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南海不僅出了康有為變法者,也出了中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廣東南海不僅出了康有為變法者,也出了中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在中國鐵路發展史上,詹天佑是第一位中國鐵路工程師。在他的領導下,自力更生,奮發拼搏,戰勝千難萬險,成功地建成了我國自己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在詹天佑為中國鐵路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中,他「力任其難」,獨立設計、主持施工並高速度高質量低造價地建成北京至張家口間的山區幹線鐵路,是最令國人稱道的壯舉。這是我國鐵路建設的一座最偉大的里程碑。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工程師,他的銅像至今巍然矗立在青龍橋車站,人們經過這裡,都會肅然起敬,無限緬懷他的豐功偉績。

詹天佑於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廣東南海縣,他的父親詹洪原是一個茶商,因英、法帝國主義的侵略而破產,只能靠種田維持一家生活。詹天佑從小就從大人那裡聽到許多關於反抗英法侵略的故事,也看到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愛國的種子。兒時的詹天佑,他對那些《四書》、《五經》不感興趣,而喜歡擺弄一些機械。他經常用一些撿來的小螺絲釘、小齒輪、舊發條做玩具,還用泥巴捏輪船、起重機,許多小夥伴都成天追著他一塊玩。在上學的路上,他經常站在工廠外面,觀看裡面的機器,運貨車,琢磨來,琢磨去,常常忘記了上學。

1871年底,詹天佑11歲了,已經在私塾讀了4年多了。父親正在琢磨在他念完私塾以後,讓他去做工掙錢。這時,同鄉譚伯村匆匆從香港來到南海,說那裡正在選拔幼童出洋留學。譚伯村也是一位商人,從小看到詹天佑聰明好學,非常喜歡他,也經常用錢財接濟他們家。譚伯村極力勸詹興洪夫婦送孩子去參加留美考試,認為這關係孩子的前途。詹興洪卻擔心兒子年小,出這樣的遠門很不放心,而且,家裡的經濟狀況也不大好。譚伯村表示,經濟上願意資助,而且把自己的四女兒許配給天佑。這樣才決定送詹天佑去香港參加留學考試。1872年,詹天佑順利通過了考試,父親也在清政府的出洋「甘結」上籤了字。所謂「甘結」就是一種合同,可以說跟賣身契差不多。比如,「甘結」中規定,必須聽從清政府差遣,如有疾病甚至生死之險,概不負責等。

12歲的詹天佑經過半年的出國培訓,於1872年7月登上了赴美的洋輪,開始了留學生活。一開始,他進了美國的一個「諾索布寄宿學校」上小學,學英語。1876年進入紐海文希爾豪斯中學(丘屋中學),兩年後畢業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在美國留學期間,詹天佑學習非常刻苦,也很注意鍛煉身體,立志為早日富強祖國而學習科學。在120名留美官費生中,只有兩人順利完成大學的學業獲得學位,詹天佑是其中的一個,他的畢業論文《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獲得很高的評價。

當時,在清政府中洋務派與頑固派鬥爭很激烈。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科學,改良中國社會,而頑固派卻因循守舊,千方百計維護封建統治。由於頑固派吳子登等人多次向清政府密報稱,留美學生不好好讀書,成天沉溺於遊玩交際,甚至信奉洋教,加入美國秘密政治社團,離經叛道。清政府擔心這些留學生成為逆端,危害朝廷,而下令將留美學生全部押送回國,交地方政府管束。留美學生回國後,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北京接見。

按當時清朝的規定,學子們必須身穿長袍馬褂,頭結長辮。詹天佑出於無奈,脫下了西裝,罩上了長袍,但說什麼也不肯戴假辮子。在接見時,李鴻章正襟危坐,看到這些留學生直挺挺的叉腿而立,既不屈身,也不作揖,特別是看到詹天佑頭上沒有長辮,大發脾氣,大聲嚷道:「離經叛道,無父無君!」說完拂袖而去,下令讓這些留學生等候分發。有些留學生,為了前途,想謀個好差事,就想方設法託人找門路,送錢送禮,而詹天佑都不肯去叩拜權貴。最後,他被派往福州水師學堂學習海船駕駛,真是學非所用,風馬牛不相及。詹天佑的一顆報國心涼了半截,心想不如回家算了。在好友嚴復的勸說下,詹天佑才忍氣去了福州。自此,詹天佑在回國後的七年時間裡,先後在福建水師當駕駛官,在廣州博學館和廣州水陸師學堂教英文。

1887年,詹天佑與譚伯村的四女兒菊珍結婚,但心中非常苦悶,學非所用,前途何在?何日能報效國家?正在詹天佑報國無門,十分苦悶的時候,他的老同學鄺孫謀從天津來信,問他願不願意北上擔任中國鐵路公司的工程師。他求之不得,就高興的答應了下來。1888年,詹天佑應鄺孫謀之邀北上天津,擔任了鐵路工程師,他非常興奮。從此,他決心獻身鐵路事業。

