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從原始社會流傳下來的這項制度,直到1971年才正式廢除

我國從原始社會流傳下來的這項制度,直到1971年才正式廢除

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從最早的原始社會開始,就有這項制度,雖然清朝的滅亡預示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但是直到上個世紀晚期,這項制度才漸漸走出歷史的舞台,也就是中國古代實行的「一夫多妻制」。

可以說,這項制度,也是中國歷史上重男輕女的表現,一直以來,無論是帝王還是君臣,只要有足夠的財富就是可以不斷的納妾,而目的就是為了傳宗接代,甚至於說,在古代納妾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古代的婚姻除了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還有就是要門當戶對。

因此,在古代的女子嫁人的時候,身邊還會帶幾個陪嫁的丫頭,而這個習俗最早起源與原始社會的父系氏族之中,因為當時的女性低下,為了顯示自己娘家的實力,於是,會帶一些陪嫁的丫鬟,而這些就是日後自己丈夫的妾室,但是,在古代講究的就是三綱五常,因此,妾室的地位可以說是非常低下的,吃住的標準就是丫鬟一個等級,而他們所生的孩子,在古達被稱之為「庶子」,雖然與正室的孩子是兄弟,是同一個父親,但是庶子永遠沒有繼承的權力。

當然,就連他們所生的孩子都要叫正室為母親,而叫自己為姨娘,就算是正妻因為生病或者其他離開了,雖然處在母憑子貴的年代中,但妾室是永遠不可能扶正的,而他們的丈夫是會另外尋找一個門當戶對人操持家務的,因為他們的地位不高,甚至在唐宋時期,妾室成為了可以隨意買賣的貨物。

後來,清朝滅亡的時候,《中華民國臨死約法》規定,婚姻要實行一夫一妻制,並且廢除納妾。但是在當時動亂的年代中,這項制度一直沒有得到真正的實行,一些有權有勢的人還是會納妾的,而直到1950年新頒布的婚姻法之中,才正式實行一夫一妻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見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布希葬禮上,美國各派勢力為何不敢鬧事?原因得看出席葬禮的人
捷克下令禁止使用華為,如今形勢發生變化,親自和中國大使澄清

TAG:在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