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境界和書卷氣——略談人品和書品之間的關係
中國書法的書寫的確是講究書卷氣的,但是書卷氣不是說賣弄自己的學問,以顯擺掉書袋般的腐儒情懷為能事,而是真正地在書法的行文書寫過程中,將學問氣度與書法作品做到有機融合。
我認為這才是書卷氣最為恰當的定義。
一、書卷氣的本質——書畫文化的深層次邏輯
從本質上將,講求書卷氣不是我們在書寫書法過程中一個簡單的、非常偶然的訴求,在這樣一個現象背後,實際上暗含了我們的書法藝術家長久以來進行藝術創作的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次邏輯,即做到書品和人品的融合。
二、人品等於道德品質?
關於人品和書品的爭論,實際上我們通常著眼的,只是人品到底能不能決定書品,它們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的。但是實際上我們並沒有搞清這裡面強調的人品到底是屬於哪種意義、包含哪些範疇的東西。
如果沒有弄清一個東西就去胡亂的定義它,甚至去討論這一概念所圍繞的相關理論,那麼我們得到的結果就會出現偏差。
比如一般意義上,如果我們把人品單純的理解為人的道德品質,這實際上並不能算錯誤,但是它算不得全面,只能說有偏頗。
的確,我們看到,像顏真卿這樣忠孝仁義雙全的書法家,寫出來的書法是大氣的,磅礴的,以至於人們說顏真卿的字猶如關羽一樣忠毅勇武。
但是其他的像顏真卿這樣的、道德上完全可以算的上古代傳統士大夫典範的人,他們的書法卻沒有像顏真卿這樣達到這種藝術高度,這是為什麼呢?
比如、清官海瑞、包拯之流,應該算是古代士大夫典範,但是他們的書法現在有幾個在學習、傳頌的呢?幾乎沒有。
可見藝術水平的高低有時候不僅僅是由人的道德高低就可以決定的。
三、「養吾浩然之氣」與藝術修養的提升
說到這裡,我想到孟子在《孟子》中和公孫丑進行的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人品就是道德修養」這一判斷了。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這段對話記載於公孫丑一章,大意是公孫丑問孟子擅長什麼,孟子說自己擅長言辭,擅長養浩然之氣。然後孟子進一步解釋了什麼是君子的道德修養,並且對道德修養的修習方式進行了一番評價和解釋,為了說的清楚,孟子說了那個著名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
很多人知道這個故事,卻不知道這個故事是談道德修養的修習方式的,而且是錯誤的修習方式。
很多人據此認為人品就是道德修養,就是道德方面的要求,實際上這恰恰孟子所反對的。孟子認為浩然正氣不是什麼存在於人之外的事物,而是一種內化於人心、融進血液的事物(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
所以說到底,人品,實際上是一種人的理想境界,這一境界實際上是人可以掌握自己的狀態,順應人情世故的變化,從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社會發展。當然,如果按照孟子生活的那個年代,這種理想境界當然就是講求仁義。
面對不同的人群,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要求,對於君王來說,這種理想境界就是處理好君臣、君民關係,施行仁政。
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的假設,如果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經有「藝術家」這一概念,那麼我想他對藝術家工作的本質有了了解之後,就會認為,對於藝術家來說,這種理想境界應該是一種為藝術而生,為藝術而藝術的生活方式。
在一個藝術的王國之中,每一個藝術家都是自己藝術王國的國王,他們面臨的問題當然就是處理自己與世間萬物之間的關係,即如何表現以及揭露他們的本質。
四、書法家和書卷氣
對於書法家來說,這種理想境界就是能夠在黑白線條構成的藝術世界中處理好各種技術問題和訴求問題。
不是所有的藝術作品都可以被稱作是藝術的,只有那些真正表達了人類普遍理想、價值、信仰、情感等訴求問題的藝術作品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作品。大部分作品只能算是一種技術手段的堆砌。
而一旦藝術家們在面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再去靠純粹的技術手段來表現就完全達不到想要的效果了。
一切書法中獲得技巧手段就像實現塗寫在畫板顏色盤裡面的顏料,當我們處理上述問題的時候,我們苦惱的不是作為技術手段的「顏料」不夠,而是苦惱我們應該用那種技術手段來表現它最為貼切。
這也是很多藝術家在藝術創作時候需要靈感的原因。當他缺乏這樣靈感的時候,當然不是因為它的藝術技巧不熟練,相反,他太熟悉了,但是他不知道該用哪一個。
但是中國古代的書法家給很少談到關於藝術術靈感的問題。即便有談到,也只是在文學領域略有談及,比如清代王世禎提倡的「神韻說」,並形成了一種派別——神韻派,他們從唐代司空圖和宋代嚴羽的「妙悟說」以及「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中獲得啟發從而創立。
中國古代的藝術家們,尤其是書法家們認為,我們現在所說的「藝術靈感」,實際上就是孟子所提倡的理想境界。在這一理想境界下,藝術家們可以盡情揮灑,隨意表現,卻可以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
而要想修習這樣的理想境界,就要從內心深處提升自己的修養,利用一些外在手段進行修習鍛煉,一般來說,對於古人而言,比較好的手段就是儘可能的讀更多的書、獲得廣博的知識。
所以,古代的書法家們著力強調書卷氣,實際上也是對這一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表現。這就是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聽說點擊了「好看」的網友,寫字都變得好看了呢!
※小楷書法的練習主要靠臨帖,還是說要靠不斷的讀帖呢?
※和別人談書法,不知道這2點,很麻煩!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