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影向標:兩極分化是《地球》的宿命

影向標:兩極分化是《地球》的宿命

《地球最後的夜晚》

6.8分

1.王昕:10分

電影研究者。

夢想中的電影,也是中國電影長久以來都未能實現的夢想,雖然不是最重要的那個。無論它帶給缺乏訓練的觀眾怎樣的沮喪和挫折,也一定會入侵其中一些人的夢境,隱秘地改變他們的生活。藝術電影道阻且長,和一切道阻且長的事物一樣。

2.陸支羽:9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 無論現實多麼喧囂,依然會有人信仰夢境;畢贛絕非世俗成功學的異類,而是讓更多人願意睜開眼睛,看到華語電影在非寫實造境上的莫大可能。

2.黃覺坐進電影院那一刻發出的造夢信號,彷彿賦予了3D新的生命力,誰敢說形式不可以凌駕於故事。

3.山洞,索道,階梯,廢墟,畢贛的長鏡頭迷宮依然有種推開層層記憶之門的驚奇,誰敢說野心無理。

4.斑駁的空屋,顫慄的水杯,散落的蘋果,老塔終究是畢贛的精神故壤,誰敢說致敬有罪。

5.鐘錶,煙花,瞬間即永恆的愛情,起風升空,擁吻旋轉,這座潮濕而搖晃的盪麥,便是畢贛記憶中所有的夜晚。而唯有在黑暗中,夢境才會閃光。

6.若說有什麼遺憾,或許對湯唯、黃覺、張艾嘉等幾位主演內心宇宙的挖掘還不夠極致,符號意義似乎大於靈魂花火;但難得還有陳永忠獨舞唱盡《堅強的理由》,李鴻其含淚啃完整枚蘋果。

3.閔思嘉:8分

影評人。

長鏡頭中所具備的那種粘稠而濕潤的情緒、綿延而悠長的連貫感,與上天入地的鏡頭運動融為了一體。你完全可以把這段鏡頭理解為畢贛想表達的一種情緒,因為雖然《地球最後的夜晚》借用了一個通俗故事和類型構架,但是完全想用敘事性去解讀它,恐怕很多人還是會失望而歸。它所想表達的記憶、夢想、情緒,本來就是相當不確定的東西,以長鏡頭為載體把這些元素具像化的畢贛,是在用敘事上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為我們傳達了一種情緒上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

4.妖靈妖:8分

電影文化工作者。

對黑色電影的變奏與拆解,將山野小鎮化為迷宮般的心靈斗獸場,1小時的3D長鏡頭是將大銀幕變換成次世代遊戲主機畫面的平行嫁接實驗(3D實現了遊戲畫面感,因此實為必要),以解謎遊戲紓解人生悲劇,順帶塑造出若干有血有肉的NPC。

5.胡續冬:8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畢贛毫無疑問是個影像野心家,但是在其野心轉變為一種新的美學災難之前,我認為還是應該鼓勵他衝擊一下國產電影現有的產業秩序。畢贛以「凱里夢辦」乃至「貴州夢辦」註冊造夢師的身份,用影像的邏輯而非劇本敘事的邏輯,探究了一段在記憶與夢境交錯的迷宮中,一個femme fatale可能的布朗運動軌跡,以及這種布朗運動對時間和情感的影響。這一夢境營造術是相當成功的,以至於我在電影院里睡了三次,醒來後都感覺繼續觀影毫無違和感。我對畢贛的意見主要有兩點:1)希望他在今後的造夢活動中,盡量避免用類似於羅貝托·波拉尼奧《地球最後的夜晚》、尤金·奧尼爾《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之類的書名來批量製造沒有互文的尬互文關係,你喜歡一本書名你任性你炫智你是野心家你就愛用,那就拿出閱讀和鋪梗的誠意來,有些東西是需要被尊重的,不要把所有符號都像萬綺雯羅紘武左宏元邰肇玫的名字一樣拿來玩過家家;2)別再玩這部片子的尬營銷路數了,我不是說作者電影和工業電影的觀眾就絕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個世界,有意去鬆動二者邊界的所有誠實的努力都是值得讚美的,請注意,誠實的努力。咱不能騙人。

6.劉宇清:8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小鎮青年的《鄉愁》。畢贛的愛恨,儘管格局無法與塔可夫斯基的信仰媲美,但取法大師的努力,本身就很值得珍惜。在中國電影里,拍夢境、記憶和意識/無意識,除了畢贛,還有誰呢?

