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共濟會到底是個什麼會

共濟會到底是個什麼會

關於共濟會,各類文獻上都沒有扼要的解釋。它對政府從順與否?它是學識社團還是玄學社團?針對共濟會的此類問題屢見不鮮。自18世紀成型以來,共濟會先後招致了天主教會、右翼政客以及英國內政部的敵視。(由於擔心執法和司法部門的共濟會成員彼此包庇,英國內政部在98年-09年間曾要求法務工作者互相檢舉揭發內部的共濟會成員。) 因不存在具體的意識形態或教義,而以四海皆兄弟和自我完善的許諾定義成員,共濟會顯得格外晦澀隱秘。它甚至不存在集中的總管機構,而由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總會下轄的各地分會組成了鬆散的集團。那麼,共濟會究竟是什麼樣的組織呢?


譯註:「共濟會」英文原稱為「freemasonry」或「free-masonry」,字面意義為「自由石匠」。會員稱為「mason」,中文譯為「石匠」或「美生」,故「共濟會」中文亦有「美生會」之稱。


共濟會到底是個什麼會

共濟會發源於中世紀的石匠行會。行會對行業施行薪資劃分、學徒培訓,以及人事任免等職責。在早期的近代歐洲,石匠需要學習勘測、幾何、算術,以至泥瓦工。高級石匠則擔任了建築師和工程師的角色,比大部分商販掙得還要多。在會內獲得晉陞則意味著權威的鞏固,從學徒成長為高工需要經歷各類儀式。為方便做生意,石匠們炮製了一套上溯到古埃及的詳盡的行業歷史。行會同時也是社會組織,會員在分會裡飲酒小聚。(「lodge分會」一詞原指工地上的工棚。) 出於經濟上的需要,從17世紀早期開始,外界人士可以付費入會。這些額外吸納的成員通常對數學和古物頗有興趣,且都受過良好教育。在正經八百的石匠們「鑿石塊、立垂線」的同時,這幫紳士會員們則在「守秘密、崇道德、尊友誼」。17世紀末,隨著行會被廢棄,熱忱好學的謙謙君子佔了共濟會會員的絕大多數。


18世紀時,共濟會從英國迅速擴張到了海外,並隨著城市化進程,有了越來越多的會員。共濟會分會和普通俱樂部不乏相似之處:都有定期的講座聚會和聚餐活動。但共濟會的會內儀式尤其神秘玄奧,和俱樂部有本質上的區別。但至少在理論方面,它又秉持著世俗化、無黨派和人人平等的理念。1723年的一份手冊要求分會須「為會員彼此間建立真正的、無隔閡的友誼」。成員關係不受各類派別影響,會內也禁止談論政治。只有得到分會成員一致承認的「真正富有裨益和個人美德的事物」才能談及。追求世界大同、追求進步、追求盡善盡美的啟蒙思想,為早期的共濟會文學注入了活力。他們認為,知識能夠緩和階級矛盾和國家分化,實現團結一致。


不過共濟會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包容,它對女性和工薪階層而言難以企及。儘管如此,共濟會分會讓上流社會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共聚一堂,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共濟會還為高級中產階級提供了創造有關平等、世俗化和美德的啟蒙價值觀的機會。史學家Margaret Jacob認為,共濟會會員們繳納會費、宣誓效忠、選舉、辯論並任免官員,各分會實際上承擔了「政治學堂」和「公民參與實驗室」的角色。如今,共濟會的美國會員人數從1959年的410萬下降到了有史以來最低的110萬,反映了公民參與各類社團的熱情總體下降。在對當代共濟會的研究中,社會學家J. Scott Kenney提到,現在共濟會會員入會是為了尋求更深刻的人生意義。某種程度上可以將其視作當今禮崩樂壞的解藥。


本文譯自 The Economist,由譯者 Longinus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小的連城井字遊戲
麥田圈神秘事件:和外星人溝通,竟能得到回應!是否在炒作?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