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被帶去司令部,推開門一看驚呆了:俘虜他的,正是老同學!
1947年9月,國民黨整編第76師中將師長廖昂率部在清澗城,被西北野戰軍一縱和三縱包圍。
當外圍戰打響後,廖昂還信心滿滿,認為清澗城經過自己幾個月的苦心經營,陣地堅固,糧彈充足,不會出什麼問題,索性咬牙,不向老上司胡宗南討救兵。
他為什麼不向胡宗南要救兵?
兩人早就鬧上了矛盾,相互看不順眼。
10月5日,胡宗南派了幾架飛機到清澗助戰,廖昂看到飛機丟炸彈,鄙夷地一笑:「這管個屁用啊!」對整個戰局也不以為然。
不料第二天戰局便發生急劇變化。解放軍攻勢凌厲,戰至午後,城西南角被突破,好幾座碉堡被解放軍攻佔了。
廖昂見解放軍如此陣勢,終於明白苦撐是無用的,一旦城池突破,自己死無葬身之地,於是才決定向胡宗南告急。
彈盡糧絕,是軍事上陷入絕境的標誌。可廖昂只是陣地有些殘損,在城裡彈未盡糧未絕,而且貯備得很充裕,堅守一段時間綽綽有餘。但他編了瞎話:
「糧彈均將告罄,如不早派援兵,將陷於彈盡糧絕之境。」
這叫頭戴三尺帽,準備挨一刀。求援,得先把本來只有三分險情,說成六七分、或者更多,才可獲得救援。
廖昂打了折扣,胡宗南也給他打了折扣。胡宗南複電:
「據偵察清澗外圍僅有敵一旅之眾,並非主力,著再詳查具報。」
廖昂捧著電報,分析了半天,突然以手扶額,「哦——」明白了——原來胡宗南不相信共軍主力攻打清澗,故不肯救援。
7日晨,他再發一報,口氣強硬起來了,並引用太史公司馬遷的話:「能戰則戰,不能戰則守,不能守則走,既不能戰,又不能守,又不能走,惟死與降耳!」——這是漢代大將軍李陵大戰胡地時被匈奴圍困,糧斷援絕時說過的話,並被太史公記入了《史記》之中。廖昂以此說明自己的困境。
胡宗南在西安看著告急電報,見所求甚急,便下令劉戡率領五個旅赴清澗馳援,同時複電廖昂固守待援。
第二日,他又下令飛機給廖昂空投了30億法幣,以示慰勞。
廖昂收到這麼多的錢,先是嘴裡大喊:「胡長官,感謝你的大恩大德!」話音剛落,又破涕為笑。不過這笑是苦笑。
因為,30億法幣在這四面楚歌,城裡沒一個老百姓的清澗城,簡直是一堆廢紙。
笑畢,他屈指一算,最近的救兵要到達清澗,最快也要三天。可是,他硬著頭皮頂了三天,也望了三天,脖子都望疼了,救兵還是無蹤無影。
經過多次催問,他才得到一個準確消息,胡宗南發來的救兵竟是遠在延安以南的三個師。
這是舍其近而求其遠,胡宗南完全是要看著自己被共軍吃掉!
果不其然。當晚,解放軍就對廖昂的幾個主陣地發起了攻擊,開始大舉攻城。
幾個小時後,清澗城破。
天還沒亮,廖昂就和司令部的一班人馬全部當了俘虜。
隨後,他在俘虜中被解放軍查了出來,被帶去解放軍指揮部。推開門一看,廖昂就驚呆了:把他俘虜的,正是他當年在黃埔軍校二期時的老同學許光達!
此刻,許光達正是解放軍三縱司令員。
※淮海戰役中,六旬老漢一個人繳了六個敵兵的械
※最早預測袁世凱比李鴻章強的,是一個提起名字就該去罵的日本人
TAG:文史大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