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狗狗壽命有限,糾正7大慢性殺狗行為,讓狗狗陪伴我們更久一些

狗狗壽命有限,糾正7大慢性殺狗行為,讓狗狗陪伴我們更久一些

大家都知道狗狗的一年等於人類的七年,從人類的角度看,狗狗的一生十分短暫,每當到了狗狗老了要離開主人的時候,主人免不了傷心難過。

雖然狗狗的壽命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在養狗狗的過程中,如果能及時糾正一些錯誤的行為,就能避免狗狗受到很多傷害,從而延長它們的壽命。

有很多人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其實在無形中是對狗狗的傷害。糾正以下這些慢性殺狗行為,讓狗狗陪伴我們更久一些。

一、忽視狗狗的牙齒保健

曾有人研究過,牙齒的健康與否跟人類的壽命長短有直接的關係,其實對狗狗來說也是一樣,牙齒是關係到狗狗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五歲以上的狗狗中,約85%的狗狗患有牙周、牙齦疾病。如果主人忽視狗狗的牙齒保健,長期以往會導致狗狗的口氣難聞,進一步導致狗狗的心臟瓣膜問題、腎臟內部感染等。而患有牙周疾病的狗狗,在狗狗進食後,食物的殘渣停留在牙齒表明會形成牙菌斑。

獸醫小明建議大家,要常常給狗狗刷牙,或者買一些維持口腔健康的飲水添加劑、幫助狗狗減少牙菌斑的咀嚼玩具等。每年至少帶狗狗洗一次牙,讓獸醫給狗狗做專業的口腔清理。

需要注意的是,洗牙需要麻醉,有一定的風險,所以不需要太頻繁,一年一次即可,不適用年老、患有疾病的狗狗。

二、常年不帶狗狗體檢

體檢對狗狗來說十分重要,可以幫助我們儘早地發現狗狗的潛在疾病,避免延誤病情。有的狗狗剛開始有的小毛病的時候,早發現早治療,也好的很快。如果錯過了最佳時間,等到去看醫生的時候,往往病情已經很嚴重了,狗狗治療起來也十分痛苦。

因此獸醫小明建議每半年或一年帶狗狗去做一次體檢,尤其是7歲以上的狗狗。對於有病史的狗狗,應當增加血液檢查,來確保狗狗的身體健康。同時要注意做好狗狗的防疫工作,這些都能避免狗狗患上嚴重的疾病。


三、讓狗狗吸二手煙

人人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是吸煙的人還是很多。二手煙不光對人類的危害很大,對狗狗也是一樣的。二手煙會增加狗狗患上肺癌的風險。美國曾經有人做過相關調查,發現抽煙的主人養的狗狗,患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吸過二手煙的狗狗要高60%。

對於巴哥、鬥牛這樣的狗狗來說,它們的鼻腔較短,一旦呼吸到不幹凈的空氣很難過濾乾淨,二手煙對它們的傷害會更大。而吸煙的主人即使離開家了,家裡的沙發、枕套、傢具表面都會有二手煙的吸附,人雖然離開了但是狗狗要在這樣的生活環境待一天。為了家人和狗狗的身體健康,遠離二手煙是最好的辦法。


四、不做心絲蟲、跳蚤和蜱的預防工作

心絲蟲寄生在狗狗心臟內,會引起死亡。跳蚤、蜱蟲會引起狗狗的很多皮膚病。所以做好這些的預防工作跟接種疫苗一樣重要。

平時帶狗狗出去玩耍的時候,狗狗難免會遇到草地、灌木叢等。尤其是在夏天,主人要提前給狗狗噴上防蟲藥水,玩耍過後仔細檢查狗狗的皮毛有無蟲子的附著。獸醫小明建議,一定要購買獸醫批准的產品按標準劑量給狗狗使用。


五、不給狗狗絕育

狗狗在發情期容易性情大變、衝動易怒,變得更有攻擊性。可能會因為追逐配偶而離家出走,還會咬人、破壞傢具、自殘等等行為。

狗狗不絕育容易引發狗狗的很多疾病,對於公狗來說,會容易有前列腺腫大、睾丸瘤;對於母狗來說,會容易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疾病。研究表明,絕育的狗狗壽命比不絕育的會更長。


六、戶外活動無人看管

很多悲劇的發生都跟狗狗戶外活動無人看管有關。馬路上的車流、人類、其他動物對狗狗來說都是潛在威脅。狗狗一旦走丟了,是很難找回的,有時候性命都難保。

所以出門在外一定要系好繩子,千萬不要讓狗狗離開你的視線範圍,更不要讓狗狗獨自出門活動。


七、不經常讓狗狗社交

跟上一條相反的是,很多人把狗狗養在家裡從來不讓狗狗出門,主人出門有事的時候,狗狗就獨自待在家裡,這也是對狗狗一種過度的保護。長期脫離社會,是對狗狗的一種傷害。

狗狗宅在家裡容易患上抑鬱症、分離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等,會導致狗狗在家不停轉圈、拆家、攻擊、精神不振、嗜睡等等行為。狗狗希望得到主人更多的陪伴,如果一直被冷落,狗狗會有孤獨、被拋棄的感覺。

以上就是慢性殺狗的七大行為,各位鏟屎官們結合自身情況,及時修正避免這些行為,可以幫助狗狗健康生活、延長狗狗的壽命。

獸醫小明希望狗狗們都能平安、快樂地陪伴自己的主人度過一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有疑問可以聯繫獸醫小明。

如果有寵物健康和養寵問題,關注獸醫小明微信公眾號:cwxlzj進行諮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獸醫小明 的精彩文章:

土狗不幸溺水,老人含淚打撈上岸,隨後吃的可香了
棕熊被迫與美女合影,中途卻鬧起了小脾氣,差點嚇跑人家

TAG:獸醫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