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印出的7本畫冊的合影: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8開,精裝,帶盒,200頁,200克啞粉紙,每本畫冊重6斤。

去年夏天先印了第3卷,冬天1,9。

今年上半年2,5,6。現在出來第4卷——《寒林歡歌》。

還有7和8卷未印。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這一系列的作品,畫的是雪景,樹林、喜鵲、山雀等,主要是從2008年,斷斷續續,畫到到2013年,這一時期我的收入很少,比較艱辛,而這一系列作品也費時費力。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這是第4卷第1幅作品,2000年的焦墨寫生,用的是普通包裝紙。當時是大學四年級。張傑三老師題字:「純焦墨,普通紙,從心所欲,一揮而就,容易卻艱辛,豪放亦痛快。千禧年之春,華一畫,傑三題,時年九十。」時光匆匆飛過18年,猶如彈指一揮間。2014年,張老以104歲高齡駕鶴西去。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上圖2008年的這張畫(180x145cm),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造型藝術大展,獲獎,這次展覽改革,包括所有畫種都可投稿,現場首次由北京朝陽區公證處現場公證,靳尚誼等評委的投票行為全都錄像。入選即算加入中國美協的一次條件。給我獎金3000元,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並且免費發表於《美術》雜誌,最後還將作品歸還作者。真是少有的好事兒!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上圖2009年的這張畫(240x240cm)入選雅昌和保利集團聯合舉辦的「首屆雅昌.保利新勢力大展」,免費全國巡展。

這一系列的另一幅作品還入選過中國美協舉辦的「2009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還有一幅入選「上海世博會光華百年中國畫大展」。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10年,(90x180cm)

邱振亮老師是我青島大學時的老師,後調入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為第一任院長。第四卷封底的推介詞,是邱振亮老師寫的:

華一從大學畢業到現在的十幾年間,默默耕耘,淬礪不輟,用他的藝術影響力和人格力量,在美術圈內逐步開拓出屬於他的一片天地。我很看重他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困頓,堅持潛心修為,為高遠志向奮鬥不止的人格精神。

藝術之路是一條寂寞之路,是需要不斷攀登愈高愈難的艱辛之路。一旦選擇了這條路,就需要為之奮鬥終生。拼修養,比眼力,練功夫,熬心血,時時處處都需要藝術家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事實證明華一做到了,他為自己的選擇真正付出了。

我們生活的當下,仍然是一個人心茫然浮躁、藝術標準缺失或扭曲、名利物慾泛濫的歷史轉折階段。華一在這種社會狀態下,仍能有清醒的判斷,遵從「捨得」之規律,志存高遠,力避浮躁,回歸理性,以十年磨一劍的勇氣、耐力和自信,鑄就他藝術人生中的堅毅與執著。成功對他來說,只是早晚的事。

我想到古聖賢的一句話: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用這幾句話來概括華一這些年的藝術軌跡,或用這句話作為我們共同的行為準則,不是很合適嗎?

邱振亮

2018年11月28日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10年,(180x145cm)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10年(180x145cm)

王挺老師是我青島工藝美校時期的老師,連續5年可可西里志願者,青島十大藏書家,攝影家,美術史論家,油畫家。王挺老師為畫集第四卷寫的序文:

