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晚明東閣大學士黃鳴俊心憂天下,不附權貴,譜寫一曲叱吒悲歌

晚明東閣大學士黃鳴俊心憂天下,不附權貴,譜寫一曲叱吒悲歌

晚明東閣大學士黃鳴俊心憂天下,不附權貴,譜寫一曲叱吒悲歌

黃氏族人畫像

在明末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的情況下,黃鳴俊敢於正面對抗並以遠見卓識大力推崇兩度出任內閣輔臣葉向高,這不僅體現他不附權貴品格,更體現其心憂天下的情懷。黃鳴俊系仕人精神影響深遠的「世界江夏莆陽黃氏」的後裔,是晚唐著名詩人、莆田黃氏始祖黃滔的第22代孫,著有《靜觀庵詩集》。

黃鳴俊(1580-1645),字啟甸,號跨千。明代興化府莆田縣黃巷人(今莆田市涵江區國歡鎮黃霞村)。萬曆四十六年(1618)福建鄉試戴國章榜舉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庄際昌榜三甲第246名進士。授紹興府諸暨縣(今屬浙江)知縣,歷任禮部主事、進員外郎、山東布政司參議、浙江巡撫。隆武帝即位後,歷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因南明政權敗退,黃鳴俊等無奈順服清廷,後憂憤而死。黃氏後人在涵江黃巷建有黃鳴俊祠,以紀念心憂天下的先賢黃鳴俊。



出身名門

晚明東閣大學士黃鳴俊心憂天下,不附權貴,譜寫一曲叱吒悲歌

黃鳴俊系「莆陽黃」後裔。「莆陽黃」是世界江夏莆陽黃氏的簡稱,也稱為「莆田黃」「興化黃」,從唐代到清朝,素來有「十狀元十宰相」、「六會元三榜眼三探花」、「四尚書四貢元廿三解元五百進士千名舉人」的美稱,因而成為中華東南黃氏望族。

黃鳴俊即是莆田黃氏始祖黃滔的第22代孫,祖父黃廷宣為正德九年(1514)進士,正統五年(1510)福建布政司鄉試中式第一人,官至廣東按察司僉事。黃廷宣之弟黃廷用(字汝行,號少村),也官至工部右侍郎。

可以說,仕人的精神在黃鳴俊家族中影響極深。祖父黃廷宣晚年致仕居家,與鄉人結東山詩社,品茗賦詩,這份書香文化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黃鳴俊。同時,黃廷宣十分注重對子孫的教育,親自教讀子孫,特別對子孫的品德教育更是一絲不苟。正是在祖父系統嚴格的教育之下,黃鳴俊從小就體現出胸懷大志、心憂天下的情懷。黃鳴俊少年時就聰明伶俐,出口成章,學習很是刻苦,曾三年足不出戶,被鄉人譽為神童。也因此,黃鳴俊是兒孫輩中深得祖父寵愛的一個,自然更是得到祖父的精心培育。

無疑,家學淵源和儒者風度讓飽學的黃鳴俊終於一展頭角,萬曆四十六年(1618),獲得福建鄉試戴國章榜舉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獲得庄際昌榜三甲第246名進士。他初授諸暨知縣,調任會稽二邑,擢升禮部主事。後來,黃鳴俊的胞兄黃鳴奕也於天啟年間(1621-1627)考取中書科舍人。



不附權貴

晚明東閣大學士黃鳴俊心憂天下,不附權貴,譜寫一曲叱吒悲歌

莆陽黃氏總祖祠

明熹宗登基後,寵信宦官魏忠賢。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魏忠賢曾派人拉攏黃鳴俊,許諾提拔黃鳴俊為殿工晉員外郎。黃鳴俊不齒魏忠賢的所作所為,不願與其同流合污,上疏力辭不就。他曾經對他人說:「欲得天下寧,當除魏忠賢;欲得天下好,當用葉閣老。」「葉閣老」就是葉向高,福州府福清人,萬曆、天啟年間兩度出任內閣輔臣。葉向高善於決斷大事,擔任首輔期間,為明神宗出謀劃策,調劑大臣之間的關係,對維護太子正統、遏制魏忠賢的勢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魏忠賢專政的情況下,黃鳴俊敢於正面對抗並以遠見卓識大力推崇葉向高,這不僅是他不附權貴的體現,更是他心憂天下的情懷。

不久,黃鳴俊升任浙江提學參議,改授抗嚴兵備轉參政,巡督江南糧儲。時任宰相、江蘇宜興人周延儒知道黃鳴俊不附權貴,準備以私情宴請黃鳴俊。黃鳴俊因為辦公地點在宜興,為了避嫌就拒絕赴宴,周延儒因而懷恨在心,時時尋找報復機會。崇禎初年(1628),黃鳴俊前往山東督糧,因體恤百姓困苦,征糧進度較為緩慢,周延儒就趁機誣陷其辦事不力,將其免職,但黃鳴俊卻是達觀從容地回歸故里。



