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大鬧天宮,哪吒剔肉還骨,他們反叛的是什麼
在中國虛構出來的人物形象當中,我非常喜歡孫悟空和哪吒。
之所以喜歡這兩人,就是因為他們身上非常強烈的反父權、反威權的色彩。孫悟空,是無父無母,無師承(雖有,但永遠不許提起),石頭裡崩出來的,沒有了父權的掣肘,同樣,與父權同構的君權,他也可以無視,所以大鬧龍宮、地府、天宮。直到被暴力鎮壓,意識到君權的可怕,並且從此膺服於父君的替代品——師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哪吒更強大,有父有母,父親威嚴,母親善良;但他居然硬生生地打破這一天理,剔肉還母,剔骨還父;從此進入無父無母,連肉身都沒有的狀態。所以後來很多厲害的法器對他都無可奈何。但也留下了一個問題:
師父太乙真人,實際上是擔任了哪吒的「慈父」角色。循循善誘,讓他重新回到了君臣父子的倫理體系當中。
動畫片《哪吒鬧海》中的太乙真人和哪吒。
很可惜啊,早期那麼精彩的弒父(精神上的),後來就舒舒服服地和解了,取得了天宮編製,重新回到父慈子孝的人倫上來。
這比孫悟空掙扎過,鬥爭過,保留了一點猴性,妥協得更徹底。
1/3
我最近在微博上做了一場直播,問及的是作為一個女性,在不同時期擔任的家庭角色的問題。
主辦方希望我能談談如何當女兒、當妻子、當母親,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符合主辦方的初衷,我說,女性是有四個角色的:
1.當父母的女兒;
2.成為一個社會人,獨立地處理自己的社會關係,比如讀書、工作、朋友、合作對象等等。
3.當丈夫的妻子;
4.當孩子的母親。
但到了現代社會之後,後面兩者,只是可選項,不是必選項了。也許她結婚不一定生孩子,也許她生了孩子也不一定結婚;或者還可能既不結婚也不生孩子。但是,前兩項是必須的。
其實,男性也同樣有類似的角色構造。
在這個世界上,最讓人無奈的是:你在沒有經過你同意的情況下被生出來了,你無法選擇你的父母。但是,你卻被你的父母塑造著,他們左右了你的前半生,甚至完整的一生。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中國,是一個特別講究孝道的國家;「以孝治國」,是自漢文帝以來的整個封建王朝的基本國策之一。雖然表現方式有所不同。
為什麼孝可以成為中國兩千來年最基本的統治倫理,當然是有原因的。最直觀的一點就是,父母給予你生命,賜予你血肉,讓你活下來,那麼就是對你的恩情。你一出生就對你父母背負了無法償還的巨債。
所以,孫悟空為什麼要從石頭縫裡蹦出來,哪吒為什麼剔肉還骨,化為無血肉的一縷魂魄,就是把這個「父母」的恩義,剝除殆盡,它們可以宣稱不欠父母的;否則的話,他們的任何英雄事迹,都可以被「不孝」一筆勾銷。
哪吒江邊自刎
同時,為什麼「孝」這麼好利用,因為君臣與父子,是一種同構的倫理;核心都是無條件服從(這個「無條件」,古代不同的哲學家或政治家有多種不同闡釋,有的是對君和父也作出一定的制約)。能「盡孝」的人,已經經過了良好的服從訓練,自然也容易「盡忠」
況且,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向上一級領導「盡忠」,但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有機會盡孝,這可算是最普及的倫理教育了。
今天的社會,已經沒有這種君臣結構了。但是,父子結構,仍然存在。而且,整個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將廢未廢,新的文明世界裡「平等」「自由」的價值觀又將立未立,結果,我們看到的,就是各種奇葩:
哪種價值觀對自己有利就用哪種。
但即便是這樣,父母有資格控制子女,這件事仍然被奉為鐵律。此前的電影《狗十三》當中,我們看到十三歲的李玩,也只有「聽話」一條路可走。他們所謂的「懂事」「成熟」,就是學會了屈服於強權/父權,不管是假意還是真心。
《狗十三》
2/3
哪吒和孫悟空的反叛,在傳統文化里當然是驚世駭俗的。而且,為了給他們的不忠、不孝合理化,他們無父無母,或剔肉還骨,才稍可以被原諒。並且,強權和暴力給了他們教訓,又收買了他們,使他們最終服從於君與父(師)的統治秩序之下。
他們都成了統治階層里有編製的趙家人。孫悟空是佛教系統的,哪吒是道教系統的。
本來好好的一出悲劇,就被唱成了位列仙班的大團圓。父權和君權成功地招安,給這兩位能力強大又天生反骨的破壞者甜頭,也給後人確立了一個榜樣:
你,怎麼也翻不出我的五指山。趁早從了吧。
《西遊記》
這是一個隱喻。現在沒有天宮了,父母對子女的控制力也弱了。甚至,體制,編製,也喪失了它的魅力。在生活層面,威權似乎喪失了立足點。無需反抗了,因為對立面已經鬆懈了。
