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領土微不足道?中蘇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分歧揭密

領土微不足道?中蘇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分歧揭密

文章摘自:《黨史縱橫》,作者:蘇振蘭。

20世紀60年代,中蘇兩黨論戰期間,「中印邊界問題,是我們同蘇聯領導人之間的重要原則性分歧之一。」那麼,中國和蘇聯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是怎樣一個由來呢?

「老大哥」不幫「兄弟」說話

1959年8月25日,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策動和支持西藏上層反動集團進行武裝叛亂失敗以後,挑起第一次中印邊境武裝衝突。同年9月6日,中國領導人向蘇聯代辦說明了此次衝突的真相和中國方面力求避免衝突的方針,並鄭重指出:印度政府挑起邊境衝突,是為了反共反華。在遇到不法侵害時,中國向蘇聯「老大哥」傾述,無疑想獲得精神支持——起碼是保持善意中立。

領土微不足道?中蘇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分歧揭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解放軍邊防士兵驅逐入侵印軍

然而,9月9日夜,蘇聯政府不顧中方勸阻,竟然提前發表了塔斯社聲明,公開暴露了中蘇之間的分歧。在這個表面上呼籲防止美國「坐得漁利」的聲明中,蘇聯政府對中印邊境衝突不問是非曲直,籠統地表示「遺憾」,表面上保持中立,實際上偏袒印度,譴責中國。

11月7日,在同印度《新世紀》周刊記者的談話中,赫魯曉夫進一步說中印邊境事件是「可悲的」、「愚蠢的」。他引用蘇聯同伊朗解決邊界問題的例子,胡說「對於像蘇聯這樣的國家來說,幾公里算得了什麼」,暗示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中國應該放棄自己的領土,滿足面積為300萬平方公里的印度的要求。

領土微不足道?中蘇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分歧揭密

中國邊防部隊大軍雲集,將予入侵印軍致命一擊

出於利益蘇聯出爾反爾

儘管中蘇論戰升級,「兄弟反目」。不過,由於歷史的慣性,雙方關係並未完全破裂。1962年10月8日,中國方面通知蘇聯大使,中國得悉印度將在中印邊境發動大規模進攻,如果印度一旦發動進攻,我們就堅決自衛。這時中國已對蘇聯不存任何希望,通知對方只是「國際主義義務」。

但緊接著,事情有了戲劇性的變化。10月13日和14日,赫魯曉夫一反常態地向中國大使劉曉表示:關於印度準備向中國發動進攻的問題,蘇聯得到的情報是與中國一致的。如果蘇聯處在中國的地位,也將採取同樣的措施。在中印邊界問題上,是不能採取「中立態度」的,如果有人進攻中國,我們說我們「中立」,那就是叛徒行為。

領土微不足道?中蘇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分歧揭密

入侵西藏拉達克曲水的印軍士兵在戰壕中進行警戒

10月20日,印度當局對中國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中國隨即予以反擊。10月25日,蘇聯《真理報》發表社論,指出聲名狼藉的麥克馬洪線是強加給中國人民和印度人民的,這條線從未被中國承認過。

可是僅僅兩個月後,在古巴導彈問題上剛剛利用完中國的赫魯曉夫,又恢復了原來的腔調。12月12日,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上他含沙射影地說:中印爭議地區人煙稀少,對人的生活沒有很大價值。我們完全沒有這種想法,即印度想同中國打仗。

領土微不足道?中蘇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分歧揭密

活捉第七旅旅長達爾維准將

1963年9月19日,蘇聯再次通過《真理報》發表編輯部文章《亞洲緊張局勢的嚴重策源地》,完全撕下了蘇聯領導人「中立」的假面具,公開支持印度當局反對中國。文章上綱上線地說,「中國政府在中印衝突中的行動,違背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共同商定的關於和平共處及關於支持民族解放運動的方針」。進而以調侃的語調說:「中國領導人不滿意蘇聯愛好和平的立場。也許,他們想通過戰爭的途徑解決同印度的邊境爭執,並且希望在這件事上得到蘇聯方面的支持吧?如果北京的領導人是這樣希望的話,那麼當然他們有理由對蘇聯的立場感到『氣憤』了。」

印度人看來,當年印軍裝備不佳是戰敗的重要原因。這確實接近事實,與中國完成換裝「五六」系列步兵自動武器相比,印度軍隊主要裝備一戰時的「李·恩菲爾德」老式步槍(可見上下圖對比)

中國反對「微不足道」論

中印邊界問題牽涉到12.5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然而蘇聯領導人卻認為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問題,稱「幾公里算得了什麼」。對此,中方予以堅決駁斥:「這不是幾公里的問題,而是12.5萬平方公里的問題。比蘇聯的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個加盟共和國的面積總和還要大。如果有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硬要侵佔蘇聯這兩個加盟共和國,蘇聯領導人是不是也認為微不足道、不足掛齒呢?」

赫魯曉夫還說過,「我們是共產黨人,國境線在哪裡通過對我們不是主要問題」。對此,毛澤東嘲諷道:「按照這種說法,社會主義國家豈不是根本無權保衛自己的邊界了嗎?」總之,在蘇聯方面看來,中印邊界衝突對於其實現美蘇合作主宰世界的「大計」有礙,只有堅持把衝突本身定位為「一個微不足道的問題」的「微不足道」論,才能防止衝突擴大而干擾其「大計」。

印度當局蠶食中國領土,直到大舉進犯,前後達數年之久,蘇聯從來沒有公開說過一句譴責印度的話。而當中國被迫自衛反擊,他們卻對中國橫加誣衊。赫魯曉夫的邏輯是:「我懂得什麼是戰爭,既然印度死了人,這說明是中國進攻了印度。」對此,毛澤東拍案而起:「這簡直是荒唐透頂。這無異是說,面對著侵略者的進攻,只許挨打,不準還手;如果還手,打死了對方的人,被侵略者就變成了侵略者。

赫魯曉夫還不無譏諷地說:「中國單方面停火、後撤,當然很好,但是,中國部隊當時不從原有陣地前進,豈不更好?」對此,周恩來總理「教導」赫魯曉夫說:「這個問題提得似乎很巧妙。但是,我們倒要請教蘇聯領導人,你為什麼不去問一問尼赫魯,當初如果他不下令進攻,豈不更好?」事實證明,正是因為我們對印度進行了反擊,中印邊境局勢才基本上和緩了下來。

今天,歷史終於還其本來面目,中蘇在中印邊界衝突上的分歧已經成為歷史,但在兩黨論戰的歷史背景下,分歧加劇了中蘇關係的裂痕。另一方面,中國由此得出「蘇聯在支持印度反動派方面,有時甚至比美帝國主義更加賣力」的結論,為當時中、美、蘇大三角的國際構架格局奠定了理論根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