲音可以利用直升機和警笛聲將其掩蓋。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狙擊小組相當於團隊中的「ADC」,通常部署在周邊建築物中,理論上狙擊小組越多越好,最好是每個方向都有部署。很多影視劇中狙擊手都佔據樓頂天台,十分拉風帥氣,而實際上屋頂很容易暴露,未必是最好的狙擊點。最佳的狙擊位置,是設在目標建築周邊,與綁匪相同樓層高度的地方,這樣更方便觀察對面房間內的情況,射擊時,子彈穿過目標房間的玻璃窗後也不會造成太大偏差。狙擊手在室內向外射擊時需要打開窗戶,為了不讓開窗的房間顯得太突兀,最好將周圍幾間屋子的窗戶也隨機打開。同時,狙擊手通常會選用7.62毫米高精度狙擊槍,因為7.62毫米子彈質量較大,撞到玻璃上後產生的偏差更小。狙擊手有時會作為開團的第一槍,或是分散綁匪注意力,以便其他小組發動進攻。有時單憑狙擊手就可以完成擊斃劫匪的任務,不需要突入小組進屋。但有時狙擊手也可能一槍不發,全程負責偵查,這種情況通常是沒有100%不誤傷人質的把握,或是顧忌無法同時擊斃所有高威脅的劫匪,而其它劫匪會進一步傷害人質。一般向狙擊手下達開火命令需要重複多遍,比如「開火!開火!開火!」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避免遇到無線電信號不良的情況。比如指揮官下達的命令式「不要開火!」而恰巧信號受到干擾,狙擊手只聽到了後面「開火」兩個字。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主突擊小組,通常肩負正面攻堅的任務,屬於團隊的「肉坦」,主突小組通常會配有防彈盾牌,為自己和身後的隊員門提供大面積的防護,輕型防護盾牌能抵禦9×19毫米子彈的打擊,而4級防護水平的盾牌能夠抵禦7.62×39毫米子彈的打擊,從而為突擊小組提供明顯的優勢。不過有些盾牌過於沉重,只能安裝在滾輪上面。

而副突擊組,一般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起偷襲,相當於「打野」。可以用直升機降落在目標屋頂,為了避免在發起真正進攻前讓綁匪警覺,行動開始前可以讓直升機在建築上方多次盤旋。然後通過從樓頂索降的方式透過窗口發起攻擊。一些特警的車輛上會安裝有升降台,可直接將突擊小組送到四層樓左右的高度。雖然從武器和防護上都相較主突擊組稍弱一些,但是出其不意往往能收穫最大戰果。

為了避免被安裝在門上的陷阱和爆炸物襲擊,或是被預先就瞄準著房門處的歹徒襲擊,有時突擊小組會採取炸開牆壁或天花板的方式進入室內,不過對待關有人質或離人質較近的房間,要盡量避免使用爆炸物。1980年的「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SAS投擲的震撼彈就引燃了窗戶周圍的易燃品,好在這對整體的行動並未造成太大影響。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小隊突入房間的方法,通常是1號隊員進屋後迅速搜索牆角(看有沒有藏人),然後邊向這一側移動邊向屋內敵人射擊。2號隊員則是向反方向的牆角搜索、移動和射擊。以此類推,最終所有隊員沿牆並列展開。整個過程切記不能不能在門口停留,不能猶豫不決,不能擁擠踩踏,不能前後脫節,不能賣隊友......此外,還有一種不進門,而是兩名隊員以門框為軸,向屋內快速進行左右切角的突入方法,以色列軍警將其命名為「有限突入法」。特戰隊員通常使用手槍或可以單手操作的衝鋒槍,發起攻擊時並不真正踏進房間,最多只將持槍手和半個腦袋探進屋來。形成這種戰術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當地的房屋結構大都以磚牆混凝土為主,不容易被子彈穿透;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對手通常裝備有手榴彈。(更多關於室內作戰的內容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詳細介紹)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不過在人質劫持事件中,也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劫持者佔據的不是建築,而是一輛大巴車。這種情況,通常在逼停大巴後,1號隊員負責控制司機位置,2號3號隊員在上車前要檢查一遍座椅下方是否有藏匿槍手,然後分別控制兩縱列的乘客(可能匪徒藏在其中)。正常情況乘客都會低姿抱頭,歹徒才會抬頭攻擊。隨後4號5號隊員等車後從前向後逐一排查,但是不要急於撤出乘客,因為如果此時歹徒發起攻擊,下車的通道可能會由於聚集太多人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其他在車外的隊員們做好準備隨時支援,由於大巴車的車窗較高,要想通過車窗攻擊歹徒必須要搭人梯或是利用特製的小梯子。還有一種情況是校車,標準的黃皮校車是有後門的,這時隊員們可以從後門突入,歹徒若想用槍瞄準射擊就必須回頭。同樣此方法也適用於劫機事件。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至於如何解決乘坐在小汽車內的綁匪,如果歹徒之前有過殺害人質的行為,或者歹徒極有可能對人質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必須出手制止的話。這個時候,先要設置路障,想方設法讓車子停下或者減速,然後突擊隊員從車子的斜前方或斜後方發動攻擊,切忌前後都有人,容易發生誤擊隊友的情況。當然,這種反劫持任務難度係數也很高,首先對隊員的槍法要求很高,如果第一發子彈沒有擊中綁匪,車窗玻璃破裂的花紋就會影響下一次的瞄準,同時飛濺的玻璃碎片也可能對人質造成一定的傷害。在這種狹小空間內人質與綁匪的距離較近,子彈穿過綁匪身體後很可能會發生偏轉誤傷到人質,所以選擇射擊的角度也很關鍵,表面上這是一個概率問題,其實是一個幾何問題。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在營救人質的任務中,為了避免子彈貫穿劫匪後誤傷到後面的人質。特警往往不會選用穿透力較強的突擊步槍, 而是選用穿透力較弱,但是後坐力小精度高的衝鋒槍。這當中尤其以德國HK公司的MP5系列衝鋒槍最具代表性。該槍易於操作、結構簡單、射擊精度高、由於使用的是手槍彈,因此不會出現穿透力過強危及人質的情況。其中MP5A2擁有固定槍托,而MP5A3擁有伸縮槍托,結構更加緊湊,適合進入室內、飛機、汽車等狹小空間內。MP5A4和A5則是在A2、A3的基礎上增加了「三連發」功能。MP5K則進一步將槍身縮短,並加裝了前握把增加穩定性。MP5SD則是MP5的微聲版本,常用作消滅外圍哨兵或毀壞燈光和攝像頭。另外,MP5SD的槍口抑制器能降低槍口火焰,適合在瀰漫化學氣體的環境下作戰,在黑暗和煙霧的環境下也不易暴露自己。MP5發展至今已演化出一百多種改型。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另一種人質營救中常見的武器是「霰彈槍」,霰彈槍槍管較粗,射擊聲音大,子彈長得也很暴力。它可以發射多種霰彈,包括含有數十顆鋼珠的殺傷彈、釋放失能藥劑的催淚彈、打出彩色顏料的染色彈等。霰彈槍過去常被稱為獵槍或滑膛槍,因為槍管內壁沒有膛線(部分發射獨頭彈的型號是有膛線的)。後來大部分人喜歡稱之為「散彈槍」,這個叫法其實沒有錯,因為在九十年代以前「霰」是多音字,也讀作「san」,而且「散」字來形容這種槍也比較形象通俗。不過總有一些喜歡咬文嚼字的人會刻意糾正別人「霰」字的發音,以此顯示自己比別人更高明。(我就是喜歡叫它「噴子」愛咋咋地)

