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中國道教(第三卷)神仙篇——財神 瘟神 藥王
財神
------------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財神又稱趙公元帥,趙玄壇。中國古代民間信奉的司財之神。但唐宋及其以前諸書
如干寶《搜神記》《真誥》《太上洞淵神咒經》等,皆以為五瘟之一(見本卷《瘟神》)。
直至元代成書明代略有增纂的《道藏·搜神記》和《三教搜神大全》始稱之為財神。
《三教搜神大全》卷三云:「趙元帥,姓趙諱公明,鍾(終)南山人也。自秦時避世山
中,精修至道。
功成,欽奉玉帝旨,召為神霄副帥。按元帥乃皓廷霄度天彗覺昏梵氣化生,其位在
乾,金水合氣之象也。其服色:頭戴鐵冠,手執鐵鞭者,金遘水氣也;面色黑而鬍鬚者
北氣也;跨虎者金象也。故此水中金之火,體則為道,用則為法,法則非雷霆無以彰其
威,泰華西台其府乃元帥之主掌。……元帥上奉天門之令,策役三界,巡察五方,提點
九州,為直殿大將軍,為北極侍御史。昔漢祖天師修鍊仙丹,龍神奏帝請威猛神吏為之
守護,由是元帥上奉玉旨,授正一玄壇元帥。……
元帥飛升之後,永鎮龍虎名山。厥今三元開壇傳度,其趨善建功謝過之人,及頑冥
不化者,皆元帥掌之。……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元帥之功莫大
焉。至如訟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公能使之宜利和合。
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故上天聖號為高上神霄王府大都督、五方
之巡御史、三界大都督、應元昭烈侯,掌士定命,設帳吏二十八宿都總管上清正一玄壇
飛虎金輪執法趙元帥。」①據此記載,趙公明身兼數職:既是神霄副帥,要掌管驅雷役
電,喚雨呼風;又是張天師煉丹守護神(玄壇元帥),要掌管玄壇傳度,訓導建功謝罪;
又是瘟神,要掌管除瘟剪瘧,保病禳災;又是財神,要掌管公平買賣,使人得利;
其作為財神的面貌,還不很清楚。
《封神演義》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寫峨眉山道人趙公明助商,五夷山散人蕭升、
曹寶助周。雙方交戰,各顯道法,姜子牙最後用巫祝術才將趙公明弄死。以後姜子牙封
神,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統率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
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顯然,作者是把趙公明作為財神來寫的。給他安排了諸
如招寶、納珍、招財、利市等部下後,其作為財神的形象就較為清楚了。
明清時期,各地建廟塑像以祀之。其像頭戴鐵冠,一手執鐵鞭,一手執翹寶,黑面
濃須,身跨黑虎、全副戎裝。俗以三月十五日為神誕日,設獻祭之。清顧鐵卿《清嘉錄》
卷三云:「(三月)十五日),為玄壇神誕辰,謂神司財,能致人富,故居人塑像供奉。」
②但也有以陰曆正月初五日為財神生日的。屆時,許多地方商家都置辦魚、肉、水果、
鞭炮,供以香案,迎接財神。明清時一些地方志,如《姑蘇志》《浙江通志》等,又稱
趙公明為三國蜀將趙子龍之從兄弟。
由於中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除許多地區奉趙公明為財神外,又有一些地區以春
秋戰國時之范蠡或五路神何五路為財神的。《鑄鼎余聞》卷四云:「五路神俗稱為財神。
