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常見運動損傷及預防處理原則

常見運動損傷及預防處理原則

提示一個擁有18萬跆拳道愛好者的跆拳道精神家園

導語:運動損傷是指在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產生的身體損傷。可能導致運動損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運動的場地環境、鍛煉的負荷強度、個人的技術水平以及運動著裝不合理、熱身不充分等。那麼,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如何預防?遇到運動損傷又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一、運動損傷的分類

運動損傷多種多樣,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分成許多類別。按傷後皮膚或粘膜完整與否可分為:開放性損傷(擦傷、刺傷等)和閉合性損傷(肌肉拉傷、扭傷等)。按傷後病程的階段性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按受傷的組織結構分類可分為:皮膚損傷、肌肉損傷、肌腱和韌帶損傷、關節損傷、滑囊損傷、軟骨損傷、骨損傷、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和內臟損傷等。按傷性輕重可分為:輕傷(不影響工作和訓練)、中等傷(24小時以上不能工作或訓練者)和重傷(須住院治療者)。

二、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

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與鍛煉者的基礎、技能水平有關,也與運動項目的特點、技術難度以及運動環境等因素有關。

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麻痹大意是所有運動損傷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包括運動前不檢查器械,預防措施不得力,好勝好奇,常在盲目和冒失中受傷。

2.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充分,特別是缺乏針對性準備活動,使運動器官,內臟器官機能沒有達到運動狀態而造成損傷。

3.運動情緒低下,或在畏難,恐懼,猶豫以及過分緊張時發生傷害事故。有時因缺乏運動經驗,缺乏自我保護能力致傷。

4.內容組合不科學,方法不合理,紀律鬆散以及技術上的錯誤等都可能引起損傷。

5.運動場地狹窄,地面不平坦,器械安置不當或不堅固,鍛煉者擁擠在一起或多種項目在一起活動,容易相互衝撞所致。

6.空氣污濁,噪音,光線暗淡,氣溫過高或過低,以及運動服裝不合要求等原因,都可以直接或間接造成傷害事故。

三、運動損傷的處理原則

1.早期處理

指傷後24小時或48小時以內,組織出血和局部出現紅腫痛熱、功能障礙等徵象的急性炎症期。處理方法和步驟:第一,冷敷。用冰袋、冰棒或冷水浸濕的毛巾冷敷受傷部位。此外,外敷新傷葯可收到迅速止痛、減輕急性炎症的效果。無以上器材或設備時,可購買冰礦泉水冷敷受傷部位或至冷水龍頭處沖洗。第二,加壓包紮。冷敷後,用適當厚度的棉花或海綿放於傷部,然後用繃帶或布條稍加壓力進行包紮,包紮的鬆緊要適度,每8小時應該鬆開繃帶幾分鐘,再進行包紮。加壓包紮24小時後即可拆除。第三,抬高傷肢。經冷敷和加壓包紮後的傷肢,可在傷肢的下面墊上物件,抬高受傷的肢體。此外,疼痛較重者和淤血較重者可遵醫囑服藥。注意,這一時期,傷部不宜做按摩,否則會加重出血和組織液的滲出,使腫脹加重。

2.中期處理

指受傷24或48小時以後。這時出血已經停止,急性炎症逐漸消退,但傷部仍有淤血和腫脹。處理方法和步驟:第一,熱療和按摩。用熱水袋或浸濕熱水的毛巾(注意避免燙傷),對受傷的部位進行熱敷,然後按摩受傷部位(按摩用力應從輕到重,用力方嚮應指向血液回心方向)。第二,請醫生做進一步的理療和藥物性治療。

3.後期處理

損傷基本修復,腫脹、壓痛等局部徵象也已消除,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鍛煉時仍感疼痛、酸軟無力。處理方法:按摩、理療和功能鍛煉為主,適當配以藥物療法。

四、運動損傷的預防原則

1.了解和學習一些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和基本預防知識,強化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避免因為無知導致的無畏,從而引發運動損傷。

2.合理選擇鍛煉內容,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3.做好準備活動。

4.加強易傷部位的鍛煉。堅持對容易受傷部位和相對薄弱部位的鍛煉,提高它們的機能,是預防運動損傷的一種積極手段。

5.避免由於局部負擔過重而發生的微細損傷積累導致的慢性勞損。體育鍛煉時,身體的不同部位承擔的負擔不同,局部負擔過重,可能會導致微細性損傷,這種微細損傷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就會發生慢性勞損。

6.選擇安全衛生的運動環境。

7.加強自我醫務監督。鍛煉者要掌握必要的自我醫務監督知識和方法,及時了解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鍛煉計劃。

五、常見運動項目的益處及損傷

來源 | 圖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歡迎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跆拳道 的精彩文章:

黑帶沒有終點,努力後下一個就是你!
零差評的9.5分動畫:這樣「完美」的媽媽才是孩子想要的!

TAG:跆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