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有用嗎?對哪些人可能難以產生滿意效果?
王金現
1
再高明的心理諮詢師,也會遇到沒有什麼收效的個案。也就是說,有些個案就是做不好的。那麼,求助於心理諮詢的來訪者當中,有哪些人,可能對心理諮詢產生「抗效」呢?
這讓我首先想到一個專業術語。即精神分析學說中的「繼發性獲益」。意指:
以癥狀來擺布、操縱或影響他人而獲得實驗利益。如患病後便具有患者身份,可以享受患者權利,受到親友的關懷和照顧;癥狀本身足以說明工作任務未完成並非他本人的過錯,可以免除繁重的工作負擔和責任;或以此癥狀達到索取賠償或駕馭別人的目的。——《神經精神病學辭典》
2
有很多家長很著急,明顯看到孩子出現了某種行為或者心理問題,比如厭學、不與人交流、不工作、恐婚等等。但是,孩子卻不願意接受心理諮詢,即便父母願意出諮詢費用。
這些孩子呢,其實不是不關注自己的問題。他們在扣手機時讀一些心理文章,了解到自己的現狀是早年父母吵架形成的,是家庭中就沒有情感表達造成的等等。
青少年不願意接受心理諮詢,是想等父母改變。如果哪一天父母改變了,成為理想化的父母了,自己就沒有問題了。
其次,是認為責任在父母。在他們內心,父母根本就沒有什麼資格結婚,更沒有資格生育孩子。所以,不願意接受心理治療。
只不過很遺憾。時不我待。這些曾經的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一不小心自己就成為了他人的父母。對孩子,一點也沒有變化地重演著當年自己的父母的角色。
只不過,他們更加怨恨當年的父母了。
寫出這段文字,想表達的是我心中的疑惑:當年父母曾經的過失,能不能為你生命的不幸買單呢?如果不能的話,誰應該擔負起改變的責任呢?那麼,抗拒心理諮詢,究竟是在抗拒什麼呢?
3
一個大齡女孩,顫顫巍巍地傾訴說自己堅決不結婚,可是身邊一個男孩走進了心裡。情感上擦出了火花,不,燃起了火焰。但她一想到自己曾經的情感遭遇,一想到當年父母吵架的情景,就讓她對家庭生活充滿了恐懼。真的是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心理諮詢的目標,是希望她能夠療愈當年父母帶給她在親密關係中的恐懼。然後以嶄新的自我走向幸福生活。
但她說,自己已經選定獨身。因為婚姻註定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傷害。但是,她又說,內心對男孩的情愫,又讓她寢食難安。
然後,她以各種託辭逃離心理諮詢。
寫這段文字時,感覺到其實我很心疼這個女孩子。似乎,我覺得,當年父母吵架並不能成為她獨身的理由。但是,她卻以此為借口,來掩蓋自己對愛情的嚮往,對婚姻和親密關係的渴望,只是當自己感受到強烈的痛苦的時候,才想要找心理諮詢得到一點點的安慰,並不想要深層地找到根源和解決問題,顯然,心理諮詢是無法產生有效作用的。
4
有位男士,在我這裡做出一段時間的諮詢後,能夠處理自己的情緒了,也能夠比較理智地對待現實了,就說不需要再繼續諮詢了。
雖然,他在人際交往及工作中的困難,並沒有得到解決。
後來,他又感到痛苦時,告訴我說,他其實有很嚴重的精神疾病和人格問題。打算放棄心理治療。
我沒有說什麼,算是默許吧。因為我知道,他待在「病狀」里,就可以不用去工作,不用去面對社會,就可以在聲討父母之中,「心安理得」地讓父母養活他了。畢竟,父母對他也有愧疚。
只是,寫出這段文字,讓我很心疼他那對年邁的父母。
5
還有位女士,僅憑電話中的聲音,似乎就讓我產生無限的憐惜。就像那個寒冷的冬天,我在小區院內遇到那隻可憐的小貓,腿受傷了,還凍得瑟瑟發抖,若不抱它起來就會死掉一樣。
她說自己抑鬱多年了,也找過很多心理醫生,都不治她的病。找到我時,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她的想要解決的問題很明確,讓自己變得強大,不依賴任何人。當心理諮詢觸動她內在想要被關愛、被陪伴的強烈渴望時,她開始責備我帶領她偏離了自己想要的目標。然後,脫離了心理諮詢。
這讓我很迷惑,一方面用抑鬱來表達自己想要被關愛的渴望;另一方面卻希望培養「強大的自體」抵制自己。難道,不斷挫敗心理諮詢師,就是她求助於心理諮詢的目的?
2019年已經開啟了。回顧十年來的諮詢工作,遇到的人和事歷歷在目。在我更多地欣賞讚嘆生命力之頑強外,也感受到了另外一種人生趣味。拿自己的心理問題或者心理諮詢來玩遊戲,以此對心理諮詢產生「抗效性」,這是不是很逗逼呢。呵呵。
隨感而發,切勿對號入座。
※?你工作很出色,卻得不到領導賞識,該從心理學方面反思些什麼
※?專業心理諮詢:請讓我這樣跟邊緣人格建立連接關係
TAG:王金現心理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