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飛力:清王朝不代表地主階級利益 | 短史記

孔飛力:清王朝不代表地主階級利益 | 短史記

文 | 楊津濤




因為《叫魂》這本書,美國漢學家孔飛力

(Philip Alden Kuhn)

在中國很有名。



這裡扼要介紹一下他關於中國歷史的一些有意思的看法。

1、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太平天國滅亡

西方傳統漢學家,習慣於將中國的近代化的開啟,看成西方(帝國主義)衝擊國門的結果。但孔飛力不這樣認為。

在他看來,「中國近代以前的社會,雖然是衰落的,但卻不是停滯不變的」,中國開啟近代化進程,列強軍艦的衝擊不是主因,關鍵還在於中國自身。①

所以呢,孔反對將1840年的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他認為,中國近代史的的開端,「不會早於1864年,即太平軍叛亂被撲滅的那一年。」理由是:從此以後,「中國的政權和社會再也不能按照老的模式重建起來了」。②


圖: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著有《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叫魂》《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等。

2、清王朝的一貫政策,是威脅地方精英

為什麼說太平天國滅亡後,「中國的政權和社會再也不能按照老的模式重建」?

這涉及到孔飛力對清王朝的一個與中國學者大不相同的基本判斷。

按很多中國歷史學者的看法,清王朝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但孔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在他看來,「清朝統治者的財政政策,是將農民的稅負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同時對擁有土地的地方精英百般威脅,不讓他們插在國家和農民之間。大地主一旦成為稅收掮客,便會對朝廷的利益構成最大的潛在威脅。除了推行一系列有利於小土地擁有者

(在朝廷的眼裡,他們在繳稅這件事上比大地主們馴順多了)

的政策之外,官府還對逃稅大戶實行嚴厲制裁。滿人作為『外來者』,從來沒有受惠於中國最富有省份——尤其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大地主們,因而在稅收上也對他們毫不留情。1661年,數以千計擁有土地的紳賢名流因為逃稅而受到懲處,有的甚至遭到廷杖和監禁。」③

3、太平天國之亂,讓清廷不得不改變對地主的高壓政策

也就是說,為了更有效地攫取稅收、穩固統治,清王朝其實高度排斥「擁有土地的地方精英」,也就是排斥地主群體。

毫無疑問,孔飛力的判斷是準確的。自商鞅時代開始,分散、貧弱的小農更易於控制,即是中國帝王術里的基本常識。

所以,雍正皇帝在位時,曾「痛下決心,要徹底結束地方精英庇護他人土地的行為」。後來的乾隆、嘉慶、道光皇帝,也繼承了相同的政策。

不過,皇帝所取得的,只是短暫的勝利。太平天國之亂中,以曾國藩為代表的地方精英,依靠團練崛起,在地方上實現了權力擴張。朝廷不得不更改以往的高壓政策,轉而依賴他們,並把以往高度敏感的收稅權,部分下放給他們。④

在孔飛力看來,這一重大變化,才是中國近代史真正的開端。自此,皇權走向潰敗,中國開始出現「地方自治」的苗頭。


圖:1940年代,美國飛虎隊隊員拍攝的中國南方農村。

4、國民政府也不是地方精英的利益代言人

從地方紳權的擴張著眼,孔飛力認為,近代中國的發展趨勢,乃是重建中央集權,收回由士紳掌握的地方權力。

太平天國之亂結束後,清廷一直試圖奪回地方精英手裡的地方財政大權。民國政府也是同樣,「自民國初年起,常規官僚行政機構便竭力試圖重建自己對於地方稅收的控制。在蔣介石南京政府的領導之下,各省當局盡了最大的努力,試圖將地方精英從稅收體系中擠壓出去。」⑤

和許多中國歷史學者把國民政府看成「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代言人有所不同,孔飛力認為,「國民黨和南京政府在許多方面是現代化城市文化的產物。儘管有動聽的政治詞藻,說什麼它的天然盟友是農村社會有財有勢的人,但是

20世紀30年代行政史的材料說明,半現代化的南京政府常常被證明是農村名流的不速之客和不受歡迎的競爭者

。到30年代中期,國民黨當局實際上正在削弱農村小統治者的影響,剝奪他們的地方治安權,並將地方的治安置於正規的政府警察機構和遍布各地的保甲制的職權範圍內。」⑥

不過,國民政府對鄉村的控制是失敗的。孔飛力認為,「它的有效行政運作,至多只是達到了比鄉鎮要大得多的區一級。」

5、土地改革實現了對鄉村的直接徵稅

中央政府收回士紳的全部權力,並對鄉村完成實質控制,是在1949年後。

孔飛力說,「新政權實際上已經成為民國時期一些創新現象的繼承者,其中包括……努力將未經授權的中介掮客從稅收體系中排除出去。」

所謂「中介掮客」,指的是地方士紳。

孔飛力認為,把「中介掮客從稅收體系中排除出去」的有效手段,是土地改革:


「作為一種政治措施,土地改革消滅了一個通過其『作為』而使得很大一部分稅收到不了國家手裡的『國家代理人』階級。用以取代他們的那些人,是從農民中最為窮苦的階層中選拔出來的。……他們因而不僅支持新政權,也非常樂意為新政權服務。」⑦

至此,士紳階層完全消失,「現在,要確定千千萬萬小塊土地的納稅責任再也不會存在什麼問題了」。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孔飛力以局外人的超然立場,來打量中國近現代史,他得出的這些看法,對國人而言,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完)



①龔詠梅:《「脫胎換骨」的近代中國——孔飛力與他的中國近代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2004年。


②孔飛力:《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1796~1864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第3~8頁。


③孔飛力,《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第87-88頁。

④同上,第89~90頁。


⑤同上,第91頁。


⑥孔飛力:《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1796~1864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第231頁。


⑦孔飛力,《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第83~102頁。



(點擊標題可跳轉頁面)

聖誕節,講三個關乎自由與仁愛的小故事


「床前明月光」這句,不是李白的原詩

韓國歷史教科書里,中國是一種什麼形象?

改開四十年,感謝那些率先吃螃蟹的普通人

大清為什麼搞不了「明治維新」?

《易經》里的「高深知識」,你初中就學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希特勒的上台,全憑「忽悠」嗎?
明代皇帝隨意廷杖大臣的惡習,並非學自元代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