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

文 | 張正恆

潘先生對中國畫創新的巨大成功,不僅為國畫界的畫家們所公認,也得到油畫界人士廣泛的讚賞。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艾中信說:「當年(指1962年潘先生在北京的個人畫展),從我們油畫工作者的角度,在觀賞琢磨他的作品的時候,思想十分活躍,紛紛展開了討論。從各方面的體會中,大家認為感受最深的是他山水、花鳥畫的獨到意境和格調。氣勢雄偉,意趣橫溢,使人看了頓覺心胸豁達,耳目一新。」因此我想,如果將他的遺作拿到世界各國去展出,也會引起很大轟動的,也會使全世界的美術家們耳目一新。

由於潘先生的畫是創新的藝術,是高深的藝術,人們對他的藝術思想和創作意圖以及表現手法了解深淺的不同,便必然會導致看法上的不同,這是不足為怪的。有人認為潘先生的畫什麼都好,就是經營太多,過於理性編織,因此缺少一些意外之趣。過去我也這樣認為,後來才發現自己是對潘先生的藝術了解不深之故,尚停留在舊文人畫所謂的「自然美」的審美情趣之中。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那是在1959年的一天晚上,我與周昌谷先生在西湖邊散步時,周先生問我:「你對潘老的畫有什麼看法?」我說:「潘先生的藝術功力太深了,他作畫總是想如是便能如是,十拿十穩,像諸葛亮用兵一樣,策劃精當,每戰必勝,只是我感到缺少一些意外之趣,有點美中不足。」周先生不以為然。我這個人生性直率,有話不吐不快,所以第二天我便帶著這個問題去請教潘先生了。

先生說:「你所謂的意外之趣,就是要像過去的文人畫一樣,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單純地追求蕭散狂放的筆墨情趣,或者搞一些水墨淋漓,色墨滲出的偶然效果。這種畫法我年輕時畫過,而且得到了包括吳昌碩先 生在內的許多人的讚賞。為什麼我後來不這樣畫了呢?這是因為我想到大家都按文人畫逸筆草草的要求畫下去,不僅會把路子走窮了,而且會泛濫成災,把繪畫當作兒戲,誰都會來抹幾筆,搞點藝術底蘊極其淺薄的筆墨效果,就無法再把中國畫的藝術深化下去了。而且這樣的畫法也很難體現出我們的民族精神和中華民族博大精 深的文化素質。因此,我決定改弦更張,使自己的創作思想回到唐、宋時期那種認真嚴肅的藝術創作的精神中去。在這種精神基礎之上,再與我研究過的文人畫重詩情畫意,重書法入畫、重題跋款位等精義結合起來,從而創作新的繪畫風格。從立意、取材、布局、筆墨、設色及題跋款位等方面,都來一番新的思考和創造,這樣做非常難。過去文人畫中所謂的意外之趣,實際上只是追求個人作畫在意境上的小趣,在筆墨上的小趣。我想應該追求能夠體現民族精神的大趣,追求與眾不同的繪畫風格,使人感到大的意外之趣。」

聽了先生的這一番教導,我改變了原來對意外之趣比較狹隘的理解。也才知道先生改變早年畫風的目的之所在,不僅是為了創造自己的新風格,也是為了扭轉文人畫風日下的目的趨勢,引導中國畫走向新的發展之路。從今天到處出現的抹幾筆的筆會,以及社會上大量存在的粗製濫造的所謂國畫作品的情況來看,完全證實了先生擔心文人畫會泛濫成災的預見是十分正確的,不愧為一代宗師。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當時,為了想多得到一些教益,我又請潘先生談談他在創新上的一些具體想法。先生說:「所謂創新,就是要與前人的畫法不一樣。這首先要自己的思考與別人不一樣,思考的東西愈多,想出創新辦法就愈 多。而且往往要從與別人相反的方向上去想,才會有新的收穫。如果老是順著別人的思路去想,順著別人的路子去畫,那就很難想出新的畫法來。以前我學八大山人,順著他的路子去畫,總覺得超不過他,甚至為了超過他,曾經有過出家當和尚的想法。後來才想到要反其道而行之,八大山人有國破家亡之痛,所以他的畫荒率冷逸,以表現他思想上的無可奈何之情。我沒有他那樣的身世,而且所處的時代也不一樣,再追求他那樣的畫風就不對了。過去的文人畫家大都崇尚南派山水畫法, 而貶低北派山水畫法。我卻不這樣看,從藝術的多樣性來看,應該說南、北派山水是各有所長的。前人論畫有「北宗山水以剛取勢,重在用筆」之說,說明北派山水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對我很有啟發,因為我正好追求氣勢雄大而又注重用筆的畫法。另外,我又想到賓虹先生已將南宗山水以柔取韻,重在用墨的畫法發揮倒了頂點,我也只有走以剛取勢的路子,才能與他各有其成了。但我用筆的問題上我也有過考慮,吳昌碩先生作畫專門用羊毫,為了與他在畫風上拉開距離,我就改為專用石獾和狼毫畫筆了。」

