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一切浮塵諸幻化相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楞嚴經》參習(193)

一切浮塵諸幻化相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楞嚴經》參習(193)

一切浮塵諸幻化相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楞嚴經》參習(19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這下面四科就是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我們一段一段的來看。佛在此地這叫著『阿難』說,『汝猶未明』,這個意思就是說,你雖然知道兩種見妄,當處發生,當業輪迴。這些話諸位都要牢牢記住,為什麼?你要是把這些話記住,能夠在境界里確確實實看到這樁事情,你就證得無生法忍,你在念佛裡面就念到理一心不亂,你生死也了、輪迴也沒有了,這一點都不假,千真萬確的事實。若不能入,常常念著,常常念著是什麼?這在禪宗裡面叫做疑情。譬如,「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四句在禪宗裡面就是疑情,這是佛說的一切法的真實相。前面兩句沒有問題,我們人人都承認它;後頭兩句問題來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我們沒有看到。如果我們看到這個相,這就叫做諸法實相,果然看到這個相,心就清凈,心也平等,在一切境界之中再不會起心動念,這個時候才得到真正的禪定。這是什麼定?《仁王經》裡面講的「寂滅定」。

要曉得,寂滅定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是性定,不是修來的,本性裡頭原來具足的大定。說個實在話,佛在兩種見妄給我們講「當處發生,當業輪轉」,就應該大徹大悟。那個地方沒悟了,世尊不厭其煩,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前面一遍沒開悟,第一遍教我們開悟地方在哪裡?「七處征心」,利根的人在七處征心的時候就開悟。那一段開不了悟,第二大段這是「十番顯見」;十番顯見再不悟,第三番就是兩種見妄;到這個地方是第四番,慈悲至極。四番再不能開悟,二十五圓通舉出二十五位菩薩,修行人來做個示範,看他們都開悟了,那是帶表演的。悟後起修那就不相同,跟沒悟之前完全不一樣。

經文裡面所說『一切浮塵』,浮這個字是不實在的、虛浮不實的;塵就是指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要拿現在的話來說,包括全部的物質世界,色法。舉物質的世界,我們一定要了解,與物質相對的是精神的世界,也包括在其中,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說這邊,一定要懂得那邊。所以它在文字上是有省略,意思是圓滿的,決定沒有偏差、沒有欠缺。「一切」兩個字尤其用得好,為什麼?我們講世間,講有情世間、講器世間,還講到智正覺世間。說一切就統統都包括,不但六道完全包括,聲聞、緣覺、菩薩、佛統統包括在裡面,也就是說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在此就是一句「一切浮塵」,全都說盡了。『諸幻化相』,十法界依正莊嚴並不是真的有,這些相是幻化之相,不是實相。就是《金剛經》裡面講的「一切有為法」,這個地方是一切浮塵,一切浮塵就是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幻化的。

可是《金剛經》只說「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就完了,這個地方好在底下有這兩句,為什麼說它是幻化的?因為事實的真相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不是幻化是什麼!當處出生,來無來處;隨處滅盡,去無去處。這個話的意思能聽懂嗎?不來不去,不生不滅。這一句會了,怎麼不證無生法忍!證無生法忍,在凈土宗裡面講是理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花開見佛。極樂世界是「花開見佛悟無生」,假如現在已經悟到無生,所以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花就是開的。我們想想這多快,到西方就成佛。所以這樁事情我們要現在做,而且要趕快做。要這能做得成嗎?決定可以做得成,要不信,《楞嚴經》為證。這話是佛說的,只要我們能信得過,依教奉行。

但是話說回來,這樣的說法畢竟還是上根的人得利益,上根、利根他一聽到這個話,確實就悟入了。中下根性的人天天念它,甚至背得滾瓜爛熟還是不行,入不進去,一切有為法「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還是看不出來,還是不能入這個境界。要是靠修,怎麼修法?要硬做這樣的觀想,那就全錯了。為什麼?全落在意識裡面,落在意識叫妄想,那哪叫修行!天天在打妄想,打妄想也能算修行嗎?要記住,觀想可不是妄想,觀想能見性,妄想是愈迷愈深,這是不能搞錯的。為什麼我們提不起觀照功夫?實在是我們對「一切浮塵諸幻化相」是一無所知,所以佛用這麼好、這麼簡潔的方法,叫我們直截了當一下就證入,我們做不到。要想了解「一切浮塵諸幻化相」,在佛門裡面有兩個路子,一個路子就是法性,一個路子就是法相。古人學佛是先奠基礎,法性宗入門是從《大智度論》,法相宗入門是從《瑜伽師地論》。這兩部大論是大乘佛法入門的書,給我們分析「一切浮塵諸幻化相」,叫我們真正了解這是幻化的、是虛妄不實的,把這個事實的真相認識,然後再讀這些經典,那就有很深的受用。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 附註:

依據文獻資料——

◎ 交光大師《楞嚴經正脈科會》

◎ 圓瑛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 凈空法師《楞嚴經正脈科會》講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檀相義第十九
「非修莫證」——《金剛經》研習(16)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