其實即五祀門行中霤之行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又云:「《無錫縣誌》載,或說雲
神姓何名五路,元末禦寇死,因祀之。」③或云:「此又一神,與財神無涉。」④此外,
還有文財神、武財神之稱,說者以殷代忠臣比干為文財神,關帝為武財神。
註:
① 葉德輝翻刻《三教搜神大全》卷三
② 《筆記小說大觀》第23冊124頁,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③④ 皆見《藏外道書》第18冊660頁,巴蜀書社,1992年
瘟神
--------------------------------------------------------------------------------
瘟神一稱五瘟使者。中國古代民間信奉的司瘟疫之神。
即: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
瘟疫,古人或單稱瘟、溫、或疫,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在古代民智未開,醫療條件
低劣的情況下,人們對這種可怕疾病,恐懼至極,很容易認為是鬼神作祟。因此乞求神
靈保護,當是很早就出現的行為。
最早的疫鬼始見於緯書,為三人。《禮稽命征》云:「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
疫鬼:一居江水,是為瘧鬼鬼;一居若水,為魍魎;一居人宮室區隅,善驚人小兒,
為小鬼。」①高承《事物紀原》卷八引《禮緯》亦記此三疫鬼,稱為高陽之子。《龍魚
河圖》又有「五濕鬼」之名,曰:「歲暮夕四更,取二十豆子,二十七麻子,家人頭髮,
少合麻豆,著井中,祝敕井吏,其家竟年不遭傷寒,辟五溫鬼。」②此後,若干著作即
按比「三」、「五」之數,相繼寫出三鬼、五瘟故事。首先是干寶《搜神記》卷五之
「三鬼」。略云:
「散騎侍郎王祐,疾困,與母辭訣。既而聞有通賓者,曰:
『某郡某里某人』。嘗為別駕,祐亦雅聞其姓字。有頃,奄然來至。曰:「……今
年國家有大事,出三將軍,分布徵發。吾等十餘人,為趙公明府參佐。……』祐知其鬼
神。……初有妖書云:『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莫知所在。
祐病差,見此書,與所道趙公明合。」③這裡出現的是三個散播疾病取人魂魄之鬼王,
三鬼中,有一個隱名,有姓名者為趙公明、鍾士季二人。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協昌期》
載建吉冢埋圓石文,曰:「天帝告土下冢中王氣五方諸神趙公明等,某國公侯甲乙,年
如(若)干歲,生值清真之氣,死歸神宮,翳身冥鄉,潛寧沖虛,辟斥諸禁忌,不得妄
為害氣。」④這裡出現的是主管地下冢中的五方神,五神中,有姓名者,只趙公明一人,
其餘四人皆隱名。大約成書於兩晉南北朝的《太上洞淵神咒經》卷十一云:「又有劉元
達、張元伯、趙公明、李公仲、史文業、鍾任季、少都符,各將五傷鬼精二十五萬人,
行瘟疫病。」⑤這裡出現的是七個主瘟疫病的瘟神,後來的五瘟神之名已全具,只鍾仕
貴作鍾仕季,且多出李公仲、少都符二人。其後《正一瘟司辟毒神燈儀》中有云:
志心歸命:東方行瘟張使者,南方行瘟田使者,西方行瘟趙使者,北方行瘟史使者,
中央行瘟鍾使者。這裡已明確稱五瘟神為五瘟使者,其張姓、趙姓等又大體與後世五瘟
相符,只是此處是按五方而不是按四季加總管中央為名,且南瘟姓田不姓劉,鍾、史二
人又易位,是與後世不同者。此書未著撰人,為道教正一部經書,估計成書年代不晚於
隋唐。
南宋天心派道士路時中《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三《斬瘟斷疫品》論述瘟神
