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培養孩子責任心,只需滿足6種需求

培養孩子責任心,只需滿足6種需求

本文:程博士育兒(chengboshiyuer)


「為什麼出來撿垃圾?」

「因為我把班牌弄壞了。」

「然後你就被你媽媽罰來撿垃圾了嗎?」

「不是被罰,不是罰,是我媽媽實在沒錢,所以只好喊我撿垃圾去賣。」

這是【8歲熊孩子損壞學校公物,媽媽罰他自己撿垃圾掙錢賠錢】視頻中,拍客與「熊孩子」之間的對話。

孩子媽媽說,孩子今年8歲了,讀小學二年級,平時比較調皮,一個鉛筆只能用兩天,不僅這次弄壞了班級的班牌,之前還弄壞過其他班級的班牌,因為這次老師要求賠償,所以就採取了這個方法來教育孩子。

培養孩子責任心,只需滿足6種需求

圖片來自梨視頻截圖

孩子最後表示,撿了一天的垃圾很累,以後都不要再弄壞班級里的東西了。

很多網友表示,這位媽媽這教育方式遠比打罵要有用,更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從孩子媽媽的表述來看,孩子平時不是很愛惜自己的物品,而且不止一次弄壞班級的物品,除了孩子本身屬於調皮好動的性格之外,這些行為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責任心的缺乏。

其實孩子的很多共性問題,都源自於責任心的缺失,如:做事拖沓、不參與家務、喜歡哭鬧、說話不算數等,因此有關責任心的樹立問題也成為了家庭教育中的重點所在。

1

那麼對於家長來說,哪些行為會影響孩子責任心的養成呢?

01

過度給予

主要表現在,家長會想辦法給孩子所有想要的東西,或者是給孩子所有自己認為孩子需要的東西。如給孩子買過多的玩具,甚至遠超孩子的真實需求,在孩子長大後,給孩子超過需求的金錢等。

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根本不需要為任何事情付出努力和投入,因為他們得到的已經超過了自己所需求的,所以他們會認為自己所的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家長的給予也是理所當然的,自然會導致責任心的缺失。

02

過度保護


體育運動太劇烈容易受傷,在家吧;做家務可能會受傷,我來做吧;不小心摔倒了,趕緊抱起來哄一哄;不想吃飯了,全家上陣哄著喂。

這些行為其實都是過度保護的表現,家長總是擔心孩子會受到各種傷害,所以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孩子擋住所謂的「困難」或則會「危險」。

培養孩子責任心,只需滿足6種需求

而這樣成長的孩子,他們從未獨自面對過生活中的低谷和高峰,缺乏獨自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缺乏獨自承擔後果的能力,也就缺乏了責任心必備的要素之一。

03

過度控制

過度控制意味著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據了指揮者的地位,也就是說他們會安排好孩子的成長進程,並且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比如今天吃什麼、穿什麼、學什麼、做什麼,還有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完全都要按照自己的認知去行動。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首先缺乏的就是自我,缺乏獨立選擇的機會,也就不會存在對選擇後果進行承擔的機會,一旦長大後擁有獨自選擇的機會時,很容易做出很多「不負責任」的選擇,因為他們從最開始,就沒有嘗試過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04

過度溺愛

與過度控制相反,過度溺愛也是很多家庭中常見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家長對孩子的任何要求全部滿足,孩子成為了整個家庭生活的指揮者,全家人都要圍著他來轉。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尊重他人的性格,這樣性格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的本能反應其實是逃避,依賴於他人來代替自己解決問題,並且對自己的應有的地位存在認知過高的情況,無法正確了解並承擔所應有的責任。

05

過度包辦


孩子上學了,每天都替孩子收拾好書包;每天早上都替孩子穿衣服、刷牙洗臉,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孩子在家裡玩玩具,跟著孩子後面收拾,從來不讓孩子參與;

能看得出來,家長的這些行為都是在代替孩子本應自己來做的事情,而這個行為將從根本上影響孩子生活技能的學習和鍛煉。

培養孩子責任心,只需滿足6種需求

孩子在最初嘗試做事情的時候,就是責任感萌芽的起始,而做事情的過程,是建立責任心的重要過程,如果她的生活能力和社會能力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那麼自然無法擁有承擔起責任的能力。

在上述的幾項行為中,總結來說都是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的「度」沒有把握好,因此從各個方面去阻止了孩子獨自探索世界、鍛煉技能、增加認知以及獨自承擔的能力。

然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需要以負責人的方式作出貢獻,以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01

孩子需要做事的機會

提高孩子的責任心,需要的是提高孩子的各項技能、增加承擔責任的機會。

比如在旅行之前,讓孩子自己準備自己要出去的衣服,孩子只有在做事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與這件事是與自己切身相關的。

同時,做事的過程,也是學習和提高自身技能的過程,而自身技能的提高則是孩子承擔責任的支撐。

02

孩子需要有價值的生活技能和社會能力

這裡所說的有價值,指的是這項能力可能持續的貫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正面的推進作用。

如:自己穿衣、吃飯、幫助他人、愛護小動物、收拾玩具、疊衣服等等,還包括有學習購物、人際交往等。

孩子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會產生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對事物產生屬於自己的認知,同時會培養出屬於自己的責任心。

03

孩子需要的是被需要

培養孩子責任心,只需滿足6種需求


「幫我拿一張紙過來好嗎?」「你今天幫媽媽澆花好嗎?」

這些都是家長在「求助」孩子的過程,而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而且家長需要他們幫助的事情,就是屬於他們自己獨立完成的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逐漸形成對屬於自己工作的認知,逐漸培養出責任心,同時來自家長的認可和鼓勵,更可以幫助孩子增加做事的動力,培養幫助他人、關心他人的意識。

04

孩子需要與家長合作

共同完成一項手工作業、共同去超市購物、共同去打掃屋子、共同去收拾書包等,都是家庭教育中的合作。

在合作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感知力,可以提高技能的能力,同時家長可以以身作則的告訴孩子,什麼是承擔責任。

05

孩子需要被尊重

尊重孩子,可以是給孩子參與家庭決策的機會,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等,也就是說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尊重,並且對孩子所做出的決定進行認可。

培養孩子責任心,只需滿足6種需求

孩子在家庭決策或者自主選擇的過程中,會學習到如何應對自己所面對的事情,哪些後果需要自己去承擔,尤其是在孩子做出某些錯誤決定時,他們消化情緒、面對後果的過程,是一個最好的學習自我管理的過程。

06

孩子需要走出去

見過世面的孩子,才會擁有更大的格局。

走在路上,孩子可以見過更多的風土人情,內心會變得更加強大,包容心也會逐漸增強,眼界也就越寬廣,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變得不一樣,同時在路上他需要應對的情況遠超過在家中所需要應對的情況,自然對培養責任心有很大的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位早產兒小西瓜的故事,生下來,不足兩斤
這屆陪讀老母親真是太太太太太慘了!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