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紅樓一百年,老照片亮相,蔡元培等人年輕時啥樣?
1916年,原為北京大學操場的漢花園一帶開始熱火朝天地施起工來,國立北京大學的標誌性建築——北大沙灘紅樓開工了。1918年8月,紅樓建成,用作校部、圖書館和文科教室,稱為「北大一院」。
1918年建成的北大紅樓
紅樓建築縱立面圖
1921年《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音樂演奏大會中樂部歌詞與說明》
陳師曾在1920年創作的中國畫《松聲》
眾所周知,北京大學的前身是1898年7月開辦的京師大學堂。作為百日維新失敗後僅存的「新政」,這座中國近代第一所高等學府最初選址在與紫禁城咫尺之遙的景山東側,也就是今天的沙灘后街55號院。這裡曾是乾隆的四女兒和嘉公主婚後的府邸,俗稱「四公主府」,公主去世後,府邸被內務府收回。1898年,曾經的公主府被選為京師大學堂校址,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原京師大學堂,後來的北大二院
五進院落的「四公主府」雖然氣派,但隨著學科的增加及辦學規模的擴大,作為大學校區還是有些捉襟見肘。1916年,原為清朝內務府庫房的漢花園一帶蓋起了北大沙灘紅樓。
1918年8月,紅樓建成,用作校部、圖書館和文科教室,稱為「北大一院」,而更早的公主府校區則被稱為「北大二院」。
啟蒙者——《新青年》同人及蔡元培。孫大本創作
周作人回憶自己在北大任教生涯的《知堂回想錄》手稿
《點名及成績記錄簿》封皮
《點名及成績記錄簿》內頁
《政治生活》
師生合影留念,前排右7溫源寧、右6羅昌、右5徐志摩
紅樓開工的同一年,遠在法國的蔡元培接到了教育部請他任北大校長的電文。當時,京師大學堂已經於1912年改名為國立北京大學,但官僚氣與衙門氣頗濃,教員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學生多貴族子弟,為日後仕途方便,也樂意巴結教員。
面對這樣的北大,蔡元培的許多朋友都勸他不要去,說「北大太腐敗,進去了,若不能整頓,反於自己的聲名有礙」。然而,蔡元培最終還是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態,毅然就職。
內閣成員合影
1912年3月,中華民國第一屆內閣成立。這是內閣成員合影,右一為總理唐紹儀,左一為教育總長蔡元培。
北大文科哲學門第二屆畢業生留影
圖為北大文科哲學門第二屆畢業生留影。前排左4至左7依次為馬敘倫、蔡元培、陳獨秀、梁漱溟,二排左4為馮友蘭。
蔡元培到北大的第一年
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的第一年就成立了北大技擊會。
民國九年,北京大學政治系畢業同人暨校長各教員攝影紀念
北京大學文科英文門第一次畢業合影(1917年夏月)
北京大學中國哲學門第一次畢業攝影(1917年6月)
法公使參觀北京大學招待會(1918年6月10日)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簽發的北大校長委任狀。1917年1月甫一上任,蔡元培就邀請開辦《新青年》雜誌一年有餘的陳獨秀出任文科學長。陳獨秀並無教學經驗,蔡元培卻看重他的才華和在青年中的影響力,三顧茅廬。為讓教育部順利批准陳獨秀任職,蔡元培甚至不惜為其偽造履歷,稱其「日本東京日本大學畢業,曾任蕪湖安徽公學教務長、安徽高等學校校長」。
在蔡元培看來,年齡、學歷與資歷都不是任職北大的必要條件。除了陳獨秀,他在短短一年內還聘請了尚未拿到博士學位的胡適、年僅25歲卻在新聞界嶄露頭角的徐寶璜、沒有大學學歷甚至準備出家的梁漱溟等人。發掘新秀之餘,他始終堅持「兼容並蓄,思想自由」。因此,當時的北大既有主張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胡適、陳獨秀、魯迅等,也有「舊派人物」辜鴻銘、劉師培等。
1925年,北大足球隊戰勝清華足球隊,合影留念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被逮捕的北大學生
《唯物史觀》
1920年,李大釗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他在北大通過大學講壇宣傳馬克思主義。圖為李大釗編寫的《唯物史觀》講義。
