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所有佛教徒都應該不分教派學習的三部論

所有佛教徒都應該不分教派學習的三部論

《菩提道次第略論》、《普賢上師言教集》以及《解脫莊嚴寶論》這三部論的口傳與教傳,我都是得自於尊者的傳授。

其中,《菩提道次第略論》是格魯派的教法,其特色就如同《廣論》當中所提到的四種殊勝,猶如其中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和一切聖言現為教授這二種殊勝般。

只要是佛陀所說的教法,就必定是一個補特伽羅直達佛果位所必須修學的內容,既無多餘亦無短缺;並且,法與法之間亦絕無相違的過失。由於這三部論的教授內容,都可成為行者在菩提道上的實修教授,因此三部論綜合講說,並沒有什麼過失。

另從這三部論的作者而言,《菩提道次第略論》的作者宗喀巴大師、《解脫莊嚴寶論》的作者岡波巴大師,以及《普賢上師言教集》的作者華智仁波切(亦名吉祥化身上師),三位大師都是不分教派廣為修學且具足教證二量,因此,學習這三部論的佛弟子,不分教派的學習正是暗合祖師風範。

也許有人認為不該如此三部合學,否則可能會出問題或產生弊端,其實並不用這麼想,一點都不需要有這種疑惑,就像我向尊者請求這三部論的傳承時,尊者也是同時傳授給我的。

期盼大家縱然沒能仔細背誦這三部論的科判,至少也要能夠記得粗淺的架構。當我介紹過科判後,希望大家能背起來。背誦科判有什麼好處呢?未來無論讀何經何論,在學習過程中,心中可能有受益的感覺生起,當此感受生起的時候,如果事前已將科判記起來,就會很清楚這是《道次第》的哪一部份,就好象有一個容器可以將所學教法裝進去一樣,不至於在學了很多教理之後,最後還是散失了,都沒有整理、保管。

如果將科判背起來,無論我們學到哪一個階段,都能清楚所學內容是隸屬《道次第》的哪個部分,這對完整《道次第》的學習是很有意義的。

其實,科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幾乎總攝了一部經論的要義。像宗喀巴大師所講的《略論》,科判幾乎包括《略論》的整個內涵。如果我們能夠背誦科判,就很容易理解作者的用意,以及這部經論所要告知行者的是怎樣的內容。因此,對於理解作者的思想及經論當中的義理,科判是很重要的。

現在就先講《菩提道次第略論》的科判,《道次第》是在闡釋阿底峽尊者所著作的《道炬論》(即《道燈論》)。因此,首先談到《道炬論》的作者有何殊勝處,也就是作者的身、語、意功德。

第二部分,為了讓學者對此法生起信心,因此,也要提到此部論典具有何種殊勝;第三部分是如何講說具有以上這些殊勝處的正法;第四部分是此論正文,亦即真正引導弟子的先後次第,這是此論最主要的部分。

有關《道次第》真正教授的內涵是從「依止善知識」開始的,在內心當中真正生起依止善知識的量之後,以此為基礎,再進入下士道、中士道乃至上士道。

也許我們會以為內心的證量是從下士道開始生起的,其實不然,實是從依止善知識開始生起的,這是最根本的基礎。

了解了「依止善知識」之後,才能依次了解下、中、上三種士夫道,就如同《功德之本頌》中所提到,由於善知識的教導,才使我們依次生起不執著今生的證量、不執著來生的證量、斷除我愛執的證量,再更上層樓至上士道的六度,以及六度當中的精要,亦即智慧,以上只是簡略說明。

關於岡波巴大師所著的《解脫莊嚴寶論》,可以分成二十一個章節,此論一開始就提到,一個人透過學習教法以至成佛的根本因是如來藏,由於眾生本具如來藏,所以能令眾生成佛,如來藏是任何一位有情眾生心中所具有的,不管是畜生道、惡鬼道或任何其它道的有情都具有這樣的如來藏,都有成佛的可能。

我們今天雖然具有這種成佛的根本因(如來藏),但是,如何讓如來藏成熟呢?它必須要有一個所依的地方,也就是身,要成就佛果位,最好的所依就是人身寶。

所以,在《解脫莊嚴寶論》當中,第一個部分提到如來藏為因,第二個就提到人身寶為所依。有了如來藏為因及人身寶為所依,再加上善知識的引導為助緣,之後就端看個人的精進努力了。

有了人身寶為所依及助緣善知識之引導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努力,既然如此,那麼善知識到底是如何幫助我們的呢?就是將法教給我們,把修行成佛的方法放到我們手裡,善知識教導我們捨棄對此世的貪戀,方法就是思惟諸行無常;捨棄對來世的貪戀,方法就是認清輪迴真相和思惟輪迴過患;這些在《道次第》中就是下中二士道的內容,屬於自利的部分。

而欲成就利他得生起珍愛他人的心,這就進入了大乘道了,而欲入大乘道得生起慈心和悲心,這是第七章。之後受菩薩戒,受菩薩戒之前先得有不共皈依,因此科判中第八章就是大乘不共皈依。

之後就是第九章受菩薩戒,受了菩薩戒就得真正去行持。於是第十章講願心及其學處,第十一章講行心及其學處。第十二至十七章依次是六度的學處。行持六度就進入五道十地的建立,第十八章講的是五道,第十九章講的是十地。在十地的果位建立之後,就是如何真正的圓滿成佛,這個部分就在第二十章。成佛之後做些什麼呢?要如何行利生的事業?這是第二十一章的篇幅。

關於《普賢上師言教集》這一部分,在科判中可以分成共加行和不共加行(共同前行和不共前行)兩部分。共同前行是中士道之前的篇幅,也就是下士夫和中士夫的學處,不共加行的部分則是屬於上士夫的學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九讀佛 的精彩文章:

灌頂分發的護身繩為什麼要戴在左上臂?
阿底峽尊者說,修行人要經常思考這六個問題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