體恤黎民

晚明東閣大學士黃鳴俊心憂天下,不附權貴,譜寫一曲叱吒悲歌

黃岡祠石刻

罷官回到涵江後,黃鳴俊與從兄黃鳴喬遊覽涵江雁陣宮,臨摹宋高宗為先祖狀元黃公度讀書處賜額所書「登瀛閣」木匾,依原字勒刻於石上。黃鳴俊十分關心家鄉公益事業,當時莆田人正在重修木蘭陂,黃鳴俊特意寫了《重修木蘭陂南北送水堤並錢、李二廟記》碑文,該碑文至今保存於木蘭陂紀念館。

明思宗得知黃鳴俊的賢能後,特意下旨召回黃鳴俊,任命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黃鳴俊在浙江任上期間,整頓吏治,開源節支,裁汰冗員,抑制豪強,整治軍備,頒布營制,訓練火器,浙江面貌煥然一新。

崇禎十七年(1644)八月,浙江一些地方發生擾亂,明思宗批複浙江巡撫黃鳴俊的奏章,讓黃鳴俊相機剿撫。領旨後,經過一番調查後,黃鳴俊知道擾亂的起因系貪官污吏收刮民財、荼毒百姓所致,因而沒有全力進行清剿。朝中權臣馬士英、阮大鋮等人乘機彈劾他剿撫不力,結果再次被革職。返鄉後,黃鳴俊百感交集,眼見國家連年用兵,國庫虧竭,橫徵暴斂,民不聊生,促成民反。而如今自己備受構陷,落職返鄉。面對秀麗的閩山閩水,黃鳴俊心中感慨萬分,寫下《建溪行》一詩:「鼓枻三朝,溪山容猶替。雲水相因依,心目迷嵐碧。蜿蜓數百里,孤煙出山隙。頹屋不留垣,殘橋時露跡。昔時輻輳鄉,雞犬不復嘖。松月積空陰,縱橫惟鼯。孑孑耕樵者,如猿伏山脊。驚暑殊衣裝,欲出還局蹐。舟子覓村酤,空瓶歸且擲。」全詩道出戰爭之慘烈、民生之凋零,以及自己報國無門的幽憤。


叱吒悲歌

晚明東閣大學士黃鳴俊心憂天下,不附權貴,譜寫一曲叱吒悲歌

四部叢刊《黃御史公集》

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義軍攻陷北京,黃鳴俊與南明隆武帝東閣大學士、抗清民族英雄朱繼祚北上誓師勤王,卻被馬士英、阮大鋮所阻撓,痛感大勢已去,只得回到莆田。

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六月二十八日,唐王朱聿鍵在福州正式稱帝,改元隆武,宣布從七月初一起改弘光年號為隆武元年。並起用黃鳴俊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隆武二年(即順治三年,1646),清都統圖賴大軍壓境,黃鳴俊因作戰策略需要而退入分水關。朱聿鍵大怒,逮捕了黃鳴俊的兒子、主事黃天復,並命建寧府逮捕黃鳴俊。黃鳴俊只好正面迎敵。1646年(隆武二年)八月二十一日,隆武帝逃出延平,想取道汀州去江西,不幸在汀州(府治在今福建省龍岩市長汀)被俘,並擒追隨唐王的黃鳴俊與朱繼祚。清兵俘獲了隆武帝和曾皇后,將他倆分別押入轎子送往福州,到閩江支流九溪邊停下休息時,曾皇后猛然竄出轎子,哭喊一聲,陛下宜殉國,妾先去了。縱身跳崖身死。唐王也幾次想自盡,都因清兵的嚴密監守而未成,後絕食死於福州。

隆武帝死後,黃鳴俊與朱繼祚突出重圍後,奔回莆田,與仙游籍兵部尚書林蘭友、光祿寺少卿王忠孝、余颺、林嵋、林尊賓、周沾等人共謀恢復朝廷。同年十一月,桂王朱由榔即位,由魯王監國,改國號為永曆。但節節敗退,進入兩廣。因大勢已去,黃鳴俊等無奈順服,清廷授予黃鳴俊五品官,但被他以年老和病體為由請辭不就。

回歸故里後,黃鳴俊與同鄉結社唱酬,但常常慷慨悲歌,聞者聯想到故國往事,悲傷不已。終於,黃鳴俊也因憂憤而終。後來,黃氏後人在涵江黃巷建有黃鳴俊祠,以紀念心憂天下的先賢黃鳴俊。

參考《明史》及網路相關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