鄰居柳華一

在嶗山南麓,有一個安靜的小村子,叫西麥窯。據《齊乘》及有關方誌史書記載,五代十國後為逃避戰亂而來這裡定居的村民,在文化鼎盛的兩宋時期,建造了很多熏制松煙的窯,將燒出的煙黑運到江浙一帶制墨,人們便將這裡稱為「墨窯」,到了近代,由於嶗山方言音「墨」同「麥」相同,都為mei,經常將「墨」寫作「麥」,久而久之就成了麥窯。有「麥窯水接天」之句,緣由是它背倚青山,面朝大海,村前的流清灣,沙灘寬闊舒緩平凈,閃光的海面直通外海,看一眼心曠神怡,看兩眼無限遐思,看三眼流連忘返,千萬不要看第四眼——看四眼魂飛天外。我2015年退休後,到西麥窯租了一套海景房當畫室,三年里畫了不少國畫。我到這裡來租房畫畫,可不是因為這裡是古墨窯,與書畫有淵源,是因為這裡有一位學生柳華一住在這裡。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柳華一2014年在西麥窯買了房子作畫室,多次邀請我來玩,但我上班事多瞎忙,總覺得有點遠始終未能成行,一直到退休後才來。他的房子裡面滿滿當當,屋子當中是大畫案,四周擺著幾把古色古香的傢具,茶几和書桌上放著他從海邊撿來的好看的石頭,窗台上養著花花草草,有他從山上挖來的多肉,四周牆上掛滿他的書畫作品。他的女兒在市裡上學,周一到周五都同她母親住在市裡,周末回西麥窯,像到山裡度假,因此平時都是華一自己住在這裡。他就用自己做的雖然簡單但很美味的家常便飯,在小北屋搭的電熱炕上招待我,我們盤腿而坐,邊吃邊聊,待湯足——我酒精過敏不喝酒,華一也不貪杯——飯飽,倚著牆,伸腿展足,愜意得很。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13年(365x145cm)

飯後華一領我上山,從村後,先上一些台階,再沿著用石板水泥砌成的引水渠走一段,邊走邊在石縫裡找著野生多肉植物,然後再上台階,六月,天氣已熱,台階雖只有幾百級,但也是走得氣喘,開始冒汗,正在為難之際,到了觀景平台,轉身回望,那才叫無敵海景!眼下大海,圓弧的海平線 270 度視角平展開來,海面波光粼粼,色彩變幻;身邊山風陣陣,松濤層層,沐風聽濤,涼爽到心底。就不由地慨嘆,真仙境也!平台上有一木亭,木柱子木欄杆,寬寬的欄杆板上可坐可躺,而華一卻穩穩地在上邊手頭倒立。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11年( 145x365cm)

下得山來,華一領我去他的畫室——還有專門的畫室?他笑而不答,只管領著我走,到村前的一所近海別墅,是他朋友的一個毛坯房,打開門後走進,我著實地大吃一驚:二層帶閣樓的幾個房間里,都是堆的華一的作品,比他家裡堆得更滿,油畫,國畫,水彩,書法,橫著垛著的,豎著排著的,牆上掛著的,都是裝裱好的大大小小小的各種鏡框,有夏花,有寒林,有各種野獸;貼著牆面還立著高大的畫框,都是完工和正在進行的美麗畫面,有田野,有山石,有綠潭,有白雪。哦哦,哦!我又不由地慨嘆了,如此勤奮多產的畫家,生平第一次得見——也曾想是我孤陋寡聞了,但後來幾次我陪同的朋友、老同學,看到這畫室的情景,沒有不感到震撼的,沒有不由衷讚歎的,還有受到衝擊準備重新拿起畫筆的。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華一對我說,王老師,你也來這裡吧,我們一起畫畫。這小村多好啊,就是傳說中的風水寶地,你看那山勢地形就像把太師椅,我們端坐於此,前邊海島就是海龜,吸的是新鮮空氣,喝的是嶗山泉水,還有高端配套設施——大海游泳池;村子安全清凈,民風淳樸,村口就有派出所。環境好,心靜可以畫畫寫字。他這一說真使我動了念頭,其實我一進村就感覺到了一種舒適,已對這環境讚歎了一回。於是對華一說,那你給我看著點,如果有合適的出租房,就告訴我。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13年(180x145cm)

