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家治脾胃的方法,你知道哪些
我們知道《傷寒論》是第一部中醫臨床學之專著,以六經辨證為主,看似只是論述外感病,兼及其他一些內傷雜病。但在文章還是反覆提示了在疾病不同發展階段要實現祛邪與扶正的辨證運用而疾病的預後始終轉歸取決於胃氣、陽氣,扶陽氣、顧胃氣成為治療關鍵。通俗地說,人要病了,得喝得下藥,葯能運化吸收病才能好。具體怎麼個顧胃氣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而脾胃病主要有哪些呢?江蘇省中醫院單兆偉教授在其《中醫臨證方葯應用心得》一書中,他將治療脾胃病的治法概括為以下幾點:分別對應的是基層醫生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的癥狀和病症,如呃逆、胃痛、胃痞、久痢、吐酸、脘脹、便秘、胃熱、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這些疾病在臨床的過程中還是較為常見的。
1、健脾胃養營衛
營衛是什麼,如果身體是一座城,它們就是這座城的護衛、衛士等,它們是牢牢地守衛在我們的城的周圍,在身體就表現為充身澤毛,我們整個身體的皮膚、發毛等,而營衛是哪裡來的呢,是脾胃的消化運輸而來的,所以《靈樞.營衛生會篇》說:谷入於胃,以 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傷寒論中有: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下利腹脹滿,身疼痛者;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這裡可見醫者在治病過程中,使用藥物不恰當,傷了脾胃,便出現身體疼痛,文中使用的是桂枝湯方。桂枝湯內以調和脾胃,振奮中焦,外以調和營衛,使身體疼痛自止。桂枝、生薑、甘草相伍,辛甘溫以健胃;芍藥、甘草、大棗相合,酸甘滋養以和脾。之前也說過,桂枝湯算起來其實像我們生活里的酸辣燙之類的,你感冒時喝個酸辣燙是不是感覺舒服很多。同意我們就大概知道感冒的時候為什麼覺得身體很累,胃口也不好,是因為感受外邪的時候,身體所有的能量都去與邪氣鬥爭了,就沒有多少能量去給脾胃去消化了,所以在外感的不同階段對於兼顧脾胃的方法也不一樣。
2、健脾胃治虛勞
《傷寒論》云: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以芍藥之酸,於土中瀉木為君;飴糖,炙甘草甘溫補脾養胃為臣。水挾木勢亦來侮土,故脈弦而腹痛,肉桂大辛熱,佐芍藥以退寒水。姜、棗甘辛溫,發散陽氣,行於經脈皮毛為使。建中之名,於此見焉」;「腹中痛者,加甘草、白芍藥,稼穡作甘,甘者己也;曲直作酸,酸者甲也。甲己化土,此仲景妙法也。」
有些患者久病後或者久耗後,脾胃虛弱,一旦脾胃虛弱,身體就引起了一場強者凌弱的戰爭,比如肝木橫克,水來侮土等,這時候要用小建中湯來建中以補虛。但有人又會問曰:甘溫何能生血,又非血葯也?小建中甘溫怎麼能生血,他們又不是補血藥。但仲景之法是血虛以人蔘補之,陽旺則能生陰血也。這不就是陽中求陰嗎?
3、清熱燥時健脾胃
脾胃在身體上中下的中間,脾主濕,胃主燥,也就是說一個燥濕共濟是其常,病則寒濕燥熱並存,這個要清邪熱又要燥寒濕。若溫燥脾陽過度,勢必傷及其陰,轉成燥熱亢盛之證,飲邪雖屬陰,但停聚日久,氣機阻滯,亦必郁而生熱,過度使用溫燥之葯,必然助熱耗陰。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如何恰如其分地掌握溫性藥物使用的時間、劑量,使之不致於溫燥過度,確是一個關鍵問題。調和,就是補偏救弊,協調平衡。
這種寒與熱的交結一般會形成書中所說的「痞」證,這多是為表證誤下後,胃氣受傷,升降失常,寒熱互結於胃脘所致的「心下痞」。張仲景對之處理是使用五個「瀉心湯」。其中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三方是調理脾胃陰陽的,大黃黃連瀉心湯和附子瀉心湯乃是針對寒熱具體情況而制訂的,雖然不能完全歸咎於脾胃的氣機升降失調,然氣機痞於心下,而使胃脘之氣不和則一。因此,仲景創五瀉心湯以治療心下痞證,為脾胃病中寒熱錯雜證的治療提出了系統的方法。
4、溫陽健脾治水
仲景在《痰飲篇》提出:「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所謂溫葯,是指能生少火,復陽氣,化陰邪的一類藥物。這些藥物運用於痰飲病證,一般說可以收到三大功效,即:振奮陽氣以扶陽,開發腠理以發汗,化氣行水以利尿。總之,既能溫陽扶正,亦能蠲飲祛邪,顯然這些作用都是治療痰飲病所必須的。因脾為濕土,賴陽氣以健運,飲為陰邪,得陽則易化,故治療痰飲總以溫陽化飲為其大法。
那在文中對於這種濕的產生,常是溫陽葯和利濕葯為主,理氣葯為輔助。如桂枝、附子、茯苓、白朮等組成方劑,如中焦停飲的代表方苓桂術甘湯。方中茯苓在用量最大。茯苓擅長於治療水飲上逆的這種沖逆引起的心悸頭眩。當然茯苓還能健脾,健脾有助於化飲。方中的桂枝,擅長溫陽化氣,能溫化水液。桂枝茯苓同用,是一種既能溫陽化氣,更是平沖降逆的一種基本組合。白朮的燥濕和茯苓的滲濕相配,有助於除濕祛飲。而且茯苓白朮都能健脾,白朮桂枝相配,又是溫陽健脾的一個基本的常用組合。
5、溫中健脾
《傷寒論》:「大病瘥後,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也,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主之。」久病後,太陰脾胃虛寒。脾胃屬土,具有統血、運化,升降等功能。中焦虛寒,則運化失職,升降失常,是以吐利腹痛等為主症。病屬虛寒,非溫則寒濕不祛,非補則虛不得治。《神農本草經》:「人蔘,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甘草,味甘平。主五臟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解毒。乾薑,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白朮,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
《傷寒論》的脾胃治法很多,還有陽明病篇、少陽病篇的對脾胃治法,小編尚未總結。
總結出的治法方葯皆為臨床實用,只要辨證準確,配伍使用,亦可效如桴鼓。
TAG:金華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