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因TDD技術主導5G?不可沽名學霸王

中國因TDD技術主導5G?不可沽名學霸王

日前,媒體人發表了一篇文章,雖然網上傳的很熱,但有不少內容是非常值得商榷的,特別是把時分雙工歸屬於中國,以及聲稱:"今天全世界的5G技術都是TDD技術。對於TDD技術和TDD組網技術有著深刻理解的中國移動公司,在5G技術中自然扮演著重要角色,就很正常了",這種說法是存在問題的。

中國因TDD技術主導5G?不可沽名學霸王

既然說到了中國移動和時分雙工,那就先從TD-SCDMA的誕生說起。

在2G時代,中國是看客,到了90年代,中國開始力圖搞一個3G標準,爭奪標準話語權。

在當時,由於產業實力和西方存在巨大差距,自己搞一套標準在很多人看來是天方夜譚。

當年,決策者提出搞中國版3G標準,和現在決策建中國版Wintel的輿論環境是類似的。很多人都持反對和懷疑的態度。就香山會議上,90%的參會者都持懷疑態度。

3G時代,中國的TD-SCDMA比WCDMA和CDMA2000多的一個是上傳的同步信息(時分同步信息),但做的不好。4G時代,TDD-LTE採用時分雙工,FDD-LTE採用頻分雙工。

由於當年中國通信產業實力與國外有一定差距,且國內資源也沒有充分整合好,個別國內巨頭不看好TD-SCDMA,加入了WCDMA陣營,這使得TD-SCDMA相對於CDMA2000和WCDMA遜色不少。

加上當時很多人對TD-SCDMA抱有疑慮,以及一些政治因素,因而竭力將CDMA2000和WCDMA引入國內。導致在3G時代,中國成為通信標準最為龐雜的國家。

中國因TDD技術主導5G?不可沽名學霸王

GX部為了平衡,把不被看好的TD-SCDMA劃給了實力最強的中國移動,把最成熟的WCDMA給了實力最弱的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則拿了CDMA2000。

不過,幸好TD-SCDMA劃給了中國移動,如果劃給中國聯通,依照聯通在3G時代的表現,TD-SCDMA十有八九要悲劇。

到了4G時代,由於中國和歐洲廠商對"高通稅"深惡痛絕,因而決心聯合,在LTE標準制定過程中,"去高通化"成為共識。因而把高通的看家法寶CDMA廢掉,換成了OFDM。正是因此,當高通在4G時代跌落神壇之後,發改委才有底牌對高通進行反壟斷調查。

不過,中歐聯合也是利益使然,彼此之間還是有各自的心思的。LTE-TDD和LTE-FDD絕大部分標準專利是相同的,出現這種情況是中歐既聯合,又鬥爭的體現。

到了5G時代,雖然媒體人聲稱"今天全世界的5G技術都是TDD技術",但根據5G藍圖上吹的牛,用的既不是時分雙工,也不是頻分雙工,而是全雙工。全雙工簡單的說就是集成了時分雙工和頻分雙工的優點,實現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只不過,和如今諸多5G技術都是虛假的、軟弱的類似,全雙工也是只能擺拍,不能實戰的技術,無法商用。因而這些通信大廠既然沒法實現當年吹的牛,那就只能從時分雙工和頻分雙工里選一個了。

那麼,為何說在5G時代,時分雙工會比頻分雙工有優勢?

中國因TDD技術主導5G?不可沽名學霸王

因為5G只是商業概念,而不是技術迭代。

鐵流以前的文章里說過,5G是依靠暴力堆砌資源實現網速提升的,也就是建5倍的基站,消耗20倍的帶寬等等。具體來說,4G時代使用的帶寬也就60M,但到了5G,帶寬要用1個G。

事實上,這種暴力提升是根本不可持續的,因為基建成本會暴增,其實5G這種暴力提升,運營商已經大感吃不消了。如果6G還是按這種模式,6G相對於5G頻譜資源消耗再增加20倍,基站數量再增加5倍......那場景實在太美。

由於頻率資源非常寶貴——誠然,高頻被稱為"垃圾頻率",不怎麼值錢,但這也是相對的,畢竟頻率資源有限,都是寶貴的,只有頻率間價值相對性的優劣。

正是因為5G是依靠消耗大帶寬堆出來的,因而節約頻率的時分雙工自然會比頻分雙工有優勢。

另外,時分雙工並非不與中國劃等號,頻分雙工也不與外國劃等號,只是兩種工作模式。就如同現在遼寧號用滑躍起飛,美國航母用蒸汽彈射或電磁彈射,將來,中國航母用了蒸汽彈射或電磁彈射,難道就能說中國輸了?美國贏了?

中國因TDD技術主導5G?不可沽名學霸王

何況,5G核心技術有很多,多址、多天線、組網、調製解調等等,炒作時分雙工就和此前炒作編碼類似,都是以偏概全的論證模式。何況時分雙工原本並不在5G藍圖裡,只不過全雙工這個牛皮吹的太大了,無法實現,所以只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鼓舞民心士氣沒問題,但是脫離實際自High就未免過了。特別是中興事件的教訓歷歷在目,革命尚未成功,不可沽名學霸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基因組編輯嬰兒是一場資本遊戲
美國科技股暴跌 資本退潮引發科技公司動蕩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