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新型激光指向系統 可使微型衛星向地球傳輸大量數據
01
背 景
為了提高鏈路的速率,衛星通常利用無線電傳輸下行數據,這些數據需要發送到大型地面天線。較大的衛星可以容納更大的天線盤或天線陣列,從而支持高速下行鏈路。但CubeSats的體積過小,訪問頻段有限,無法支持高速率的鏈接。
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與航天副教授克里·卡霍伊表示,高速率數據下行鏈路所需要的電能遠超小微型可承載的電能。綜合上述原因,研究人員將激光作為立方體衛星的另一種通信方式,但同時激光通信面臨一個重大的挑戰:由於激光束比無線電波的光束窄得多,因此需要更精確地將激光束指向地面上的接收器。
02
平台簡介
新型激光指向系統使CubeSats以更高的速率、更少的載荷資源傳輸下行鏈路數據。當前,衛星只能在經過地面站時一次性地發送幾張圖片,但是利用該系統,衛星可以一次發送數千張高解析度的圖像。
該系統體積比魔方略大,包含一個小型商業現貨的可操控微機電(MEMS)反射鏡。反射鏡比電腦鍵盤的按鍵還要小,以某種角度直接面向激光束,這樣激光就可以從鏡子中反射出來,進入太空和地面接收器。該系統將減少下行鏈路所需的電能和時間,並能夠使用低功率、窄激光束,獲得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
03
技術延伸
因微機電反射鏡無法反饋其指向信息,在衛星發射過程中將會導致系統中的反射鏡產生偏差。研究團隊在此基礎上開發了一種校準技術,利用彩色激光和光束波長開發出能確定激光偏離地面站的距離、自動校正反光鏡角度並能精確地將激光指向地面接收器。
為了測試這項技術的準確性,研究人員製作了一個實驗室台,其中包括激光指向平台和一個類似信標的激光信號。該裝置的設計是為了模擬一種場景,即衛星在地面站上方400千米的高空飛行並傳輸數據。研究人員將所需的最小指向精度設置為0.65毫弧度。在他們的實驗中,他們改變了信標激光的入射角度,並觀察了鏡子如何傾斜以匹配信標。最終經檢測,此項校準技術可以達到0.05毫弧度的精度,這一精度遠遠超過激光傳輸任務要求。此次試驗結果表明,這項技術經調整後可以精確地對準更窄的激光束,從而使CubeSat能夠以較高的速率傳輸大量數據(如植被、火災、海洋浮游植物等的圖像和視頻)。
來源:麻省理工學院網站/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張珂
編輯:劉偉雪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發布報告指出美海軍應轉型航母艦載機聯隊以應對大國競爭
※F-35戰鬥機將進行技術更新以獲取新能力
TAG:國防科技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