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閑讀:「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
今天接著讀杜甫的詩。
清代初年,有個著名的畫家叫石濤(其實很著名),他在揚州定居之後所作的書畫冊里,其中有一張叫《與吳山人論印章》,其中有一首詩:「書畫圖章本一體,精雄老丑貴傳神。秦漢相形新出古, 今人作意古從新。」顯然,在他的審美里,「丑拙」也是一種美,雖然他說的是書法、繪畫與印章,但其實,所有的藝術在規律上都是相通的,詩歌同樣如此,杜甫的詩,就有「丑拙」的特色,他把生活本真的事物都寫到詩里去,臭鞋臟襪,硬繭厚胝都可入詩,甚至以「丑拙」為美。這跟一般的人的審美有差異,因為一般人以美為美,風花雪月、綠水青山,白雪紅梅才美,但實際上,如果只寫這些事物,沒有真情,沒有真事,沒有感動,文字上再美的詩也不會有美的感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石濤)
葉嘉瑩說:「杜甫的詩不避『丑拙』源於他博大的關懷,他不但能夠面對悲慘丑拙的現實,而且能把這樣的現實表現的非常真誠恰當,同時傳達出一種感發的力量。」
杜甫到成都之後,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他建成了自己的草堂(上幾篇說過了),這是杜甫從荒蕪的土地中開闢出來的一畝大小的土地,開荒當然需要體力,瘦小枯乾的杜甫親力親為,他把自己的「領地」不斷向四方擴展,兩年過去,浣花溪畔的草堂雖然非常簡樸,但已初具規模,杜甫終於可以安定下來過幾天安定的日子了,這是他從「安史之亂」以來從沒有享受過的安定。他有病的身體也好多了,但有一點,杜甫並不快樂,他交遊稀少,幾乎沒有任何人跟他來往,沒有人喊他的名字,他甚至覺得自己的姓名都是多餘的了。他自己覺得自己在這個世上完全屏去了蹤跡,於是他寫了一組三首詩,詩名就叫《屏跡》,全詩如下:
(杜甫草堂)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村鼓時時急,漁舟個個輕。杖藜從白首,心跡喜雙清。晚起家何事,無營地轉幽。竹光團野色,舍影漾江流。失學從兒懶,長貧任婦愁。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衰顏甘屏跡,幽事供高卧。鳥下竹根行,龜開萍葉過。年荒酒價乏,日並園蔬課。猶酌甘泉歌,歌長擊樽破。
(晚年的杜甫)
這首詩,寫的是杜甫到草堂之後的真實生活。「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他過著笨拙、簡樸的生活,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他要堅定自己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道」。地里的桑與麻都在雨露里安靜地生長,燕子和麻雀也漸漸在這裡安家了。這是杜甫安靜的生活狀態,樸實而淡定,淳靜而單調。
(杜甫草堂)
「村鼓時時急,漁舟個個輕。杖藜從白首,心跡喜雙清。」遠處不時傳來村裡社鼓的聲音,急促而有力,溪里的漁舟在水面流轉飄蕩。「心跡雙清」現在已經成為成語,最早的出處是南朝·宋·謝靈運的《齋中讀書》里有這樣的句子:「矧迺歸山川,心跡雙寂寞。」注意,他是寂寞,到杜甫才有了「雙清」這個說法。杖藜,指拄著手杖行走。藜,是野生植物,莖非常堅韌,可以做拐杖。《莊子·讓王》里說:「原憲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這時杜甫的頭髮已經完全白了,可不就是白首。心跡雙清,指心地、行為高潔,沒有塵俗之氣,杜甫覺得自己的生活超脫了塵俗,對於杜甫來說,這是一種無奈的快樂。
(晚年的杜甫)
「晚起家何事,無營地轉幽。竹光團野色,舍影漾江流。」因為家裡沒有任何緊迫的事情可做,於是,不用起來那麼早,因為不需要經營,也不參與勾心鬥角(其實他已經變成了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或者說,他從來都是無足輕重的人物),所以,他的居處變得格外清幽。竹子襯托著田野的綠色,草舍的倒影在江流里蕩漾。
(聞一多在工作)
「失學從兒懶,長貧任婦愁。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沒有學上,就放縱孩子的懶惰不去管他們,因為太窮,也只能聽任婦人的嘮嘮叨叨個沒完,詩人也不想去賺錢(其實他沒門路賺錢),任憑家裡一直窮著。人生百年不過是渾然一醉罷了,不需要見人,因此長達一個月不用梳頭(因為梳頭沒有用,沒必要梳頭),後來聞一多引用過這個典故,專心做學問的聞一多,覺得修飾形容不重要,這跟杜甫的「一月不梳頭」意思並不完全一樣。
龜開萍葉過
「衰顏甘屏跡,幽事供高卧。鳥下竹根行,龜開萍葉過。」容顏衰朽的我甘願屏卻我的蹤跡,有一些清幽的事情供我在高卧賞心:鳥兒落在地上,在竹根旁邊行走,烏龜頂開水中的浮萍葉子游過。
「年荒酒價乏,日並園蔬課。猶酌甘泉歌,歌長擊樽破。」年景不好,原來的酒錢已經不夠用了,我只能并日而食(兩天吃一天的飯),省下來經營園蔬得來的收入,用以買酒。「甘泉歌」是一首樂府詩,原歌是:「運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千人唱。萬人謳。金陵余石大如塸。"詩人一邊唱著甘泉歌,一邊擊打著酒樽,歌太長,酒樽都被敲破了,歌真的長嗎,不長,但一直唱,一直敲,酒樽總會破掉的。
(杜甫草堂)
這首詩寫的是杜甫在草堂的生活狀態,這給人的印象是杜甫是懶散的,這像一個混吃等老的閑人,一個失去理想的人,實際情況是這樣嗎,不是的。杜甫的懶散是因為他想做事而做不成,他苦惱,他沒有辦法,大環境之下,他只能以自己的「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做形式上的抗爭,他憋屈,他苦惱,他以懶散的行狀示人,而實際上,他的生活是相當積極的,否則就不會有草堂安定的生活了,他砍樹除草,他伐竹種葯,比如《除草》詩「芟荑不可闕,疾惡信如仇」,比如《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詩「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成竿」。老杜不管在怎樣的生活狀態之下,他從來都是積極的。
(【唐詩閑讀】之139,圖片源自網路)
※唐詩閑讀:「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唐詩閑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