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賞析書法必看的十個點!

賞析書法必看的十個點!

欣賞書法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視覺系統傳達到精神系統的過程。是傳統、美學、甚至生命的體驗過程。當然感受這個過程需要一些文化藝術的基本知識,需要一些人生的經驗,需要敏銳的慧眼,需要慢慢培養。

那麼,一副作品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如何去解析它,看出它的道道呢?

一、要看取法

古人說「取法乎上」,這是絕對正確的斷言。一般我們面對一副作品的時候,首先會對它進行整體的審視,看作品取法高不高,字的源頭在哪裡。

我以為現代人學書法和古人相比較,有不利的地方,也有有利的地方。不利的地方是書法的使用功能逐漸消退,已經成為純藝術的一個門類,就是說書法的實用性逐漸消失,藝術性更加凸顯,客觀上失去了書法環境;

有利的地方是我們處在信息社會,我們可以得到的書法資料是前人夢寐以求也難以達到的,好東西都藏在皇宮密室,藏家箱櫃里,一般人基本看不到,所以,學書的途徑是師承,如果老師好也就罷了,如果老師不好可能耽誤你一生。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古人說:「取上得中,取中得下」。取法不高犯的是路線的錯誤,方向性的錯誤,你看有多可怕。

二、要看字法

字法主要看作者的基本功。一個連基本功都不願意做的人,很難想像他的藝術造詣會有多高。

書法從粗的方面劃分有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每一種書體都有一些被歷史公認的經典書家和經典作品,它就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臨摹的典範。

所謂字法就是要自覺的向典範靠攏,除此之外別無法門。按照傳統門徑一般來說,初學者以正楷為先,而後學行書,而後可以學草書。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先學站,後學走,再學跑」。

但是,從我的經驗看,這僅僅解決怎麼學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學什麼的問題。我以為正楷要先學唐楷以前的東西,因為書法最光輝燦爛的時期在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

唐朝也燦爛,但是唐朝是書法教育引導出來的燦爛,教育在給我們獲得知識的通道的同時給我們設定了很多的框框套套,書法中很多真性情的東西在唐朝被整飭調了,剩下的只有條條框框。所以後人一針見血的指出「出顏真卿書法死,出杜甫詩歌死」。這句話雖然偏頗,也不無道理。

字法怎麼看:一看筆法有沒有到位,二看結體是否體準確,三看骨力是否洞達,四看意態是否相近(神似),五看機巧有沒有變化,有沒有巧妙的融進一些其他元素。這裡千萬要注意,不要以唐楷的標準審視一切,以偏概全。

三、要看章法

書法作品中局部和整體的關係我們叫做章法。章法關係表現為字與字的關係,字與行的關係,行與行的關係,落款和作品的關係,蓋章和作品的關係等等。

章法一般在書法上稱之為疏密關係,古人對章法的論述是「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一味的疏和一味的密都可以形成風格,但是如果在一幅作品中有疏有密,安排得當,那就是高手所為。

章法反映一個人的膽識、魄力和心力,從章法可以看心力,章法生動,說明作者心力強,反之就是心力弱。

章法最忌諱的是「狀若運算元」,什麼是狀若運算元,就是把字象算盤珠一樣橫豎整齊排列,平均鋪排,這種個案比比皆是。

四、要看形意關係

形意關係是書法的精髓,藝術的形只有融入人文的意才顯得有思想價值和社會價值。形對意的啟發具有巨大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知道,書聖王羲之寫草書以前也就寫的一般,那個時代和他水平差不多的人很多,比如郗家的幾個才俊,根本不買他的帳。

後來王羲之的字得到飛速的成長,主要得益於看到公孫大娘的舞劍;草聖張旭寫草書得益於看到「擔夫爭道」,另一個草聖懷素寫大草得益於「夏日雲霓」,黃庭堅草書得益於「船工盪漿」。這方面說明兩個問題,一是自然對藝術有無盡的啟迪;二是自然經過人這個主體的幻化。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講的意境的產生過程。

