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就是爛片?只有3分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到底做錯了什麼
《地球最後的夜晚》賣出2.75億票房
卻收穫大量惡評
到底是電影太爛
還是觀眾審美水平不夠高?
「一吻跨年」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這兩天在網上被罵慘了。
對於了解這部電影的人來說,這個結果並不算特別意外。
作為畢贛的第二部作品,《地球》仍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藝片。
影片充滿了畢贛的作者化風格,節奏緩慢,畫面昏暗,語言晦澀,虛實交錯,而且一點都不娛樂。
怎麼看,都是一部有觀影門檻的電影。
但影片在上映前一個月,打出「一吻跨年」的宣傳口號,鼓勵大家在12月31號9點50分走進影院,看完電影的時候正好可以親吻身邊的愛人跨年。
這個浪漫的營銷點,打動了很多年輕情侶,特別是抖音廣告的成功,一下子讓《地球》成為2018年末最網紅的電影。1億多人民幣的預售票房,輕鬆創下國產文藝片的預售記錄。
抖音用戶把看《地球》當作一種跨年儀式
然而,不知道畢贛是誰的人,抱著看《前任3》的期待走進電影院,結果可想而知。
睡著的、退場的比比皆是,一覺醒來,購票網站上一片惡評——貓眼3分,淘票票3.4分,連影迷和文藝青年聚居地的豆瓣都只有6.8分。
《地球》真的做錯了嗎?
解讀:3分鐘看懂《地球最後的夜晚》
很多給《地球》打了1分的人,理由都是看不懂。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地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吧。(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電影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前70分鐘是現實,是2D的;後一個小時是男主角的夢境,是一個長達60分鐘的3D長鏡頭。
而現實的部分,又分了兩條不同的時間線——12年前和12年後,交錯進行。
在電影前半段里,有湯唯出現的部分都是12年前,這時候的黃覺一頭黑髮,畫面色調昏暗潮濕。12年後的黃覺則是頭髮灰白,畫面也明亮很多。
12年後的羅紘武頭髮花白
故事開始於黃覺飾演的男主角羅紘武的自述,羅紘武因為父親的葬禮回到凱里,同時回憶起12年前殺人逃亡的往事。
當時,他受好友白貓(李鴻其)所託,本來要拉一貨車蘋果給當地混混頭目左宏元。結果因為羅跟妻子「call機」離婚,沒有及時送到。後來他在腐爛的蘋果堆發現了一把槍。
原來白貓是想用這把槍勒索左宏元,因為他知道了槍的秘密——左宏元當年找白貓父親「老鷹」借來這把槍,用槍殺了人販子老A,搶下情人萬綺雯(湯唯)。
白貓與左宏元在洗車房發生打鬥,被殺後屍體被丟在礦洞。
李鴻其飾演白貓
羅紘武為了調查白貓的死,在火車上遇見了左宏元的情人萬綺雯。
一來二去,羅愛上了萬綺雯,兩人總在一間漏水的房子里約會,萬綺雯告訴羅綠皮書的故事。羅把自己母親的照片給了她,因為他覺得萬綺雯妝花的樣子,十分像母親私奔前留給他最後的印象。
後來兩人被左宏元抓住,萬綺雯慫恿羅在電影院暗殺左,自己帶著左的錢失蹤,羅逃亡去緬甸。
「小姑爹」陳永忠飾演大佬左宏元
12年後,參加完父親葬禮的羅,回到漏水的房子,在父親總愛盯著的鐘里,找到那張他送給萬綺雯的自己母親的照片。照片背面寫有一個名字:邰肇玫。
通過前妻「Call機」,羅查出邰肇玫是萬綺雯兒時好友,被關在監獄裡。從邰肇玫那兒,他得知了萬綺雯過去的故事:兩人15、16歲時偷東西發現了綠皮書,後來萬綺雯被人販子老A賣給斑禿(即左宏元)。
並且在12年前,萬綺雯把羅紘武母親的照片給了邰肇玫,邰肇玫又把照片寄回了小鳳餐廳(羅父所經營)。
通過邰給的線索,羅得知萬綺雯改名「陳慧嫻」,嫁給了一名旅館老闆。後來與老闆離婚,在盪麥的野柚子歌廳唱歌。
於是羅紘武來到一片廢墟的野柚子歌廳,演出還沒開始,他就去旁邊的電影院看電影,戴上了3D眼鏡之後進入了夢境。
夢境中的故事相對連貫,所有角色都以羅心中所想的形象出現。礦洞里住著小時候的白貓,可能也象徵羅未出生的兒子。飾演白貓母親的張艾嘉,在夢中成了他的母親,丟下兒子執意與養蜂人私奔。萬綺雯成了「凱珍」——凱里的珍寶,被鎖在凱里,渴望著如煙花般轉瞬即逝的燦爛。
張艾嘉飾演白貓母親,羅紘武曾在她那裡學理髮手藝
這樣一個故事,說簡單不簡單,特別是被切得很碎的情況下,需要一點耐心去還原。
但說複雜也沒有多複雜,如果靜下心來多看兩遍,是一定能看懂的。
雖然包裹上一個擁有愛情、仇殺、懸疑等元素的黑色電影外殼,《地球》實際上講的,還是和畢贛上一部電影《路邊野餐》相似的主題。
在這個故事裡,真相併不是那麼重要,觀眾跟著主角,探尋了一場跨越12年的謎案,也做了一場春秋大夢。時間並不可靠,記憶會歪曲現實,但那些被歪曲的、被深深隱藏的渴望,也許才是心中的永恆。
在營銷風波之前,影片最大的話題點,是那場長達一小時的3D長鏡頭。
大家都知道長鏡頭難拍,有些十幾分鐘的就已經被吹上天,更何況1個小時。一鏡到底無剪切,對布景、調度、攝影、以及演員的表演要求都很高,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否則只能全部重來。
從形式上,《地球》的確有一定程度的創新,也表達出畢贛在審美藝術上的探索。
而從內容上,比起《路邊野餐》,很難看出畢贛有多大的進步。《地球》有點像是《野餐》的一個精裝版,硬體都升級了,核心的部分卻更粗糙。
無論對看的人還是拍的人來說,形式的無限放大,可能都已經到了有點干擾內容的程度。但如果因此就要說《地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爛片,那顯然也太不公平了。
《地球》有一個基本自洽的故事,攝影、剪輯、服裝、布景、演員各個部分也都花了功夫。與那些邏輯不通、粗製濫造、不知道為什麼要被拍出來的真正「爛片」相比,《地球》至少是一部值得討論的電影。
畢贛拍了一個浪漫的故事,只是這種浪漫,不一定所有人都能認同。
爭議:看不懂,到底是誰的錯?