正確的教育思想

潘先生是我國美術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他從24歲登上講壇,就決心將自己的畢生精力貢獻給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直到74歲在文革中含冤去世時,才以無比眷戀的心情,帶著永遠的遺憾,離開了他所熱愛的教學講壇。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解放前,他不辭辛勞地輾轉於上海美專、新華藝專、 西湖藝專(國立藝術院)、東南聯大、英士大學等高等美術院校,先後擔任過教授、系主任、教務長、校長、院長等職務。解放後又當過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並被聘 請為前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他不為名,不為利,把美術教育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從教五十年,為祖國培養出了數以千計的美術人才,桃李滿天下,在國內外到處都有他教過的學生。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潘先生在生活上從不追求個人享受,他的樂趣全在於美術教育事業之中,全在於為中國畫創新所作的努力之中。所以他是笑口常開,樂此不彼。對於這樣一個無比熱愛教育事業的人來說,一旦剝奪了他上課的權利,其思想上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五十年代初,江豐主持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後改為浙江美術學院,即今之中國美術學院)期間,一民族虛無主義的態度視國畫為封建藝術,將中國畫系改為繪畫系、彩墨畫系,從而剝奪了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等老教授的上課權利。當時潘先生的思想苦惱萬分,在他那剛直不阿的性格促使下,他不斷地為恢復國畫系而進行鬥爭,不斷地向上級領導部門反映意見。直到1957年江豐下台以後,國畫系恢復了,他被任命為浙江美術學院副院長、院長,從此才有了施展早已相好的改革國畫教學的機會,並興高采烈地活躍在教學第一線。他親自製訂了國畫系人物、山 水、花鳥分科教學的計劃和建設師資隊伍的計劃,並親自參加實施,給分科後的山水、花鳥科的同學上專業課,給人物科的同學上畫論課,其態度之積極,其精神之 振奮,其對工作之負責,令國畫系的師生們十分感動。

由於當時我國的書法、篆刻藝術十分冷落,大有失傳斷代的危險,為了弘揚民族文化,使中國獨有的書法、篆刻藝術得到繼承和發展,潘先生又親自著手創建了書法篆刻專業,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書法篆刻人才,為我們今天的書法篆刻藝術的繁榮興旺奠定了基礎。

當時,美術界有人主張用西方繪畫的基礎訓練方法,來改造中國畫的傳統教學方法,提出了「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的口號,在美術界影響很大。潘先 生站在捍衛民族傳統繪畫的立場上,予以堅決反對。他認為提這種口號的人,根本不懂什麼是中國畫的基礎訓練方法。他說中國畫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就有了自己的基本訓練的方法,應該予以發揚光大。他說我國唐宋時期的繪畫藝術水平極高,為世界所公認,那時沒有所謂的西畫素描,難道就可以說唐宋的畫不是藝術了嗎?他認為,「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的提法極不妥當,只會對中國傳統繪畫有害,使我們喪失對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說中國畫需要的基礎訓練很多,學習掌握物形的手段只是其中之一。從中國畫的人品畫品統一論來說,人品好是學中國畫的基礎。從中國畫以筆墨為基本表現手段來說,書法好也是中國畫的基礎。從默寫能力的鍛煉來說,吳道子的「臣無粉本並記在心」,也是中國畫的基礎。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要求來說,懂得詩詞也是中國畫的基礎。從「畫中有書(法),書(法)中有畫」來說,練好書法也是中國畫的基礎。因此他強調說:「中國畫有它獨特的傳統和風格,學習中國的藝術,應以中國方法為基礎。中國畫的基本訓練,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由於潘先生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培養中國畫人才提高到振興民族文化的高度。未建立中國畫的教學體系,他提出了:「堅持中國畫教學的獨立性,走自己的道 路;堅持以民族傳統為基礎,正確理解繼承和革新的關係;堅持廣博的文化修養,全面理解中國畫的傳統要求;堅持人格教育,學畫先學做人;堅持分科教學,全面培養各科人才」等五項基本教學原則的主張,並在中國畫系教學中堅決實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對全國的國畫教學有很好的影響。

潘先生對中國畫教學的主張,與我們今天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的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要求極為一致,說明他的教育思想是符合國情的,是完全正確的。