由於清朝的腐敗和國家的貧窮,當時的中國鐵路都是由外國人修建,向外國帝國主義貸款,由外國工程師領導。詹天佑心中憤憤不平,他堅信,中國的鐵路早晚要由中國人自己修建。

1903年底,修建北京至張家口鐵路的計劃再次提上議事日程,由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督辦,築路資金從關內外鐵路的盈利中提取。儘管袁世凱兼著關內外鐵路局的督辦大臣,但該路的財權卻被英國控制著,英俄均不願鐵路總設計權落入對方之手,兩國爭執了一年多,最後達成妥協,雙方都不派,讓中國人自己來築。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詹天佑得到了京張鐵路總工程師的職務。詹天佑給友人的信中說:「我相信,如果不是由於英、俄兩國的壓迫,以致使這條鐵路不由這兩國修築就須由中國工程司修築的話,則目前的職務就不會給我。」詹天佑認為,英、俄是要看中國人的笑話,他們認定中國沒人能當此路的「總工」,當了也必敗無疑。正是在這種局面下,詹天佑「力任其難」,挑起這付重擔。

1905年5月10日,詹天佑率領剛從山海關鐵路官學畢業的兩名學員,背上最簡陋的器具,開始了艱苦的勘測之路。詹天佑於6月17日回到北京,立即往見袁世凱,作了詳細彙報,說到關溝段:「中隔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遍考各行省已修之路,以此為最難,即泰西(註:指西方各國)鐵路諸書,亦視此等工程為艱巨……」袁世凱越聽越緊張,思想又發生了動搖,反覆問詹天佑:不用外國人到底行不行?

原來,清政府關於用中國工程師主持築造京張鐵路的決定公布以來,表示懷疑的議論很多,國內有,外國人更多,詹天佑後來在一次演說中提到:「時有一英國友人曾在倫敦演說,謂中國工程司能建築鐵路通過南口者,此人尚未出世云云。」對全線進行了勘測之後,詹天佑心裡反倒踏實了,他平靜地回答袁世凱:「真正的困難在八達嶺,那裡需要開鑿一座山洞,中國人能夠修築此項工程!」

1905年10月2日,全長201公里的京張鐵路,在丰台以東3公里左右的柳村正式開工。

最大的考驗是打通全長1091米的八達嶺隧道。在當時國內修成的鐵路中,最長的隧道也就是300多米。

詹天佑把總工程師辦事處移到了南口,一度住到石佛寺村北坡一個姬姓農民家裡,睡的是土坑,白天盯在第一線,解決施工中的難題,晚上在油燈下繪圖計算。詹天佑向家人表示,不打通隧道他決不離開工地,不回北京家裡。

沒有開鑿隧道的任何機器設備,只有鋼釺和大鎚,日夜趕工,一個工作面每天只能掘進0.7米。在中國,隧道作業中採用礦山炸藥爆破,詹天佑是第一人,為了保證安全,有關炮眼的分布、間隔、深度、裝藥量,他都親自掌握。詹天佑還想出鑿直井的辦法,歷經重重難關。1908年4月23日22點半,八達嶺隧道終於貫通,而且只用了18個月。

詹天佑後來回憶主持築路工程的思想歷程時說:「始則幾忘其難,繼則不敢畏難,且直欲自秘其難。」他為什麼「直欲自秘其難」――不談甚至「掩蓋」築造京張鐵路之艱難呢?他很怕嚇著了清廷官僚們,落得個「中道而廢」。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外部干擾始終未停,比如,日本商人雨宮敬次郎上書袁世凱,八達嶺隧道靠人工斷難打通,應採用日本技術,讓他帶同技工及開鑿機械前來施工;金達也勸袁世凱僱用外國工程師;還有很多謠言,把八達嶺隧道未襯砌部分的坍落現象說成是大塌方,死了一百多人,連詹公要好的朋友都信以為得很,真要發生這樣的事,他詹天佑個人的名譽事小,國家聲譽受損,「貽笑於鄰國」事大。因此,詹天佑始終憋著一口氣,不事張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有些困難在想出解決辦法之前,不得不「自秘其難」

京張鐵路最初是計劃6年完工的,詹天佑只用4年就全線建成,1909年7月4日,京張鐵路鋪軌到了張家口。1909年9月24日全線開通。 詹天佑實現了他提出的「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的目標。建成京張鐵路的全部花費是722.3984兩,比原預算結餘了28.8898萬兩。此前築成的鐵路,沒有一條不超預算的,儘管工程都不及京張艱巨,但造價都大大高於京張。

1909年10月2日,郵傳部在南口為京張鐵路舉行盛大通車典禮,中外來賓萬餘人出席。郵傳部尚書徐世昌登台致詞,說:京張開工以來,外人都認為我國工程師不及歐美,預料此路半途而廢,眾口一詞,幾成定論。曾幾何時,讓人聽著都感到驚懼的這條鐵路,如此艱險而巨大的工程,竟能履險如夷,如期告成。此路一成,不僅增長中華工程師莫大之名譽,而且對今後從事工程建設者,亦得以更堅定其自信力,而勇於圖成……這決不是小事。

的確,詹天佑不僅建成了一條山區幹路,其意義還在於,對於掃除長久以來因國勢積弱而形成的民族自卑心理,振奮民族自信心,產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廣東南海不僅出了著名變法代表人物康有為,也出了中國第一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劉備三顧茅廬而找他隆中對策,他雖有軍事天才死後蜀國仍然敗亡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文字版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