再一個,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寫的真好,很多人只注意字寫得好,沒有意識到其中的一段話,「是日也,天陰氣朗,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聘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表明今天的心情也極佳。還是王羲之,很多人知道他行書寫得好,我告訴大家,他的小草、他的章草也都寫的很好。

客觀的說,他當時的那個圈子裡字寫的好的人很多,為什麼偏他為高,那是因為他能夠把意象帶到書法裡面去,而且相得益彰。而且,他能夠根據書寫的內容調整筆觸,達到文字和諧。相比較現代一些書家,一種字寫百樣文,顯得是多麼的蒼白。

五、要看行筆節奏

古人說「書法是無聲的音樂」。書法和音樂一樣,都是線性藝術,都具有旋律、節奏、節拍、頻率、頻幅、休止符等要素。

節奏在書法手法上表現為行筆過程中力度的變化和提按變化,這個變化是書家的心理變化造成的,是書家微妙的心跡流露。書譜對這一點有著精微的描述:「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釁挫於毫芒」,「或重若崩雲,或輕若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

每一種字體都有與之適應的節奏,有的字體需要沉著冷靜、一絲不苟;有的字體需要行雲流水,且歌且行;有的作品需要刀刻斧劈,稜角分明;有的作品需要點滴經營,氣息內含;有的作品需要長槍大戟,疾風驟雨;有的作品需要山花爛漫,雲捲雲舒。

節奏掌控與書家性格有關,節奏的掌控對於作品真實表現力具有絕對的作用。遺憾的是我們在作品中常常看不到這些精微細膩的變化,這隻能說明作者內心蒼白,而內心蒼白的作品絕對不是好作品。

六、要看黑白關係

黑和白從哲學來說是事物的兩極,是東方二元哲學產生的基礎模式,撇開哲學命題,今天我們就書法問題論黑白。

我以為,書法從一開始就製造矛盾,整個過程是充滿矛盾的過程。宣紙是白的,墨水是黑的,我們一開始就把黑布局在白的上面,就開始製造矛盾,我們把一個字或一組字收拾好了,又開筆製造下一個矛盾,書法的過程就是不斷製造矛盾又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古人沒有我說的這麼具體,描述的這麼仔細,就四個字「知白守黑」。這四個字已經成為成語。

事實上所有和二元哲學有關的思想都可以在書法構成和書寫過程中找到模式。與我們幾千年社會相關的儒釋道思想和書法精神都有聯繫。去年海峽兩岸書法論壇,我代表大陸方作《莊子思想與書法精神》的演講,書法和佛教、儒學的淵源一樣悠久而深遠。

紙墨關係從顏色來說是黑與白的關係,從哲學來說就是有與無的關係,從佛教來說就是實與空的關係。怎樣處理達到和諧狀態,考驗作者的心量。

七、要看墨法

古人書論中對於墨的論述比較少,這主要與當時寫字的環境有關。我們知道,書法長期以來擔負著文化和信息傳播和承載的功能,實用性大於藝術性,誰會允許把公文寫的墨彩飛揚,天花亂墜,不允許。

還有,和古人書法紙張、綿帛有關,所以我們看到古代的書法一般是手卷、尺牘、信箋等等款式,面積比較小。再一個,和古代閱讀習慣有關,我們從電影里都可以看到,古人閱讀要麼放在案頭上閱讀,要麼展在手裡閱讀,總之是平視或者俯視。

到了宋代以後,書畫逐漸擺脫了單一的書寫功能,藝術元素得到極大的提高,宋人尚意,書法開始有平視、俯視走向仰視,成為一名可以懸掛的藝術作品。

此外,宋人提出書畫一家的思想,角度的變化加之觀念的變化,使得對墨法的運用從無意識走向有意識,成為自覺的藝術追求。這種追求到了明清以後,成為一種藝術的經典元素,例如,明清大書家王鐸就常常使用漲墨來表現墨法的變化。