回到開頭說的口碑風波。在這場輿論大戰里,有些觀眾認為花錢買了票但看不懂就是爛片。
這個說法有點不講道理。
看不懂一部電影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是電影沒講清楚,可能是你睡著了、玩手機、上廁所錯過關鍵情節,也可能是你知識儲備量不夠看不懂隱藏的線索,或者是拍電影的人壓根就沒想讓你看懂。
看沒看懂,也許是觀眾評價一部電影的基礎,但卻不能成為判斷一部電影好壞的標準。
看不懂就是爛,這個邏輯,更像是一種受到冒犯之後的泄憤。
一般來說,如果你看了一部爛片,你會批評它,指出它哪裡不好。但如果第一反應是憤怒,這個怒氣從何而來?
有人認為是營銷營造的虛假氛圍,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讓部分觀眾不能接受。
那些指望在跨年之夜,看一部浪漫愛情電影,留下一個美好回憶的人們,覺得自己的錢、時間、感情都被欺騙了。
甚至有人說,至少讓他看出片名與內容有一點點關係也好。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畢贛的每一部電影片名和內容都沒有直接關係。《路邊野餐》是為了公映隨便取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取自智利小說家羅貝托·波拉尼奧的書,早在電影還沒拍完的時候就定好了,跟營銷騙觀眾真沒什麼關係。
說實話,作為一個5月份在戛納就看過《地球》的人,最初看到「一吻跨年」這個營銷口號的時候,心裡是挺不舒服的,覺得和這電影一點都不搭。
但轉念一想,《地球》據說僅製作成本就超過5000萬,要做怎麼樣的宣傳,才能不虧本?
宣傳藝術性,宣傳長鏡頭,宣傳燈光布景畫面音樂嗎?顯然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要我說,《地球》的營銷團隊,可能是這件事里最無辜的人。雖然從營銷的效果來看,不能完全說是成功的(口碑也是效果的一部分),但面對巨大的票房壓力,他們的首要任務,肯定是讓更多的人走進電影院。
《地球》上映3天2.76億人民幣票房,可能是有史以來國產文藝片里票房最高的,營銷完成了他們的任務。
有人會說,好的電影營銷,應該是為這部電影找到適合它的觀眾。沒錯,大多數情況下,這句話都很對。
文藝片的觀眾在哪裡?說到這個,一定會有人提起國外的藝術院線,比如美國,就有1000多塊屏幕主力放映藝術電影。想看爆米花大片的去看大片,想看藝術電影的就去藝術院線,大家都能活得很好。
我們也有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一部成本幾千萬的電影,走全藝聯發行的渠道,能回本的概率約等於0。
今年由全藝聯放映的奧斯卡獲獎片《三塊廣告牌》,豆瓣8.7分,是很多人心目中今年最好的電影之一,上座率非常高,最終國內也只有6498萬人民幣票房。
文藝片與爆米花大片的區別,首先就體現在成本和票房上。文藝片註定受眾面比較小,票房收入也比較少,那麼為了形成健康的循環,它的成本就不會過高。
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投資1940萬美元,比起動輒上億的好萊塢大片低了不少。前年的《月光男孩》更是小成本,只有150萬美元,最後拿下奧斯卡,也收穫了5550多萬美元票房。
作為一部小眾藝術片,《地球》的成本真的有點太高了。逼得營銷發行必須得出圈,至於出圈之後的結果,他們可能一時顧不上太多。
當然,反過來說,因為《地球》要回本,觀眾就應該上當受騙嗎?觀眾買了票,當然有說它不好的權利。允許有理有據的討論,甚至是爭論,才是一個正常的影評環境。
不過,為了避免上當受騙,觀眾購票之前最好還是稍微去了解一下影片的基本信息比較好……
觀影這件事情,就和讀書一樣,都是很私人的,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都很正常。
如何公正地評價一部電影,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歷史上不乏當時票房很差,幾十年後被評為經典的電影。
我並不是說《地球》有這麼好,但它這次引發的廣泛討論,也許對中國電影人來說也不是壞事。
最後送一點小福利:對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有興趣的觀眾,請在評論區留言聊聊你的看法,我們將送出兩本官方出版的綠皮書,裡面梳理了部分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對看懂電影很有幫助哦。
文/編_ 阿作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十六鋪生活家-暖冬愛買好物
合作推廣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出口日本的百年古樹柿餅,咬一口流心爆漿,軟糯香甜!
※牆邊放著它,整個房間都熱了!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