行瘟之由及制瘟之法,略云:「但今末世,時代澆薄,人心破壞,五情亂雜」,⑥故
「東方青瘟鬼劉元達,木之精,領萬鬼行惡風之病 南方赤瘟鬼張元伯,火之精,領萬
鬼行熱毒之病;西方白瘟鬼趙公明,金之精,領萬鬼行注氣之病,北方黑瘟鬼鍾士季,
水之精,領萬鬼行惡毒之病;中央黃瘟鬼史文業,土之精,領萬鬼行惡瘡癰腫」,⑦據
說,「若能知瘟鬼名字,鬼不敢加害,三呼其名,其鬼自滅。」⑧元代成書明代略有增
纂的《三教搜神大全》又為五瘟神作傳,其卷四「五瘟使者」稱:「昔隋文帝開皇十一
年六月,內有五力士,現於凌空三、五丈,於身披五色袍,各執一物。
一人執杓子並罐子,一人執皮袋並劍,一人執扇,一人執錘,一人執火壺。帝問太
史居仁曰:『此何神?主何災福也?』張居仁奏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上為五鬼,
在地為五瘟,名曰五瘟(神)。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仕貴,
總管中瘟史文業。如現之者,主國民有瘟疫之疾,此天行時病也。』帝曰:『何以治之,
而得免矣?』張居仁曰:
『此行病者,乃天之降疾,無法而治之。』於是其年國人病死者甚眾。是時帝乃立
祠,於六月二十七日,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青袍力士封為顯聖將軍,紅袍力士封為顯
應將軍,白袍力士封為感應將軍,黑袍力士封為感成將軍,黃袍力士封為感威將軍。隋
唐皆用五月五日祭之。後匡阜真人游至此祠,即收伏五瘟神為部將也。」⑨舊時各地建
廟祀瘟神,有些地區稱瘟祖廟。祭祀日期各說不一。《三教搜神大全》謂隋唐時五月五
日祭之,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七引《歲時雜記》則謂元旦祭之,曰:「元日四鼓祭
五瘟之神,其器用酒食並席,祭訖,皆抑(遺)棄於牆外。」《諸神聖誕日玉匣記等
集》又稱,九月初三為五瘟誕辰,該日為其祭祀日。
註:
①② 《重修緯書集成》卷三第35頁,卷六第96頁,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3年
③ 《搜神記》第63~64頁,中華書局,1979年,又文內「各督數鬼」,《太平廣
記》作「各督數萬鬼」。
④⑤⑥⑦⑧ 《道載》第20冊550頁,第6冊41頁,第4冊39~40頁,文物出版社、上
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⑨ 葉德輝於宣統元年翻刻之單行本
《筆記小說大觀》第20編第4冊2255頁,台北新興書局,1984年
藥王
-------------
-------------------------------------------------------------------
藥王是古代對精於醫術的名醫和有關傳說人物的景仰並加以神化,而後奉為主司醫
葯之神。主要者有三:
一,扁鵲。戰國時醫學家,善診脈。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
①據傳飲長桑君葯,並盡得其禁方,從此能見人五臟癥結。遍游各地行醫,在齊號盧醫,
在趙名扁鵲。擅長各科,過邯鄲(趙)為「帶下醫」(婦科);過洛陽(周)為「耳目
痹醫」(五官科);入咸陽(秦)為「小兒醫」(兒科)。醫名聞天下。後為秦太醫令
李醯所忌殺。後世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史記》《戰國策》除記其事外,又記有若干
病案。觀其所治病人之年代,相距甚遠,疑非出其一人之手。有人推測,扁鵲乃古代良
醫之稱號,《史記》《戰國策》將其他良醫之病案也歸之秦越人了。《漢書·藝文志》
