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核苷酸類似物可誘導產生IFN-3,或可成為乙肝治療的潛在新靶標

核苷酸類似物可誘導產生IFN-3,或可成為乙肝治療的潛在新靶標

當前,慢乙肝的治療主要包括兩類藥物:干擾素(IFN)和核苷(酸)類藥物(NA)。兩者在療程和療效上有較大的不同,可以說各有各的優缺點和適應證。但不管是用IFN治療,還是用NA治療,都無法實現乙肝的功能性治癒。因此,要治療乙肝,還需要尋求其他新的治療途徑和手段。

一項發表在英國胃腸病學會官方期刊《GUT肝臟時訊》上的研究發現,核苷酸類似物(如阿德福韋和替諾福韋等)通過誘導IFN-λ3產生表現出額外的藥理作用,這進一步誘導IFN-刺激基因(ISGs)表達,減少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產生。這一研究提示可將IFN-λ3誘導作為潛在治療靶點,為乙肝的治療提供了新視角。

核苷酸類似物可誘導產生IFN-3,或可成為乙肝治療的潛在新靶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氨基酸序列和受體的差異,干擾素(IFN)被分為Ⅰ型、Ⅱ型以及新發現歸類命名的Ⅲ型,而IFN-λ3就屬於Ⅲ型IFN-λ家族中的一員,與其同屬於這個家族的還有IFN-λ1和IFN-λ2。

IFN-λ3又叫IL-28B,其主要通過JAK-STAT信號途徑,誘導磷酸化,上調干擾素激活相關基因(ISGs)表達,產生一些抗病毒蛋白,從而發揮抗病毒效應。

在以往的研究中,IFN-λ3被認為是調控丙肝病毒(HCV)免疫反應的關鍵免疫分子,其基因上的一些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SPN),已經證實和HCV的自發清除和治療反應高度相關,而乙肝與丙肝病毒有相似的免疫機制,因此,其在乙肝病毒感染中是否也存在意義,值得進一步研究。

而上述發表在GUT雜誌上的研究,就評估了乙肝病毒感染者中IFN-λ3水平的臨床意義及與核苷酸(核苷)類似物治療的相關性。

核苷酸類似物可誘導產生IFN-3,或可成為乙肝治療的潛在新靶標

(圖片來源:攝圖網)

研究通過對254例臨床病情各異的乙肝患者的分析及比較發現,與核苷類似物(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韋)治療組患者相比,核苷酸類似物組(阿德福韋或替諾福韋)患者血清IFN-λ3水平更高,若是再額外的加入核苷酸類似物,則患者血清IFN-λ3水平升高。這個結果提示,在慢乙肝患者中,IFN-λ3可由核苷酸類似物選擇性誘導產生,而核苷類似物則不行。

另外,研究還觀察到核苷酸類似物僅在結腸癌細胞中可直接誘導IFN-λ3產生,並呈劑量依賴模式。而在上清液中,相比於核苷類的恩替卡韋處理組,核苷酸類的阿德福韋處理組誘導ISGs的表達及抑制肝癌細胞HBsAg生成的作用更為顯著。

可見,在未來的乙肝研究中,誘導IFN-λ3的產生有望成為抗乙肝病毒治療的一個新途徑和策略。

目前中國已經獲批上市的核苷酸類似物有: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阿德福韋酯。其中TAF和TDF被國際多個指南評定為優先推薦的藥物。

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是新一代的核苷酸類似物。其具有靶向肝臟的藥物作用機制特性,在不到TDF1/10的劑量下,就能達到與TDF相當的抑制病毒能力,且轉氨酶復常率顯著優於TDF,骨骼腎臟安全性更好。

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於2018年11月在中國獲批,並於12月底商業正式上市銷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客新健康 的精彩文章:

這2種棗千萬別買,傷肝傷腎,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口紅究竟是什麼做的?經常吃會怎樣?對有害身體嗎?

TAG:健客新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