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者手腳有這6個表現,說明腎臟危險了,再拖下去就是尿毒症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長期居高不下的代謝性疾病,一旦被確診,就需要終身與高血糖作處鬥爭。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並不了解糖尿病,認為其沒有特殊癥狀,可以選擇不治療,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會引起糖尿病併發症,對人的心、眼、腎等器官,造成永久性損傷。
其中,糖尿病是尿毒症的「導火索」:
糖尿病最容易誘發腎病併發症,一旦對腎臟造成損傷,就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傷害。由於糖尿病人的微血管會因為長期的高血糖而導致代謝出現紊亂髮生硬化,致使器官的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器官功能受損。
腎臟中含有較多的小血管球,也是身體血液流通量最多的地方,因此當身體的器官因為微血管硬化而發生病變時,腎臟就是一個最容易病變的器官。
因此,長期血糖控制不好,就會導致腎衰竭,最後變成尿毒症。
一旦手腳有這6個表現,說明你「血糖」超標,再拖下去就是尿毒症!
表現一、手腳發麻
正常人的手腳應該是非常靈活的,但如果身體出現了血糖偏高的情況,體內的血液循環會因此而受到抑制,引起血流不通暢,長期如此還會造成神經和血管都出現病變。
此時,人們就很容易出現手腳發麻的情況,嚴重的還會出現刺痛感。
表現二、手腳傷口癒合慢
人的手腳上布滿了血管,如果患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就會使得周圍的血管出現病變,導致血液供給不足,免疫力下降,這時一旦出現傷口就會難以癒合。
尤其是腳部,更容易出現小創口變大的情況,嚴重的還需要截肢。
表現三、手上皰疹
手上起皰疹不光是皮膚炎症的問題,如血糖偏高的人群,也會出現皰疹的情況。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人體內的血糖含量過高,使得過多的葡萄糖試圖通過皮膚的表面排出,此時大量的葡萄糖堆積在皮膚表面,就很容易形成皰疹。
表現四、出現瓜狀趾
瓜狀趾,是一種不常出現的癥狀,常常是由於腳部的肌肉處於萎縮的狀態導致的。
這種癥狀一般在糖尿病初期或有神經性疾病時會出現,雖然它對生活的影響不大,但也是一種糖尿病預兆,一旦發現要及時監測血糖。
表現五、手腳出汗增多
手腳出汗異常增多,甚至及時不活動也會出現,就要警惕是否出現了糖尿病神經病變,這種出汗異常是因為汗腺受到興奮型神經和抑制型神經的雙重調控。
此外,糖友如果易出臭汗,而且汗上還有結晶,自身伴有噁心嘔吐,要注意是否進入腎病惡化到尿毒症期。
表現六、手腳冰涼
氣虛或者腎虛,會導致手腳冰涼的情況,刨除這兩個因素,就要注意是不是血糖升高了!
其原因與「出現潰瘍」相似,由於血液流通速度下降,導致血液的循環時間變長,可能會出現血流不通的情況,因此就會出現手腳發涼的癥狀。
要想預防尿毒症,控制血糖是關鍵,堅持「兩勤、三控」,遠離併發症!
「兩勤」:
1、勤喝降糖茶水
多喝茶可以輔助糖尿病患者抑制脂肪和糖分的分解,有助於預防併發症。糖友平時也可以喝點養生茶水,功效更佳。
婆婆丁桑葉茶
配方:取婆婆丁、桑葉二者干制後混合製成。
桑葉是上好的功能食品,含有一種天然葡糖苷酶抑製劑,它在腸管內能直接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利用,故可防治人體過度吸收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與肥胖症;
其次,桑葉還富含黃銅類化合物及桑葉多糖,能促進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而胰島素可以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謝,最終達到降血糖的效果。
蒲公英是一種葯食兩用的小植物,研究發現,蒲公英多糖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對降低正常及餐後血糖有一定作用。
二者搭配,對於預防併發症,降低血糖很有好處。
2、勤做腎病檢查
要想預防糖尿病腎病,一定重視定期檢查:
建議,每半年、或一年查一次 尿微量白蛋白。
切記:通過尿常規檢查腎病,很多早期腎病是查不多來的,因為蛋白是非常粗略的。
所以,最好檢查尿微量白蛋白。若病情進入第三期,就要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三控」:
1、控制好血糖
俗話說:「病從口入」,飲食上不受控制,血糖必然得不到控制。所以,飲食上,最好選擇一些升糖指數較高的食物,更利於血糖控制。
增加粗纖維含量多的食物,如燕麥、黑米、高粱米等粗糧,能增加飽腹感,降低消化率,降低升糖指數;
減少過度加工的食物,如油炸食物、小零食、糕點、麵包等,這類食物會使升糖指數大幅增加。
2、控制好睡眠
熬夜,會破壞人體生物鐘,使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增高,還會誘發腎臟損傷。
並且,人在熬夜時,精力會過度消耗,血紅蛋白帶二氧化碳個體增加,從而導致血液循環減緩,消耗血糖量減少,加重糖尿病病情。
因此,平時一定要控制好睡眠,每晚保持7小時以上為宜。
3、控制好身材
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直接誘因,所以肥胖者日常一定要限制脂肪和熱量的攝入,避免過度肥胖,要堅持運動。
運動有助於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研究發現,每天走35分鐘的路,糖尿病患病風險減低80%。
並且,運動還可以減輕體重,是肥胖者減肥的最佳方式。
※男子晨練跑步,摔倒猝死,醫生:2個習慣害了他!可能你也在做
※一旦心臟不好,看2處可知,寒冬養心,謹記3句話,做好4件事!
TAG:健康生活八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