應該是有天意吧,剛從華一那裡回來沒幾天,他就來消息了:就在他家旁邊的樓,五樓頂樓,有一套房子出租,我說你先給我看看條件價位合適不,他對我說,我覺得很合適,你過來看看吧。我第二天就去了,房子前面看海,後面看山,西側可以看到華一家,傢具家電齊備,完全可以拎包入住啊,那還有什麼可說的,拍板,讓華一替我寫了三年合同,簽字畫押——就這樣,同華一成了三年的近鄰。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華一對我說,王老師,你開始畫國畫吧。我說,我覺得國畫傳統太源遠流長了,太莫測高深了,高山仰止,幾十年來敬而遠之。他說,你隨意畫,先畫起來再說。不由分說,從他畫案上給我卷了一些宣紙,選了大中小三管筆,倒了半瓶雲頭艷,說拿回去畫吧。後來他又給我送上來一張大芯板,用桌子墊起來當畫案。於是,我開始畫國畫了,並且發在微信朋友圈,他經常給我指點,由此,我叫華一為一師。有一次,我問一師,我雖然不敢說我畫的是國畫,就算是水墨吧,我不想放棄筆墨,那麼,要有筆墨,是從臨摹傳統學起,還是自己多畫,畫多了自然形成自己的筆墨?一師說,前者入門快,容易出效果,得到肯定,但也可能不捨得出來;後者有利於形成自己的風格,但也容易走入邪路。——這個「不捨得」說得多好!我說那好吧,我這個年齡,還有性格,也不願意去走臨摹傳統的路了,恐怕還沒到臨摹好我就老了,就走後一條路吧,你給我把著關,別讓我走入邪路不就行了?他說:畫,有常法,無定法,無可無不可。於是,我就一路自顧自地畫下來,水墨也不敢叫了,叫胡畫,其實我覺得三年胡畫不見得水平有多少長進,也不見得達到了多少一師當初讓我畫國畫時的期望,重要的是在胡畫中我獲得了無限的樂趣,那個自由啊!因此,特別感謝一師當初不由分說地讓我動了第一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14年(124x244cm)

麥窯有東西二村,相距 2 里地,西邊的村叫西麥窯,東邊的村叫東麥窯。華一沒在西麥窯買房前先在東麥窯租住過一個平房小院,我也在夏天去過一次。 3 間老石屋,東邊一間是卧室,進門一大間是畫室,靠牆支著板子,可以在上面畫國畫。在我看來,條件可謂簡陋,生活可謂艱苦,他這時已經當職業畫家十年了,從一開始沒有任何名氣,白手起家,一步步做起,參展,出畫冊,辦展覽,慢慢得到承認,打開市場,難度可想而知,但他一路走來,氣定神閑,自得其樂,生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小院子里貼西牆開了一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溜兒地,裡面種了各種植物,有樹有花有菜,高矮錯落,一片蔥蘢。他領我去海邊時,順手給我摘下一根不太長圓滾滾的黃瓜,說這是水果黃瓜,絕對綠色——果然好吃,這塊地里還夾雜長有一些野草,他給我頭頭是道地講解這是啥啥中藥,泡水喝對什麼什麼好。到了海邊,很多洗海澡的人,他說到我的私人浴場去,避開這些人,就領我到了一處兩側都有礁石圍著的一塊小沙灘,我們下水,他給我表演怎樣一動不動地仰躺在水面上。頭枕著波濤,看著藍天,綠色的嶗山就聳立在身邊,我們乾脆在水裡脫了泳褲,赤裸于山海之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間,身心徹底坦然。上岸後,華一說,到我菜園去弄點菜回去吃,所謂菜園,其實是他的私人浴場旁邊的礁石後,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凹陷處,漲潮時淹沒的比較深,退潮時就礁石半露,礁石上面長了一些綠油油的海菜,隨潮水左右飄搖,華一說,我看了很多地方,就屬這裡的長得最好。回到小院,他將海菜和上麵粉雞蛋撒上鹽,放進電餅鐺做成菜餅,香氣四溢,味道清新,還特意多做了一些讓我帶給家人嘗鮮。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09年(124x244cm)