著錄《扁鵲內經》《外經》,已佚。現存《黃帝八十一難經》七卷,是後人託名秦越人
的著作。
二,孫思邈。唐代道士、著名醫藥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一生行醫,
有醫學名著《千金方》《千金翼方》傳世(其生平事迹見本書第一卷256頁)。因其醫術
高明,死後不久,即被神化。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二云:「孫思邈嘗隱終南山,與
宣律和尚(即道宣)相接,每來往互參宗旨。時大旱,西域僧請於昆明池結壇祈雨,詔
有司備香燈。凡七日,縮水數尺。忽有老人夜詣宣律和尚求救。曰:『弟子昆明池龍也。
無雨久,匪由弟子。胡僧利弟子腦,將為葯,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
護。』宣公辭曰:『貧道持律而已,可求孫先生。』老人因至思邈石室求救。孫謂曰:
『我知昆明龍宮有仙方三千首,爾傳與予,予將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許
妄傳,今急矣,固無所吝。』有頃,捧方而至。孫曰:『爾第還,無慮胡僧也。』自是
池水忽漲,數日溢岸,胡僧羞恚而死。孫復著《千金方》三千卷(實為九十三卷——引
者注),每捲入一方,人不得曉。及卒後,時有人見之。玄宗幸蜀,夢思邈乞武都雄黃,
乃命中使賚十斤,送於峨眉頂上。中使上山未半,見一人幅巾被褐,須鬢皓白,二童青
衣丸髻,夾侍立屏風側,手指大盤石曰:『可致葯於此,上有表錄上皇帝。』使視石上,
朱書百餘字,遂錄之,隨寫隨滅。寫畢,上無復字矣。須臾,白氣漫起,因忽不見。」
②明王世貞《列仙全傳》卷五,將上述救老龍故事,改編為替涇陽龍王之子(時化為青
蛇)醫傷;並將原索要老龍王之「仙方三千首」,改為涇陽龍王自願贈與孫思邈「龍宮
奇方三十首」,報其救子之恩。此外,又在後面加一則孫思邈送成都僧「秫飯一盂、杞
菊數甌」的故事,謂該僧食此後,自此身輕無疾,至宋真宗時,僧已二百餘歲,後莫知
所之。由此可見,唐宋以後,孫思邈不斷被神化,民間奉之為藥王,並非偶然。
三,韋慈藏。唐人。《舊唐書·方伎傳》曰:「張文仲,洛州洛陽人也。少與鄉人
李虔縱、京兆人韋慈藏並以醫術知名。」
又「慈藏,景龍(707~709)中光祿卿,自則天、中宗已後,諸醫咸推文仲三人為
首」。③《新唐書·方技·甄權傳》曰:甄權後,「以醫顯者,清漳宋俠,義興許胤宗,
洛陽張文仲、李虔縱,京兆韋慈藏」。④以上三人,後世皆尊其為藥王。但各地奉祀扁
鵲、孫思邈者多,奉祀韋慈藏者少。據部分方誌看,河北、河南等地多祀扁鵲,陝西、
山西等地多祀孫思邈。道教尊祀扁鵲,為之寫經書《元始天尊說藥王救八十一難真經》,
曰:「扁鵲為神最罪(當為靈字——引者注),積功無量,敕封靈應藥王真君。玄默通
乎天地,妙用動乎鬼神,普濟群生,名傳天下。有救八十一難真經,當傳世人流通看誦。」
⑤奉祀扁鵲的藥王廟,以其故里河北任丘之廟為最早。然未詳始建於何年。但知至明清
其廟猶存,且被擴建為諸藥王的群祀廟。明朱國禎《涌幢小品》曰:「鄭(誤,應為鄚
——
引者注)州土城無門扉,相對如闕,中有藥王廟。王即扁鵲,州人也,封神應王。
神廟(指明神宗朱翊鈞——引者注)玉體違和,慈聖皇太后禱之,立奏康寧。為新廟,
建三皇殿於中,以歷代之能醫者附焉。」⑥清高士奇《扈從西巡日錄》亦曰:
「鄚州城遺址,城東北有藥王庄,為扁鵲故里。……藥王廟專祀扁鵲,香火最盛。
每年四月,河淮以北,秦晉以東,各方商賈,輦運珍異、菽、粟之屬,入城為市。妙技
雜樂,無不畢陳。雲賀藥王生日。……遊覽閱兩旬方散。萬曆間,慈聖太后出內帑增建
神農、軒轅、三皇之殿,以古今名醫配享。」⑦繼河北任丘藥王廟後,其他省區亦多有
祀扁鵲之藥王廟。
《宋史·方技·許希傳》曰:「許希,開封人。以醫為業,補翰林醫學。景祐元年
