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孩子形成這三種金錢觀,長大後不僅財商高,也會更快樂!
近幾年「月光族」這個新興辭彙被眾人熟知,這個標籤一般性被貼在剛步入社會新興青年人群群體。做父母的也很無奈,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都開始攢錢買車,付首付,自己的孩子月月寄回來信用卡賬單。單位里王主任經常誇讚辦公室里積極向上的青年才俊,好像只要不和家裡父母伸手要錢的都是好孩子。王主任的苦惱其實就是現在眾多家長共同面對的普遍問題。很多學生在大學畢業後,不適應自我獨立,財務獨立。刷著父母的卡,瀟洒自己的人生。其實這種現象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從小沒有樹立起健康、理性的金錢觀。
為了避免孩子長大後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不妨在孩子三四歲左右就開始給孩子樹立這三種金錢觀。
一:只有勞動才有回報
孩子對於消費沒有概念,對於錢如何得來更沒有認知。孩子剛會走,可能就會指著東西「啊」「啊」的發聲。這是他們在表述自己要這樣東西。這個時候,部分爸爸媽媽會說:「哎呀!爸爸媽媽沒帶錢呢!」。於是寶寶也就放棄了。漸漸地孩子長大了,也聰明多了,媽媽沒帶錢這個理由已經沒法用了。媽媽你可以刷微信,刷支付寶,你帶著手機。
雖然孩子知道錢可以買來玩具,吃的,但是至於錢是如何得到的,他們更多時候只說會:是爸爸媽媽工作掙的。如果一味的滿足孩子花錢的慾望,會養成他們無所顧忌的個人訴求。長久的以往,他們會認為父母給自己買單是理所應當。等長大步入社會,這種難以割捨的依賴性一時也不可能斷線。
哪怕只有三四歲的孩子,他已經能夠獨立溝通。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工作就是勞動的付出,而工作掙來的錢,是用父母的勞動等價獲取的。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好事,哪怕是父母,也不是理所當然的為孩子付出。可以讓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說幫助媽媽擦桌子、掃地等來換取報酬,並讓他明白,他的付出也會得到一定的回報。也可以給孩子出一些難題,讓他明白挫折,明白掙錢不容易。
二:錢也要花得有章法
漸漸地孩子大了,可以培養孩子贊零花錢的習慣。平時通過自己勞動所得的零花錢可以攢在自己的儲蓄罐里,如果有需要可以拿出來使用。但是大額的金額,比如說每年的壓歲錢,則需要告訴孩子應該存在孩子名義的銀行卡上,為了他以後上大學用。讓孩子自己管理一點錢,也是為了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從小就樹立他們合理利用資源的規劃性。有了自己的小金庫,這個時候就需要引導孩子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念。比如說哪些情況下可以花錢,那些情況下不可以亂花錢。要讓孩子認識到,花錢也要花得有章法。
買東西不是最貴的就是最好的,幫助孩子建立一個經濟實惠的消費理念。讓孩子明白,有時候花更少的錢,也可以買到滿意的物品。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避免在孩子面前任性消費,肆意攀比。從自身做到勤儉節約的良好消費習慣,這樣孩子才能從父母的平時的消費習慣中學到科學的金錢觀。
三:金錢不是萬能的
很多家長會發現在給孩子零花錢後會發現,孩子變得「唯利是圖」,就我們俗話說就像掉到了錢眼兒里。有時候孩子在父母回來後主動送上一杯茶,為的就是父母獎勵的一元錢。媽媽買菜找零的幾塊錢,他都想摳進自己的儲蓄罐里。這種問題估計大部分家長都會遇到,也不必緊張。這個時候正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的好時候,金錢不是萬能的。爸爸媽媽給予寶寶的愛是因為金錢驅使嗎?奶奶每年為寶寶準備的豆包,也是為了錢嗎?人生有很多東西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樹立科學的金錢觀,不要盲目追求財富,反而忘了生活的真諦。
一分鐘認識我,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我家三個寶寶,來自於醫學世家,現在專註小兒護理、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領域,平時喜歡用漫畫記錄我們的生活。希望能和你成為朋友!
※孕檢單有這3個「特徵」,孕媽可能懷的是「小王子」,你發現了嗎
※為什麼有的人生完孩子馬上變瘦,有的卻變胖了?這三點原因很真實
TAG:丫丫媽說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