霰彈槍的型號實在太多,當中的佼佼者也難分伯仲,我只能選擇大家比較熟知的「雷明頓M870」。作為泵動裝填霰彈槍在突擊進入建築或防守時有著超高的性能,而且它性能可靠、價格合理、操作簡單。所以到今天,它也是美國軍、警最鍾愛的槍支之一,同時也是美國民用武器中最受歡迎的槍支之一。同樣,M870發展到現在也有上百種改型,它跟剛剛那把MP5都是一個尿性。在電影《機械戰警1》中,歹徒襲擊警察墨菲時用的就是M870。還有《終極者1》中的人類戰士凱爾,使用的也是鋸掉槍托的M870。

不過很多人對霰彈槍的子彈散布有一種誤解,覺得它在人質營救中除了破壞門鎖之外沒有任何用途。包括很多人也對運鈔車的押運人員心存疑慮,如果真的發生衝突,霰彈槍不會誤傷路人嗎?我覺得這個能是受《使命召喚》等一些射擊遊戲的影響,實際上霰彈槍的散布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十米左右的距離,它的彈丸散布也不過是拳頭大小,大部分霰彈槍管都有「喉縮」設計,能進一步限制彈丸分布。不過,在歹徒挾持人質時,衝鋒槍仍然是首選。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也有些人質解救行動是十分慘烈的,2002年10月發生的「莫斯科大劇院事件」中,俄羅斯特種部隊使用了某種「催眠氣體」使車臣恐怖分子喪失抵抗能力,但也同時導致至少129名人質死亡,不過具體死亡原因一直沒有公開透露,目前推測是特種部隊從通風管道灌入的「失能性氣體」沒有在封閉的環境下擴散開,導致部分人吸入過量。此外部分昏迷的人質撤出後放置不當,也有可能導致滑舌窒息。至於隨意堆放昏迷人質導致有人被壓死的說法...嗯...可能持這種觀點的人以前做過快遞吧。兩年後,俄羅斯便又發生了「別斯蘭人質事件」(前文有提到)儘管阿爾法部隊全力以赴,但仍然發生了326名人質死亡的慘劇。也正是這兩起事件,使俄羅斯特種部隊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相當不靠譜。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們,畢竟這是兩道送命題。

不過對於我們而言,劫持人質一般都是警匪片中的橋段,現實中基本上一輩子都遇不到這種事,畢竟中國的治安要比其他國家強太多。希望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作用只能是教大家如何吐槽電影。

新書《戰逗法則》現已上架,感興趣的小夥伴可登錄淘寶、天貓、噹噹、京東、亞馬遜......搜索「戰逗法則」即可粗線~感謝大家支持!

人質危機——那些心驚膽顫的人質事件,是如何被處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