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中發現商朝亡國歷史真相,顛覆了對紂王的認知
紂王,名帝辛,是帝乙少子。據《呂氏春秋》、《帝王世紀》記載,微子啟、微仲衍與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啟、微仲衍出生時,他的母親尚為妾,而被立為王后之後生帝辛。
帝乙因微子啟年長,想立他為嗣,太史根據禮法認為微子啟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所以立帝辛為嗣子。帝乙逝世後,辛繼位,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紂",因為謚法上"紂"表示殘義損善。
帝辛年輕時天資聰明,文武雙全,口才過人,行動敏捷,接受能力也強,而且非常力氣大,據說能空手與猛獸打鬥。《荀子·非相篇》記載:"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群,百人之敵也"。《史記·殷本紀》記載:"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帝辛繼位後,定都於沬,後改沬邑為朝歌(今河南淇縣)。早在帝乙時,商的國力就處於衰弱階段。帝辛在位時期,東夷叛亂,商朝派大軍征伐。他繼續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東夷向外拓展,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可結果卻出現許多叛亂國。
周武王繼位後四年(公元前1057年,一說公元前1027年),得知帝辛統治集團分崩離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而商軍主力遠征東夷,朝歌空虛,遂起兵反叛。據史料記載該行動響應者多達八百諸侯,周武王親率這些大軍東進伐商。
帝辛驚聞周軍來襲,只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總計十七萬,開赴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縣)迎戰。想不到這些大批夷人、奴隸組成的軍隊,忽然一夜之間嘩變,潰不成軍。周人居然不費吹灰之力,長驅直入,兵臨朝歌城下。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在摘星樓自焚而死。
史料記載紂王亡國是因為其荒淫無道,殘暴不仁,失去了民心。事實真相真的如此嗎?
下面我們來看看商朝亡國後的發生的幾件事,伯夷叔齊寧死不食周人之食;周武王建立周朝後掠奪商人財富後迅速退回周地,不敢在商地多待太久,周武王甚至把商地整個還給了微子啟和武庚等人;商人在周成王時期再次反叛等等。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段記載,《史記.殷本紀》記載:「(紂)好酒淫樂,……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紂王引入西土胡風文化,社會風氣大變,殷民嗜酒淫祀成風,紂王征伐無度。後世記載無論是史記的《殷本紀》、《周本紀》還是其他文獻,都提到紂王宮中荒唐不羈的行為。其實這是後世的誤解,紂王實際上是引入了西土的歌舞,他引入胡風文化的目的,是為政治改革營造社會氛圍。
甲骨文合集·630記載:「癸酉卜,貞,多妣獻小臣卅、小妾卅於帚。」這些就是俘虜而來的西土戰俘,紂王把他們組織起來表演歌舞,代替原先的祭祀儀式。據考古學家研究,這種祭祀盛行於上古中亞地區,中土文獻記載為「株離之舞」,鄭玄曾說「西方之舞曰株離」。
當時殷商的西部敵人之中有吐火羅人、白狄、義渠、犬戎等等就是來自中亞的。在紂王之前的卜辭中,這些戰俘一般用來做殉葬,但紂王改革了這種制度。
不僅如此,紂王實際上也是殷商稱帝的第一人。據甲骨學者島邦男考證,紂王採用了某種祭天帝的儀式,來祭祀自己的祖父和父親,紂王時期的甲骨文卜辭明顯表明了另一套祭祀制度。這實際就是自我神化了,紂王引入西土風俗,將自己神化為與天帝等齊的神祗,這當然是極為大逆不道的事情。紂王的所作所為導致的後果是殷商百姓普遍的墮落,這些墮落行為包括嗜酒成風、淫祀神祗等等。
平心而論,紂王進行這些改革並不是圖謀一人之享樂,他是為了統一天下。但他的做法太過極端,引發了貴族階層的不安,也引發四方諸侯的恐懼,尤其是他在征伐淮夷之前在山東半島滅掉了幾個小國。
在古人心中,一個國都是有天命的,滅其國,但一定存其祀,使之綿綿不絕,自然消失於歷史長河。殷商初期也封了夏人後裔兩個國,一個為杞、一個為繒,讓他們繼續祭祀祖先社稷。但紂王改革了祭祀制度,當然就不可能存其祀了,於是天下諸侯就感到特別恐慌,於是在周武王舉兵反叛的時候紛紛起兵響應。
在當時人們信仰神靈的時代,祭祀是特別重要的,這是一個國家宗族延續的象徵。紂王實行的統一祭祀,這本身是好的,是為了國家的統一,但是這種超前的行為嚴重傷害到了其他諸侯的利益,就好比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導致人心惶惶。從考古學家在殷墟中發現的甲骨文來看,紂王亡國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太過超前的改革方法令人產生了不安,這才發生了後來的八百諸侯反叛,這個發現顛覆了人們往常的認知,事實真相令人不敢想像呀。
※產生中國概念誕生姓氏,這個朝代對華夏影響最大
※從秦漢到滿清十幅地圖,地圖變化看中華疆域擴展過程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