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戰場上的弓箭,殺敵只是順帶,真正的作用才叫可怕

古代戰場上的弓箭,殺敵只是順帶,真正的作用才叫可怕

弓箭是我國古代戰場上常用的遠程武器,任何遠程武器都有其有效的射程範圍,我們常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一輪弓箭放倒一大片的景象雖然存在,但也略有誇張。

事實上想想就知道,弓箭其實只要不命中要害,根本就射不死人,歷史上有許多相關的例子。

比如說有元末第一猛將之稱的張定邊,此人跟隨陳友諒出生入死,史書中記載「定邊身披百矢,猶冒死黑夜駕小舟,載陳友諒之屍,護諒之子陳理。」,這裡不免有誇大的成分,不過縱然張定邊沒有中百矢,但也肯定不止是中了一箭,在這種情況下他非但沒有死,反而還在保護陳友諒的兒子。

最令人驚嘆的是事後張定邊竟然還活過了八十歲,連朱元璋都沒活過他,而他的主子陳友諒則是活脫脫的一個反例,仗著六十萬大軍的陳友諒,只是將頭伸出船外指揮了一下作戰,便被飛來的流矢擊中了眼鏡,當場身亡,一個身中百矢過八十歲,一個只中一箭當場死亡,如此反差足以說明弓箭在戰場上的不確定性。

而對於這種不確定性的彌補方法,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在箭頭上塗毒又或者是在箭頭點火,不得不說這兩種方法確實有用處,可如果用在戰場上,還不如在箭頭沾點污泥來的實在。

首先來看塗毒這種方法,像那種一沾即死的毒藥不是說沒有,只能說幾乎找不到,退而求次改用其它加速死亡的毒藥也未嘗不可,可這種塗毒之法勢必不會在戰場上大規模的使用,這屬於外部條件的限制,即便能用也是一件費時費力最主要是費錢的事情。

而在箭頭點火這個在影視劇中也經常見,確實是一個好方法,而這種方法最好是用在特定的場合,經典的「赤壁之戰」,要想靠燒把對方全部燒死顯然有些不現實。

最主要的是古代戰場上射箭的一方其實並不希望一箭就把對方射死,甚至說「射不死」才是他們的目的,並不是說處於對敵人的仁慈,這是一種戰術。

像陳友諒這樣的倒霉的人戰場上畢竟是在少數,上陣打仗見到弓箭誰還不會護住要害?既然一箭斃命是少數,所以便在箭頭上做文章,我們可以了解到的是古代各種各樣,奇形怪狀五花八門的箭頭,無非就是為了增加致命程度,此處的「致命」不是說更快的讓對手死掉,而是增加傷口的感染幾率。

中箭不要緊,要命的是就怕傷口感染,三國樂進中箭後大呼:「箭瘡發作,吾命休矣!」,在那個沒有抗生素的年代,戰場上的傷口感染無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其可怕程度不僅僅只在一個人生命,而是產生傳染病,在人口密集的軍營中絕對是一支軍隊的噩夢。

而將箭頭弄髒雖說不是必定使敵方感染,卻能增加感染的幾率,一個人的幾率小,而一群人的幾率就大得多,這種方法對敵方生命力的消耗遠遠不是讓人一擊斃命的毒藥可比的。

此外給敵人留下的這些傷員或多或少的會對敵軍的心理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什麼最重要?當然是士氣,以勢氣取勝以多勝少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打消對方士氣也是扭轉戰場局勢的重要手段。

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在古代戰場上,有時為了降低己方的損失,不得已會動手殺掉己方受傷不治的士兵,而這種情況在長時間的持久戰中出現較多。

所以弓箭在古戰場上的作用並不是給特定的一個目標帶來死亡,而是在後續造成大片的恐慌和死亡,是古代戰爭中必不可少的取勝利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離怪談 的精彩文章:

「守宮砂」是什麼?古代未出嫁的女子,都擔心同一件事
農夫報案說自家牛舌頭被人割了,包拯:你回家把牛殺了

TAG:五離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