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簽署的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的任命狀
北洋政府教育部派陳獨秀為北京大學文科學長令
對於學生活動,蔡元培同樣「兼容並蓄」。在他的倡導和支持下,從辯論學問、增長見識的哲學會、雄辯會、新聞學研究會,到陶冶情操的音樂會、書法研究會、畫法研究會,再到強身健體的體育會、技擊會,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
北大的開放,不僅針對本校師生,不少旁聽人員也常出現在紅樓的課堂里。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助理員時,就常跑去聽陳獨秀、李大釗等人講馬克思主義。1918年,蔡元培倡議北大開辦了校役夜班,一年後,北大學生自發成立了平民教育講演團。1920年,北大正式招收女生入學,開男女同校之先河。有人問蔡元培:「兼收女生是新法,為什麼不先請教育部核准?」蔡元培答:「教育部的大學令,並沒有專收男生的規定。」
1943年4月,偽北京大學文學院國文學系師生聯歡會合影
紅樓
1946年北大復校後,由學校地質館遠眺文法學院所在地——紅樓。
1947年5月,「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遊行隊伍從紅樓出發。
五四返校節
1948年5月,參加「五四返校節」的師生雲集民主廣場。
教職人才雲集,社團風起雲湧,學風自由平等,曾經暮氣沉沉的老北大在蔡元培的大刀闊斧革新中,彷彿被注入了一股活水,成了思想爭鳴、引領時代先聲之地。正是在這樣的「新北大」,沙灘紅樓才成了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五四運動的發源地,以及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重要場所。
為紀念北大紅樓落成一百周年。由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國家文物局機關服務中心共同舉辦的《北京大學紅樓百年紀念展》於2018年12月4日在北大紅樓一層臨展廳開幕。
展覽分為「北大紅樓創建」「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心」「北方革命運動主陣地」「北大紅樓的保護和利用」四個部分。展覽展出實物展品166件、歷史照片216幅,其中文物110件,多數都是首次展出,有紅樓建築平面圖紙、《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一覽》、周作人回憶北大任教生涯的《知堂回想錄》手稿、魯迅珍藏的《國立北京大學教職員錄》、李大釗在紅樓講授《唯物史觀》課程系列文物、錢玄同的《點名及成績記錄簿》、紅樓各種社團刊物、徽章等等。
1950年,北大在紅樓一層布置的「毛主席在校工作處」和「李大釗先生紀念堂」。
閱覽室
1964年,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委託文物博物館研究所恢復的毛澤東工作過的閱覽室。
北大法學院經濟學系1946級學生在紅樓圍牆外合影
歌謠
北大歌謠研究會出版的《歌謠》周刊第73號「孟姜女研究專號」。
紅樓南面的漢花園自1959年拓寬成大街後,一直是車賈雲集的繁華之地。1965年,漢花園大街與沙灘合併,北大紅樓是整條道路的標誌性建築。圖為1960年代的紅樓。文化大革命期間,將漢花園大街改名為五四大街,並沿用至今。
報刊閱覽室。毛澤東曾在這裡做管理員,每月薪金八元錢
北大教室,後排有幾張空椅子可以坐
今日北大紅樓
展覽呈現給觀眾的,是以北大紅樓為中心的北大沙灘校區,絕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單個北大紅樓個體,展覽策劃人意圖通過展覽讓觀眾全面認知北大紅樓及現今周邊保存北大校舍建築的歷史意義,喚起民眾對北大紅樓文化遺產保護與熱愛之情。這是展覽貫穿始終的一個思路,也是吸引觀眾觀展的亮點。
場館配有觸屏數字設備,便於觀眾更好的了解紅樓歷史文化和紅樓人物。展覽結尾處還設有觀眾互動體驗區,可觀看幻燈片、蓋制紅樓圖案的紀念印章等等。紅樓文創也別具匠心。
展廳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