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0世紀女報道攝影師,以謙虛的方式拍攝名人肖像

20世紀女報道攝影師,以謙虛的方式拍攝名人肖像

W·薩默塞特·毛姆,1958

簡·鮑恩的口頭禪是「攝影師既不該被看見,也不該被聽見」。沒有什麼能夠動搖這種沉默;準確地說,這反映了她來自直覺深處的工作方式。如果一張照片足夠優秀,何須攝影者多言呢?

1949年起,簡·鮑恩(Jane Bown,1925--2014)在《觀察家報》擔任了65年的攝影師。她動作迅速,行事低調,能讓拍攝對象卸下防備,回歸自我。她直視過塞繆爾·貝克特的敵意,面對過瑪格麗特·撒切爾的強硬,捕捉過若有所思的穆罕默德·阿里。她喜愛在自然光下拍攝人物放鬆的姿態,用黑白灰表達人物的精髓。

從吉爾福德藝術學院的攝影課程畢業後,簡先去漢普斯特德一家工作室里短暫地工作過一段時間,以拍攝兒童肖像為主,之後得到了《觀察家報》首點陣圖片編輯梅希特希爾德·納維亞斯基的關注。根據簡的說法,納維亞斯基看到她為牛眼拍攝的超現實特寫後非常震驚,認定她在肖像攝影方面很有潛力。

牛眼,達特穆爾,1947

1949年1月,她委託簡為伯特蘭·羅素拍攝一張肖像。「一次可怕的經歷,」簡回憶道,「我連他是誰都不知道……但光線還不錯。」

伯特蘭·羅素,1949

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在她最傑出的作品中到處流露的藝術敏感性。諷刺的是,從否定的角度描述她倒是容易得多——不喜歡人造光、暗房處理或道具;不用曝光表,而是通過感受落在手背上的光線來調整相機設置;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每次拍攝都不超過一個半膠捲;迴避彩色攝影;希望在拍照前對拍攝對象只有零星了解,甚至一無所知。

她在攝影生涯末期幾乎專拍肖像,使用的是85毫米和50毫米兩種鏡頭。她曾經承認,自己其實只喜愛一種曝光組合——快門速度 1/60秒,光圈f2.8——而且會盡量用這種曝光組合拍照。簡喜歡開大光圈,創造出極淺的景深,有時會導致被拍攝者的一隻眼睛失焦。這還可以讓背景虛化為抽象的光斑——如查理·卓別林的肖像。

查理·卓別林,1969

很多攝影師將肖像攝影視為與拍攝對象的一種合作,這意味著雙方越默契,拍照效果就越好。如果能與被拍攝者產生「火花」,簡自然歡迎,但她絕不會為了拍出驚人之作而刻意尋找來電的感覺。米克·賈格爾開懷大笑的著名照片便是簡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在他和記者旁邊拍成的。

米克·賈格爾,1977

默契有時反而會妨礙她:簡第一次拍攝比約克時(完全不清楚她是什麼人),比約克太過盡職,在簡圍繞著她拍照時, 歡快地擺出各種姿勢。「不過到了最後,我還是得讓她好好看著我……我也看著她,畫面突然就出現了。 我什麼都沒做,一切都歸功於她。」比約克用手掌掩住面孔的傳神肖像的確是最後一個膠捲上的最後一張。

比約克,1995

簡天生喜歡側影,最突出的是,讓·科托克、梅蘭妮·克萊因,兩人都以謹慎的警惕回應簡的凝視,克萊因的身體似乎在退縮,科克托則把他的貓抱在懷裡,彷彿在抵擋簡的鏡頭。然而,他們沒有畏懼,而是認同和信任。

讓·科托克,1950

梅蘭妮·克萊因,1959

70年代,簡標誌性的肖像風格誕生了:直面拍攝對象,特寫,讓背景虛化為一片模糊的黑白灰淺色景深。常常有與環境不符的冷靜。穆罕默德·阿里若有所思的肖像是在擁擠的媒體採訪時間捕捉的,艾德娜·奧布萊恩攝於一場派對,塞繆爾·貝克特那張深刻的肖像則是在一條漆黑的小巷中抓拍的。

穆罕默德·阿里,1976

艾德娜·奧布萊恩,1977

塞繆爾·貝克特,1976

簡十分佩服撒切爾,於1983年在唐寧街給她拍了照。她愉快地回憶起那次拍攝。首相趕走了記者,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簡的身上。在一張又一張照片中,撒切爾都逼視著鏡頭,她的衣服與頭髮有如盔甲一般。但簡像貓一樣耐心等待著,趁首相抬手撥弄一縷亂髮、「面具」稍稍滑落之際,抓住時機連拍三張,越拍越近,捕捉到了撒切爾眼角一閃而過的細微疑慮。

瑪格麗特·撒切爾,1979

瑪格麗特·撒切爾,1983

簡的編輯向白金漢宮諮詢,剛過八十歲的女王是否願意讓另一位八十歲的老太太給她拍照——這是簡自己的主意。白金漢宮同意後,簡「嚇壞了」——據記載,當被問起這次拍攝的情況時,簡回答道:「女王就是照我說的話去做。」——但她為女王拍攝的肖像可列入其攝影生涯里最美妙、最動人的作品當中。

伊麗莎白女王,2006

2007年,糟糕的視力和身體狀況迫使簡停止了工作。她在漢普郡的家裡接過一些私活——2011年她為理查德·阿什克羅夫特拍攝的絕倫肖像,與她在巔峰期拍攝的作品相比毫不遜色。她的最後一幅作品是為安德魯·比倫的女兒艾比與奧爾拉拍攝的感人肖像。幾個月後她就去世了。

艾比·比倫與奧爾拉·比倫,2014

美國遊客,倫敦,1968

反民族陣線遊行,溫徹斯特,1979

花花公子俱樂部,倫敦,1969

簡·鮑恩談到自己時,帶著一貫的自我貶低,自稱「賣照片為生之人」。除了名人肖像,簡·鮑恩還拍攝時常被人忽視的人或事:美國遊客、反民族陣線遊行、花花公子樂園……這些作品不流於感傷,充滿尊重和溫暖。她的口頭禪是「攝影師既不該被看見,也不該被聽見」,她格外謙虛,但在由男性主導的英國媒體界,她是一個傳奇。

簡·鮑恩在漢普郡的家中,埃琳娜·希瑟維克(Elena Heatherwick)攝,2014

(本文節選自《一生的凝視》一書,由後浪出版公司授權使用。)

撰文 | 盧克·多德 編輯 | 陳佳妮 策劃 | 《一生的凝視》

運營 | 陳佳妮 校對 | 阿犁 統籌 | 迦沐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穀雨計劃 的精彩文章:

美國每年幾百萬窮人被房東驅逐 有人拿七成工資付房租
把你的作文書扔了吧!《三聯》主編教你寫作之道

TAG:穀雨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