7.鄭秉泓:7分

影評人,著有《台灣電影愛與死》。

畢贛用一大筆錢證明自己在技術上的高度提升,事實上這部《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是用極度華麗的方式把《路邊野餐》再說一次。

8.獨孤島主:7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可以從70分鐘直接開始看,儘管2d部分的自比老塔幾乎失去了節制,但後半部的質感、表意同調度複雜程度較《路邊野餐》有飛躍提升的長鏡頭,非常直接地傾訴了電影之於一個人一生可以達到的重要性。

9.內陸飛魚:7分

影評人。

畢贛《地球》對氛圍和情緒的營造是一流的,最幼稚的孤獨與深情那一卦,屬於南方的洞穴美學、廢墟美學、浸濕美學自成一派,且走得更遠,同時這又是一部考驗智商的電影,虛虛實實交叉紛繁,上次《野餐》看了三遍理清所有關聯碎片才動的筆,這部還得再去看和做筆記。如果片中全部是非職業演員,我給滿分。

10.耳朵:6分

「奇愛博士講電影」責任主編,獨立戲劇人。

畢贛導演對於自我的重複過甚,很多意象在前作《路邊野餐》中已經出現。不少橋段,給人以夢境的幻覺,但是沒有辦法遮掩整體的乏力。主題上,更似一部山區版的《長江圖》。不知道為什麼,這一部作品不如《路邊野餐》地域性質感強烈,反倒是更契合蔡明亮式的作品,無限放大細節。最終的結果指向是浪漫的,只是這個觀看過程,讓大家太過艱辛。

11.李東然:5分

前《三聯生活周刊》電影記者,專欄撰稿人。

確實是一部引起思考的電影,一邊看一邊在想,是不是真的可以通過暴露自己的潛意識幻想等成為藝術家。比如詩意等等,是不是仍舊不管是用智慧本身,還是用符號、索引產生勾連,才有通路進入表象以下。理性角度,這樣的電影出現,走到大銀幕,預售驚人,票房大賣,對大環境而言,不是壞事。感性上,覺得《阿飛正傳》起碼節奏和音樂都更好些。還有,不要什麼都說是愛情,中國電影這點真叫人反感。

12.大奇特:4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前作《路邊野餐》的換湯不換藥,多數角色都能找到對應原型。笨拙的長鏡,無用的3D,很機械化,不見當初的靈氣與原始內核,有才華的恐只有視覺的經營。後半程的許多情節、動作是專門服務於長鏡頭的無用功(雖然夢是連貫的)。夢中湯唯的表演暴露了她的太多缺點,尤其是台詞底子太差。

13.吳李冰:4分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電影研究者。

各種挪用中較致命的是對王家衛的挪用。《路邊野餐》中極為可貴的殘酷現實詩意蕩然無存。黃覺-湯唯活脫脫就是凱里周慕雲-蘇麗珍,凱里王家衛必然是精緻的平庸。3D版60分鐘夢境應該放在開場。年度最令人失望華語片。

14.賽人:4分

影評人。

3D對我來講,就是畫蛇添足,它提醒我們要進入另一個視聽場域。倘若它不提醒,我們不知不覺中進入到那樣一個純精神性的空中樓閣,興許還會概嘆,我們僅擁有可描述的感官,是遠遠不夠的。它反覆在催眠,其效果就是,我們真的失眠了,失眠的人,是不會擁有真正的夢境的。再則,我們沒有那種靠一張靜止的臉,就能演繹萬千情緒的演員,像於佩爾、莫尼卡·維蒂、馬斯楚亞尼之類的。而這部電影里的每一張臉,除了牢房裡的那位。大多都在堅硬的時候變得柔軟,在柔軟的時候變得堅硬。它比《路邊野餐》糟糕的地方在於,缺乏質感,只有找到切實的著力點,才有飛翔的可能。鳥是這樣,人也是如此。