(1034),仁宗不豫,侍醫數進葯,不效。
冀國大長公主薦希,希……遂以針進,而帝疾愈。命為翰林醫官,賜緋衣、銀魚及
器幣。希拜謝已,又西向拜。帝問故,對曰:『扁鵲,臣師也。今者非臣之力,殆臣師
之賜,安敢忘師乎?』乃請以所得金與扁鵲廟。帝為築廟於城西隅,封靈應侯。」⑧祀
孫思邈之藥王廟,以其故里陝西耀縣孫家原村之廟為最早,但亦未詳始建於何年。據清
雍正《陝西通志》載,各州縣多有孫真人廟。清光緒《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四等載,
洪洞縣、永樂州皆有孫真人廟,稱「安樂廟」;卷一六六載,猗氏縣亦有孫真人廟,則
稱「藥王廟」。立於唐馬燧(封慶武王)廟後。據說馬燧平河中李懷光時,孫思邈曾隨
軍醫療其軍士,故立廟於其後以祀之。⑨明清時期,各地雖仍有單祀扁鵲或孫思邈之葯
王廟存在,但京師和其他一些地方的藥王廟,則改建為歷代名醫的群祀廟了。明劉侗、
於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三雲,「天壇之北藥王廟,武清侯李誠銘立也。廟祀伏羲、神
農、黃帝,而秦漢來名醫侍。伏羲嘗草治砭,以制民疾。厥像蛇身麟首,渠臂達掖,奯
目珠衡,駿毫翁鬣,龍唇龜齒,葉掩體,手玉圖,文八卦。神農磨唇,鞭茇察色,嗅嘗
草木而正名之病正(症)四百,葯正三百六十有五,爰著《本草》,過數乃亂。厥像弘
身牛頤,龍顏大唇,手藥草。黃帝咨於岐、雷而《內經》作,著之玉版。厥像附函挺朵,
修髯花瘤,袞冕服。左次孫思邈,曾醫龍子,出《千金方》乎龍藏者。右次韋慈藏,左
將一丸,右蹲黑犬,人稱藥王也。……」清代《畿輔通志》之「藥王廟」條全抄此文,
證明所祀依舊。清顧鐵卿《清嘉錄》卷四又記吳郡(今蘇州市)藥王誕日祭祀情況,曰:
「(四月)二十八日,為藥王生日(據載,此為扁鵲生日——引者注),醫士備分燒香,
駢集於洙泗巷之三皇廟,即醫學也。郡縣醫學官司香火。盧家巷亦有藥王廟,誕日,葯
市中人,擊牲設醴以祝嘏,或集眾為會,有為首者掌之,醵金演劇,謂之藥王會。」
註:
①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作「渤海郡鄭人」。唐司馬貞「索隱」曰:「渤海無
鄭縣,當作鄚縣。」宋裴駰「集解」曰:「鄭當為鄚。鄚,縣名。」按:鄚為戰國趙邑,
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唐開元時改「鄚」為「莫」,宋熙寧六年(1073)廢入任丘。
② 《叢書集成初編》第0276冊16~17頁,中華書局,1983年
③ 《舊唐書》第16冊5099頁,5100頁。唐時除此韋慈藏外,另有韋善俊、韋古道,
亦被世人稱為「藥王」,見《續仙傳》《列仙全傳》《茶香室叢鈔》。
④ 《新唐書》第18冊5799頁,中華書局,1975年
⑤ 《道藏》第34冊741頁,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文物出版社聯合出版,
1988年
⑥《筆記小說大觀》第13冊139頁,第23冊128頁,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
⑦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60冊1165頁,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⑧ 《宋史》第39冊13520頁,中華書局,1977年
⑨ 馬燧為唐德宗時人,後孫思邈百餘年,孫思邈為其軍士療疾,無此可能。
《帝京景物略》第100~101頁,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