古人說「墨分五彩」。墨有濃淡枯濕焦之分,一副好的作品不但有好的字,而且要有豐富的、準確的墨韻表現。同時墨要隨著書寫內容、書寫情感的變化而變化,要學會控制墨韻的變化,使之達到「意識之中,意料之外」的藝術效果,這需要長期的實踐和體驗。漆黑一片或者天花亂墜的墨法都不是好墨法。

八、要看落款

落款是書寫的最後階段,落款做的好,可以使作品具有變奏的美,可以增加很多的人文趣味,可以起到很好的生命告白的作用。官收的不好,起反作用,結果可想而知。

一般我們根據作品最後一個字的位子決定在哪裡落款,落多少字,怎麼落款,字該多大等等。

行家一般不大看作品的正文,因為現在信息太通暢了,正文可以抄,有的先搞集字而後苦練。但是落款一定是自己的,落款在氣息上是從新開始,是旋律的變調,是根據前面作品留下的位置相機書寫,所以比較考驗真功夫。

正文和落款兩種格調的作品,基本是抄來的;正文和落款氣息斷的厲害的作品,基本是業餘選手做的;正文和落款氣息斷的厲害的作品,基本是業餘選手做的;每次落款只會規規矩矩落大名的選手,基本屬於心量不夠的人。

九、要看鈴章

鈴章是書法最後一道工序,是收官階段,是一錘定音。書法章分為名章和閑章兩種,名章就是尊姓大名,也有把名字拆開來刻的,閑章一般把格言警句,人生感悟之類的文字刻在裡面,還有一些生肖動物等等。

把字刻進去的叫白文章,把字凸出來的叫朱文章。蓋在作品右上方的叫做起首章,蓋在作品最後的叫做落款章。傳統的觀點是「章不過三」,現在這一點變化了,一些引進了現代平面意識,一些作品在某些地方蓋不同形態的章,起到很好的視覺點綴效果。

遺憾的是,我們看到太多的把章蓋錯位子的案例了,一些人蓋章位置不講平衡,結果使整件作品失衡;一些作品章的大小和作品不成比例;

一些作品陰陽沒有搭配,結果全是紅彤彤或者白花花的;一些作品蓋章顏色沒有吃進,浮在表層;一些作品章的文字和作品風格形成衝突等等。章在書法作品中的體量雖小,作用決定重要,千萬馬虎不得。

十、要看氣韻

什麼叫氣韻,氣韻就是人的氣質。一個人的氣質,天生自然是一個因素,五官要搭配清楚,這是前提條件,後天的因素更多,比如家教、修養、學識、性格、才藝等等;

書法里講的氣韻,除了取法高以外,一要看你的消化能力,有沒有自己的東西,有自己的東西才是藝術,沒有自己的東西最多就是藝匠,我們說某某某「匠氣很重」,不是他字寫不好,而是看不到自己的東西,一個沒有自己精神的作品還是作品嗎;

二要看自己的東西和傳統結合的怎麼樣,有沒有新意,是天衣無縫還是脫節,或者造成矛盾和衝突。氣韻在書法上常常被稱為「味道」,比如說某某某書法有:「碑味」「章味」,也稱為氣息,比如說作品有「文人氣」等等。

氣韻是形而上的東西,因此是審美的高位準則。古人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筆墨次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氣韻也是書法與寫字的本質區別。現實中,很多人的書法用工勤奮,提高不快,甚至一輩子在原地打轉,氣韻提不起來,最主要問題是個人修鍊不夠,理論學習不夠,字外功做的不夠。

LOVE.謝雲逸

雲逸書院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全國地級首個《商家一點通》小程序落戶台州

墨池學院!Y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楷書過渡行書字帖!
魏碑極品《張黑女》,原來是北魏皇族的高官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