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兩大名將同時出手,還沒等諸葛亮出手,戰爭卻突然結束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發生在曹真、司馬懿入侵漢中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司馬懿、諸葛亮、張嶷和王平。原文如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此時孔明病好多時,每日操練人馬,習學八陣之法,盡皆精熟,欲取中原;聽得這個消息,遂喚張嶷、王平分付曰:「汝二人先引一千兵去守陳倉古道,以當魏兵;吾卻提大兵便來接應。」二人告曰:「人報魏軍四十萬,詐稱八十萬,聲勢甚大,如何只與一千兵去守隘口?倘魏兵大至,何以拒之?」孔明曰:「吾欲多與,恐士卒辛苦耳。」嶷與平面面相覷,皆不敢去。孔明曰:「若有疏失,非汝等之罪。不必多言,可疾去。」二人又哀告曰:「丞相欲殺某二人,就此清殺,只不敢去。」
孔明笑曰:「何其愚也!吾令汝等去,自有主見:吾昨夜仰觀天文,見畢星廛於太陰之分,此月內必有大雨淋漓;魏兵雖有四十萬,安敢深入山險之地?因此不用多軍,決不受害。吾將大軍皆在漢中安居一月,待魏兵退,那時以大兵掩之:以逸待勞,吾十萬之眾可勝魏兵四十萬也。」二人聽畢,方大喜,拜辭而去。孔明隨統大軍出漢中,傳令教各處隘口,預備乾柴草料細糧,俱夠一月人馬支用,以防秋雨;將大軍寬限一月,先給衣食,伺候出征。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屢犯西北,令魏明帝曹睿非常惱怒。在曹真和劉曄的建議下,曹睿下令由曹真、司馬懿擔任大軍正、副都督,率兵四十萬入侵漢中。諸葛亮得知這個消息後,令張嶷和王平帶著一千兵馬鎮守陳倉古道。二人不知諸葛亮用意,不敢領命。諸葛亮認為本月之內必有大雨,曹軍必將被困。二人這才恍然大悟,領兵前往。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諸葛亮口中的「以逸待勞」, 意為作戰時想採用守勢,養精蓄銳,等待敵人前來進攻,然後乘其疲憊,戰而勝之。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孫子兵法》中的「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小說中描述的這一段曹睿下令進攻漢中之事,在歷史上卻有發生,但起因、過程及結果都與小說有著一定的差異。據《三國志?曹真傳》記載,首先提出入侵漢中的是時任曹魏大司馬曹真,他認為「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道併入,可大克也。」不過,這個建議一經提出,便遭到太尉華歆的反對。《三國志?華歆傳》載,華歆認為此戰「千里運糧,非用兵之利;越險深入,無獨克之功」。但曹睿卻拒絕了華歆的建議,下詔命大司馬曹真與大將軍司馬懿一起率兵南下。
曹真和司馬懿的這次進攻進展非常不順。《三國志?曹真傳》載,曹真從子午谷出發沒多久,便遇上了連續三十多天的暴雨天氣,「棧道斷絕」,曹真進退維谷。此時,少府楊阜和散騎常侍王肅上奏曹睿建議退兵。楊阜與王肅認為大軍一開始就遭遇大雨侵襲,出師不利,已經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性和突然性,應該立即班師回朝。眼看大勢已去,曹睿下詔令曹真、司馬懿撤軍。這是曹魏在諸葛亮時代唯一的一次主動進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到頭來無功而返。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諸葛亮為何罷黜李嚴,事件始末撲朔迷離,目的卻一目了然
※董卓為何不與劉關張結親,反倒要與手下敗將孫堅結親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