畢竟,大家讀大學時流落到五湖四海,工作都離開家門,幾千公里兩三個小時的飛機就能到,資訊又這麼發達,孩子比你懂得多得多,父母已經很難具備權威性了。
但是,這個社會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房子,成了剛需;而高昂的房價,如果沒有父母強大的經濟後援,年輕人可能工作到五六十歲都買不起房子。別說租房子也可以生活,現在的大城市裡,從戶口到孩子入學以及生活的種種便利,都綁定在房子上,何況租房還隨時可能被當作是DI端人口清掃出城市。——這個時候,能夠為子女提供房產保障的父母,他們就有了重新參與和影響子女生活的可能性了。
@新華網 的視頻採訪到一位青島大媽,大媽說:我兒子們的房子是我花全款買的,我年輕時候存下來的錢。
而戶口、社保等要素,在一線城市裡買車買房都要限購、入學難等問題的凸顯下,又開始彰顯出體制迷人的一面了;這些東西帶給你的便利,是你一百萬人民幣都買不到的。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一份穩定的死工資,就很令人艷羨了。
你看,一個人想成為哪吒和孫悟空,是極其困難的。總有理或義,讓你屈服。
3/3
魯迅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叫《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現在來看,仍然字字如驚天之語。
「所以覺醒的人,此後應將這天性的愛,更加擴張,更加醇化;用無我的愛,自己犧牲於後起新人。
開宗第一,便是理解。往昔的歐人對於孩子的誤解,是以為成人的預備;中國人的誤解,是以為縮小的成人。直到近來,經過許多學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所以一切設施,都應該以孩子為本位。
二.便是指導。時勢既有改變,生活也必須進化;所以後起的人物,一定尤異於前,決不能用同一模型,無理嵌定。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不但不該責幼者供奉自己;而且還須用全副精神,專為他們自己,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所以更應該盡教育的義務,交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一九一九年十一月《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六號。整整一百年啊!然而,王朝都結束了,兩次世界大戰都打完了,克隆羊和基因編輯人都出現了,魯迅批判的一百年前的中國社會觀念,到今天還毫無進步。
1930年魯迅與愛子周海嬰合影
我始終認為,做父親的(包括母親),隨時應該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從一出生開始,就不屬於你,他不能按你的路線去生活。你要保護他,教育他,引導他,是為了他能夠更好地離開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一個獨立的人。
如果重新回到孩子的角度,我們今天怎麼當孩子?這也許是魯迅沒有提過的。
孩子的出世,並沒有經過他本人的同意,我始終相信:他不必因為出生而感恩父母。養恩遠比生恩大。
就算我有孩子,我也會告訴他:你不必感恩於我——但是,我希望你能愛我,就像我愛你一樣,就像我儘力陪你成長,帶你看這個世界的風景一樣,你也能愛我。
愛不是無條件的。但孝是。
前不久看了一個日本網上的小故事:一個初中男生因為小事跟媽媽吵架,罵了媽媽。結果他的媽媽忽然笑逐顏開:我家的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了呢,太好了,今晚我們吃頓大餐慶祝一下!結果這個男生垂頭喪氣,意識到,他越是叛逆,他媽媽就越是高興。他一天就結束了叛逆期,又變成了那個乖乖的學生。
竇靖童也曾被問:你有青春叛逆期嗎?她說,我想做什麼都可以,沒有什麼需要叛逆的呀!
竇靖童演出現場
孫悟空為什麼要大鬧天宮,因為天宮在那裡。哪吒為什麼要與父母決裂,因為父母在那裡。
這不是一句抖機靈的話,而是,因為天宮有鐵板一樣的規條,父權有不可質疑的威權,不反,則無以自由,無以自立。只要這些規條和威權存在,新生力量就始終不會停止打破它們的嘗試。
從小處說,什麼時候,父母不再對孩子行使權力了,那麼,對抗就不會存在了,五指山也就崩塌了。
父母和孩子,都會得到真正的自由與平等。
※國劇40年:到底是我們改變了電視劇,還是電視劇改變了我們
※像楊冪那樣的女明星,離婚可以來得更猛烈些
TAG:侯虹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