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六:宋蘇軾《黃州寒食帖》
我是一人。《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一般指《三希寶帖》、《蘭亭序》、《祭侄稿》、《寒食帖》、《仲尼夢奠帖》、《自敘帖》、《蜀素帖》、《草書千字文》、《前後赤壁賦》、《草書詩帖》。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都是傳世至今,現在還存在的。會根據時間順序,依次介紹。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六:宋蘇軾《黃州寒食帖》。
《黃州寒食帖》作於公元1082年,為蘇軾撰詩並書,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紙本,行書,橫34.2厘米,縱18.9厘米,17行,129字。原藏於圓明園,今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寒食帖》釋文: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須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對於大部分「文人」來說非常的重要。如果《蘭亭序》是雅士超然,《祭侄帖》是忠勇賢達,《寒食帖》是才子辛酸激勵向前。
蘇軾四十五歲,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台詩案」貶謫黃州,鬱郁不得志,生活上又窮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作詩兩首,即《寒食帖》。古代有寒食節,不開火,不吃熱食。吃著東西吃吃著吃著就哭出來。
時過境遷到了近代,《寒食帖》的命運更是多舛。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險遭焚毀。隨著戰亂《寒食帖》輾轉多次,1923年9月,日本東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災,當時菊池惺堂冒著生命危險,從烈火中將《寒食帖》搶救出來。《寒食帖》還是經歷火劫,幸好這位日本人。放大細部都有焦黃,就是火燒痕迹。此後因王世傑先生之力購回,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一人有感】
我個人非常不推薦,初學者學習宋四家行書。當今很多書法家的都是學習宋人書法過度,反而四不像。
不過蘇軾的《寒食帖》,我會經常看看。東坡的經歷,讓每個「文人」心有戚戚焉。想要做「文人」都會有落魄之時,《寒食帖》會成為堅持下去的動力和勇氣。雖然我們才情不如蘇東坡,也不能體會他在寫《寒食帖》時所承受的心情。因為有《寒食帖》,更能讓我們想要成「文人」,喜歡中華文化的人,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堅持到底。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東晉王氏《三希寶帖》
※《書法問集》181、啟功的《赤壁賦》和趙孟頫的比起來如何?
TAG:一人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