《印度暴徒》

評分不足5人,不計平均分

1.陸支羽:6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米叔這個角色的反覆掙扎還是挺有意思的,亦正亦邪、亦黑亦白,是一次尋求突破的誠意塑造,儘管類似角色早有珠玉在前。2.沒有《巴霍巴利王》那麼開掛,戰爭場面也無甚新奇,但還是讓人忍不住感嘆,我們恐怕早已趕不上寶萊塢的工業化水準,更別提好萊塢了。

2.劉宇清:6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如果離現實太遠,印度電影對中國觀眾的魅力會大打折扣。就神話而言,《印度暴徒》遠不及那部《巴霍巴利王》。抗英神劇和抗日神劇一樣不受待見。

3.大奇特:4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還是米叔的現實主義電影更能打動我們,這部跟我們的抗日神劇沒何區別。劇本寫得倒是挺工整,但情節老套、冗長乏味,節奏也不連貫,難以想像原版160分鐘會是何等面貌。除男女主角外,人物都沒豐滿起來,男主角的動機很隨意,且都能在預料之中。電影關心的只有場面,從技術上講,它確實具備了一定工業水準,不過很多鏡頭都在明目張胆地copy《加勒比海盜》。

4.風間隼:4分

影評人。

抗英神劇,連英國人之間都說印度語,還不如我們的抗日劇。跟米叔《芭薩提的顏色》一樣,沉醉在膚淺的正義感中,劇情深度和場面都不及他當年的《印度往事》。米叔過分享受在片中翻雲覆雨的樂趣,犯了跟姜文《邪不壓正》一樣的毛病。法蒂瑪長得真快啊,都認不出了。

《斷片之險途奪寶》

評分不足5人,不計平均分

1.大奇特:1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宿醉》的私生子,私生女《閨蜜2》又有了一個弟弟。

《雲南蟲谷》

評分不足5人,不計平均分

1.陸支羽:3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這樣的任務型打怪,早已見怪不怪。2.倒沒有預想那麼差,關鍵在於創作上的懶惰。

2.大奇特:2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青春版《鬼吹燈》,聽說是有兩部套拍的,沒上一直接就上了二。結果只顧著堆特效、講奇觀的眼球轟炸。完全不重視劇情的前情和結果,全片索然無味。選角亦失敗,年輕演員不僅毫無魅力,對著綠幕表演木訥空洞,角色之間也無火花。胡八一的口頭禪就是「跑」「走」,教授是什麼都懂,危急時刻還在不停講解。

3.風間隼:2分

影評人。

目瞪口呆看了110分鐘幾隻盜版印第安納·瓊斯和盜版勞拉在自己國家的邊疆裝外賓。這也罷了,為啥「雲南蟲谷」里的人說四川話?不會跟我說要致敬還珠樓主吧?以及,導演「非行」的意思就是「不行」吧……

《來電狂響》

6.0分

1.李東然:8分

前《三聯生活周刊》電影記者,專欄撰稿人。

原版故事好骨架留下,帶情感的血和肉全是土生土長,尤其須讚美的是那份善意。看著月亮做一個和解的洒脫,換成中國社會的人情冷暖,暖就尤顯珍貴。當然作為一部直給商業片,表演到位,台詞風趣,難得的是面對那些並不符合簡單商業片語境的棘手現實,不僅不迴避,是迎著問題去解決問題,愛情不一定完美,也不一定戰勝一切,但起碼它還是那麼有分量地存在著,和尊嚴、親情一樣,組成所謂人生的意義。

2.獨孤島主:7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同樣是提出問題,有明確的解決方式,這一點從電影所面對的各方面語境來看就非常中國,同影片的劇作背景的移植一樣,見得出當代人心的亂黨與清流並存,也毫不避諱空浮調笑,反而成了也許無意的妙筆。

