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害怕武人造反,連武官都用文人,文人卻這樣回報他!
宋太祖趙匡胤是個不折不扣的武人,只是他生對了時代,遇到了對的人,做出了對的選擇,所以才成就了大宋王朝。
趙匡胤
趙匡胤和他的老大柴榮都是軍事強人,兩人唯一的區別就是:柴榮走的是軍事化的路子,而趙匡胤走的是文治化的路子。
趙匡胤滿以為:只要武夫不執掌兵權,天下就可以太平。但結果是:天下太平了,鄰居卻找上門兒來了。
鄰居來幹嘛?無非就是你的樹枝長到他家院子里去了,你的羊跑到他家地里吃莊稼了,人家是來算賬的。
有宋一代,找上門兒來的鄰居還真不少,契丹、女真、蒙古,一個比一個強悍。就連自家的小弟党項羌都要鬧著分家,另立門戶去了。
這就是趙匡胤防範武人的結果。
當然,有事說事,在趙匡胤當時的那種情況下,這種做法無疑是適合時宜的。但任何東西不能一成不變,一套固定的制度豈能適用於千秋萬代?就連程咬金的「三板斧」多用幾次都不好使了,更何況是治國之策呢?
宋朝羞辱武人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從軍者除了良家子,全部臉上刺字;人們不願意去當兵,就把犯人抓去充軍;為了遏制逃兵現象,還把部隊番號刻在軍人臉上。
在科舉上,武舉永遠低文舉一等,連「榜下擇婿」裡面,達官貴人擇的都是文進士,而並非武進士。你看宋朝那個武狀元很出名的?幾乎沒有,文狀元倒是比比皆是、而且名垂青史。
宋朝文官
問題是:文人們是怎麼回報趙老先生(趙匡胤)的呢?
一開始他們為穩定政權起了積極的作用,但久而久之,趙匡胤、趙光義的子孫發現:這些文人也是不好惹的呀,他們整起人來,不見血,但能讓你刻骨銘心!
本來這些文人是皇帝們用來互相牽制、分散權力的,但是這幫高智商和情商的群體就是拿來被你利用的嗎?你想得太簡單了。舉個小小的例子:
宋神宗想處死一個辦事不力的運糧官,宋朝軍隊的財政大權都掌握在文官手裡,運糧官當然也是由文人來擔任。
然而宰相蔡確卻拒絕執行宋神宗的命令,他的理由是:自宋太祖以來,還沒有殺文官的先例,我們不願意開這個不好的頭。
宋神宗覺得很沒面子,就找個台階下,說:那就把他刺配到邊陲小地吧!好好反省反省。
可是另一位文官章惇不依不饒,他說:與其這樣,不如殺了他。
章惇
宋神宗問:何故?
章惇說:士可殺,不可辱!
宋神宗臉上實在掛不住了,就大發雷霆,說:朕連一件想做的事都做不成嗎?
章惇硬是把宋神宗的話給頂了回去,他說:這樣的事,不做也罷1
如果說是宋神宗昏庸,文人們這樣做倒還勇氣可嘉、忠心可鑒。但范仲淹的慶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寧變法這些對國家有好處的措施,他們為什麼還要處處反對呢?
這樣看來:這和高尚的情操沒有關係,這隻能說是各懷私心!
不可否認:每個階層都會為自己的階層說話,但不要忘了,比你低的階層千萬不能忽視,因為沒有他們,你就是最底層的人!
最讓趙匡胤意想不到的是:宋朝的滅亡正是拜這些被他們寵成「人精」的文人所賜。靖康之恥和崖山一跳,不正是他們的「傑作」嗎?
靖康之恥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註原創,拒絕抄襲。
※靖康之恥,北宋宰相走一步算一步,誤國誤民,人人喊打
※靖康之恥後,宋徽宗的小家庭還在五國城勾心鬥角,好一幅光景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