華一在成為職業畫家前, 1996-2000 年,在青島大學美術繫上學,除了有一年準備考研,堅持每年搞一個個人彙報畫展,這不但在他們學校與眾不同,就是我在學校任職 40 年,從青島工藝美校到青島科技大學藝術學院,也從來沒有過、從未聽說過有學生這樣做。有一次畫展他特地邀我去看,是他的課堂作業、業餘習作與創作,畫種、題材、形式都多樣,琳琅滿目。我覺得這樣的展示,是一個自我總結,也是一個自我鞭策,透露著自信。看完畫展去他教室聊天,我看到一張鑲在小玻璃鏡框里的他拍的照片,是一隻羊,歪頭看著我,我向華一把它要了來,放在我的書架上,每當看到它,就想起華一畫的那些山野生命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14年(180x145cm)

華一上大學之前,是在青島工藝美術學校上學,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說他是我的學生,因為他在學校上過我的課。在給他上課之前,1989年,我利用暑假和後來續假2個月自費騎車去了西藏,回校後在學校大禮堂做了一場西藏行報告會,結束後一位學生過來要我簽名,是唯一的一位要我簽名的學生,也是我第一次被索要簽名,這位學生就是柳華一,那時他還沒有考入工藝美校,是在學校辦的考前班上課的學生。這是我同華一的第一次見面。他考上工藝美校後,也到過我家,畢業後也還有幾封書信往來,說說他的學習情況和計劃啥的,不久就考入了青島大學美術系繼續深造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13年(365x145cm)

細想起來,在西麥窯做三年近鄰之前,我同華一就只見過為數不多的這麼幾次面,卻一直像老朋友一樣,即使數年不見,一見還如常見。在西麥窯這三年,我和華一曾經一起去爬嶗山,鑽石洞;一起洗海澡,吃海鮮;一起摘野杏,挖野蔥;一起看桃花,看水庫,看荒廢的村落;一起訪友,一起到他畫室里畫畫,還曾一起合作過國畫,被他選印在《柳華一畫集》里,印在畫集里的還有他給我刻的一枚圓形名章,我的胡畫有一半用的是它……當我的畫室租期已到,要搬到新家時,我並不特別留戀那個空氣清新、喝嶗山水、享受配套沙灘和大海的環境,而是留戀同華一近在咫尺,雖不常見但卻時不時可以見上一面的那種關係。如此,竟不免有些傷感起來,但轉念也想起一句話: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一生旅途,三年陪伴,也已是有緣。走前一晚,華一送給我剛給我刻好的兩枚閑章,一枚是:盡如意,一枚是:知足者富。你搬走了,但我們還是鄰居,華一說。

王挺 2018年立冬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13年(365x145cm)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8尺8聯通景屏,240x120cmx8

美術界中,一座座高峰:李伯安……,高不可攀。還有好多畫得好的。光是在身邊,青島就有多位高手,獲大獎,成大名,我難以企及。我不擅長參展的主題性的創作,只是在順其自然地畫著。在嶗山10年多了。

一心清凈,處處歡喜。

畫畫累了,靜坐陋室書房中,嶗山水泡上嶗山茶,點香,從手機上打開一首喜歡的曲子,慢慢地翻看自己的畫冊,回顧走過的路,總結,構想,孤芳自賞。

在這個年齡段,做這麼一件事。

回頭看,一步一步,真不容易。幸運的是,我遇到好多好老師,好同學,好朋友,感謝他們多年來的教導和幫助。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015年(124x244cm)

第4卷畫的冬天的景色,印出來正逢冬季。自己封閉在嶗山補課10年,捨棄了好多,是我人生的冬季,在這「藏」和「養」。這幾年書畫市場受經濟的影響也是寒冬,冬天這麼久了,春天快來了吧?!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240x120cm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畫室所在的村莊,嶗山南麓,黃海之濱。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以下各圖為第8卷《夢回家鄉》(油畫)中的作品,明年印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170x170cm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封閉在嶗山10年,捨棄了好多,但成就了柳華一的系列作品和成集

170x170c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