豐富的理論著作

潘先生是一位學者型的大畫家,他不僅在藝術上有偉大的創造,在教學上有卓越的貢獻,在理論研究上也是一位學識淵博,見解獨到,研究精深,著述宏富的藝術理論家。

1926年他30歲時,撰寫的《中國繪畫史》是我國最早的繪畫史之一,論述極為精闢,在畫壇中廣為流傳,影響很大。以後又相繼出版了《中國畫題款研究》《花鳥畫簡史》 《治印談叢》《潘天壽談藝錄》《聽天閣詩存》等近十部專題性著作,在藝林中有極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先生逝世後,又出版了《聽天閣畫談隨筆》《潘天壽美術文集》《潘天壽詩存》等著作。至於尚未付印和散見在各種文藝刊物上的短文,及教課講學的講稿,其數量之多,更是難以勝數。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潘先生在藝術上的研究範圍很廣,對中國畫論的研究一直是他的中心課題。他懷著對祖國文化藝術無比的熱愛,和為民族爭光的巨大激情,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國畫論,其目的就是要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歷史重任,以使我們優秀的傳統繪畫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他認為要振興我們的民族精神,就必須振興我們的民族藝術。他說:「民族文化的發展,是國家獨立尊嚴、繁榮昌盛的一種象徵。我們必須很好地繼承和發展我們的民族藝術。」又說在繪畫上「尊愛民族傳統,發展民族形式,是愛民族愛國家的表現。」並認為:「今後的新文化,應從民族遺產,民族形式的基礎去發展。」

在如何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上,他認為必須要有我們鮮明的民族立場。他堅決反對有些人提倡以西畫來改造中國畫的作法,認為這是崇洋思想。他說:「我向來不贊成中國畫『西化』的道路!中國畫要發展自己的獨特成就,要以特長取勝。」他認為對待外來文化的吸收,應以自己是否需要為原則,對於那些不適於我們的東西就應 該加以拒絕,他說:「拒絕不適於自己需要的,絕不是無理的保守。」

在如何對待國畫改革創新的問題上,潘先生認為「國畫真正的改革,必須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必須通過畫家本身的藝術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具有中國氣派的新國畫」。

潘先生這些關於如何發展民族文化的見解和精神,貫穿在他所有的畫論著作之中,讀了他的畫論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藝術理論水平,指導我們的藝術實踐,而且可以激發我們的愛國思想和研究中國傳統繪畫的巨大熱情。這對當前我們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來說,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總之,潘先生的人品是高尚的,其事迹是生動感人的,其精神是崇高而偉大的,是值得全國人民永遠學習,永遠紀念的!

(張正恆,字悟恆,號三慚,繁思樓主人,著名中國山水畫家。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中央書畫院顧問,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百年巨匠」的立場)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中宣部原副部長龔心瀚、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肖峰、《百年巨匠》總撰稿劉傳銘、《百年巨匠》總策劃楊京島在開機儀式合影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百年巨匠》攝製組採訪潘天壽之子潘公凱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百年巨匠》攝製組採訪潘天壽弟子吳永良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百年巨匠》攝製組採訪潘天壽弟子吳山明

文章、圖片來源 / 《潘天壽研究》文集第二冊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年

監製 / 淵默、大白

編輯 / 小西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關於我們

名家話巨匠|偉大的民族藝術家潘天壽(下)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銀谷藝術館等聯合攝製的《百年巨匠》,是我國第一部聚焦20世紀人文、科技領域大師巨匠的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第一季分為美術篇、書法篇、京劇篇、話劇篇、音樂篇、文學篇,共110集。《百年巨匠》第二季由建築篇拉開帷幕。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電視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光陰、博覽欄目)、重慶衛視、浙江衛視、黑龍江衛視、山東衛視、河南衛視、甘肅衛視、新疆衛視、青海衛視、寧夏衛視、西藏衛視、廣東衛視、廣西衛視、北京紀實高清頻道、上海紀實頻道等國內80餘家省級衛視、地方電視台,以及馬來西亞電視台等海外電視台播出,受到廣泛好評。《百年巨匠》已獲8項紀錄片獎項。

《百年巨匠》連續兩年立項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組織實施的「紀錄中國」傳播工程,被列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8年紀錄片重點項目,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重大主題主線宣傳暨重點選題項目,並獲得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華藝文基金會、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市文化創新發展資金資助。

《百年巨匠》系列叢書連續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列為高雅藝術進校園教材。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國共產黨員網」將《百年巨匠》美術篇紀錄片、書籍作為視頻教材和知識講座內容。2017年,《百年巨匠》影像製品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向全國老年人推薦的優秀出版物。2018年,《百年巨匠》系列叢書(10卷)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