3.閔思嘉:7分

影評人。

還是可以鼓勵一下,雖然有我們都知道的原因而無法再深入挖掘(或有刪減),但還是儘力在做中國式家庭的問題展現,關於女性形象的描述有窠臼,調度有些平,以室內劇向社會群像拓展是不錯的設定。關於同性的部分展現得非常巧妙隱秘。作為翻拍而言,確實做出了不錯嘗試。

4.譚政:7分

電影學者,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研究員,策展人。

影片是對《完美陌生人》出色的本土化,只是沒有把空間限定死,人物之間的糾葛也稍微收斂一些,但把手機對現代生活的侵襲刻畫得入木三分,節奏和表演控制得不錯。

5.耳朵:7分

「奇愛博士講電影」責任主編,獨立戲劇人。

在原作基礎上,對於敘事空間做出了很多有效的擴充。空間敘事一直是華語電影的一個短板,對於拍攝全片都聚焦在一個空間內的作品,沒有充分的經驗。《來電狂響》通過對每個人物附加的支線人物的敘述,從而擴大了敘事的空間,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也較為符合大陸觀眾的觀影習慣。較為遺憾的,是結尾段落的處理,戲劇衝突過分刻意,往後的每個人的結局又疏於平常。

6.陸支羽:6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真心話大冒險姑且有撒謊的可能,手機來電卻最誠實;全世界的酒桌遊戲,都逃不過這招絕殺。2.國內這版接地氣的改編,在拓延外圍空間的同時,也著力迎合了國人審美;而遺憾在於電影感不足。

7.內陸飛魚:6分

影評人。

這才是地地道道的《手機2》啊,珠玉在前,可能大家對改編要求太高了,我覺得OK啦,尤其中間部分,小空間里的圍桌對話、互相拆穿,緊湊無冷場,人物之間的張力出來了,小心思、小秘密、小詭計,基本沒尬戲,沒尬聊,劇本紮實,演員合格,導演穩健,喜歡奚夢瑤這種颯蜜,不憷一堆戲精,出活兒了,又高又甜,嬌起來是黏人的傻白甜,冷起來可以煙視媚行!

8.楊時暘:5分

中國新聞周刊主筆。

這是最不好的那種改編方式。因為原作實在太驚艷也太紮實,所以這樣的改編無論如何都能徒留點像樣的框架,再有幾個有演技的演員,多多少少能撐得起場面,這會糊弄著普通觀眾覺得還可以,實際上真的挺糟糕的。這樣的故事就是沖著拷問人性暗礁去的,一刀紮下去再擰幾下,而現在這版從深度上看徹底抹平了一切,不敢真的捅進那一刀,又不得不把刀拿起來比劃,十分尷尬,導致故事始終在家長里短的表層打轉,而從技術上看,剪輯和節奏都非常奇怪,人物情緒的過渡缺乏過程。結尾的刻意提亮如果是因為避開審查可以理解,但損傷實在太大了。整體下來就是溫吞水。如果環境不能允許真的拷問人性深處的幽暗,不如不做。並不是什麼題材都能硬凹成喜劇的,也不是什麼故事的結尾都能團圓和明亮的。

9.吳李冰:4分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電影研究者。

不過是尺度稍大點的春晚小品。

10.賽人:3分

影評人。

義大利原作就相當泛泛,既沒有解決現代社交工具究竟給人類帶來了怎樣的精神空間,也對我們一直無法克服也許是不需克服的溝通障礙有一個更有趣的態度。我們的本土化,對原作此類命題的含糊不清,可說是照單全收。它的室外戲比室內戲處理得略好一些,對弱勢群體的體恤,雖也有公益廣告之嫌,但也比室內那些本來無一事,硬要惹塵埃的雞零狗碎更具韻致。單說佟大為,騙得了一時,又如何騙一世。對這樣愛站在懸崖邊上的糊塗蟲,他是好是壞,都不會牽動你的好惡。總之這是一部太想謀共情,又不知共情為何物的糊塗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盛名與爭議!緬懷驚世駭俗的貝托魯奇
最真實的青春,刻在每個人的骨血里

TAG:看電影看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