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輩小時候玩的「羊拐」,竟然出現在古羅馬圖 畫上?
本文來源於 果殼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導讀:「根據考古發現,作為玩具的羊拐最早出現在地中海東岸,距今5000多年。那時人類還沒有文字歷史。隨後,這一遊戲向北傳播,被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掌握。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認為這一遊戲來自呂底亞地區(位於土耳其),而柏拉圖則說是古埃及人發明的。」
在我的老家東北,流傳著一種叫做「嘎啦」或者「嘎啦哈」的玩具(gǎ la hà)。嘎啦哈不是漢語,是滿語里牛、羊、豬之類的後腿關節骨的音譯。這塊方形骨頭在解剖學上稱為距骨(talus),長在小腿下面,是腳腕的一部分。而在東北,羊距骨叫羊嘎啦,豬距骨叫豬嘎啦,四、五個一套,是比賽拋、接反應的玩具。
你們那裡也玩這個遊戲嗎?| VideoChinaTV / Youtube
二十多年前,在「大富翁」之類的古早桌游尚未普及的年代,丟嘎啦哈就是東北炕上、桌上、床鋪上的常見遊戲。兩人一組,玩家要先拋起一個嘎啦哈(一般是羊嘎啦或是塑料仿品),接著把桌上剩下的嘎啦哈盡量多地抓起或翻到特定的面,隨後同手接住掉落的那塊。
雖然已經十多年沒有玩過這個遊戲,但塑料嘎啦哈綠色、粉色、藍色、橘色水果糖般的樣子在記憶中依然鮮艷。
現在還能在某寶買到塑料嘎啦哈 | 淘寶截圖
我一直以為,嘎啦哈遊戲是東北的地方性產物,是過去烹牛宰羊的副產品,直到最近看到了這幅古羅馬圖畫,我感到自己穿越了……
放大一點……
再放大一點……
圖 | 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
畫面里,一個女人蹲在地上,手背上穩穩地放著一塊骨頭,手掌朝下,下面又是兩塊墜落中的同樣大小的骨頭。這些扁骨左右兩個窄面扭成「S」形,兩個寬面一凸一凹,不就是東北的嘎啦哈么?
該圖發現於義大利赫庫蘭尼姆古城。這五個玩嘎啦哈的羅馬女人形象,被公元79年的火山灰長久封存了。
但是,如果這幅圖是真的(當然它是真的),人類為什麼對這塊不起眼的(羊)骨頭情有獨鍾呢?
人類從什麼時候開始玩嘎啦哈?
在查找了更多資料後,我發現丟嘎啦哈幾乎是個世界性的遊戲。在希臘語叫做「astragaloi」,在拉丁語叫做「tali」,在英語里叫「knucklebones」 或「hucklebones」,蒙古語叫做「shagai」,和中文裡的「嘎啦哈」或「羊拐」相同,這些單詞都是指動物距骨(複數形式),甚至特指羊的距骨。
公元前4世紀雕塑,兩個女人玩嘎啦哈 | 大英博物館
根據考古發現,作為玩具的嘎啦哈最早出現在地中海東岸,距今5000多年。那時人類還沒有文字歷史。隨後,這一遊戲向北傳播,被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掌握。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認為這一遊戲來自呂底亞地區(位於土耳其),而柏拉圖則說是古埃及人發明的。
公元1世紀雕塑,咬人大腿的男孩身前是幾個嘎啦哈 | 大英博物館
西方古典時代的嘎啦哈遊戲有許多玩法。最簡單的一種是比多少:把四塊或五塊嘎啦哈向上拋,手背接住最多者勝出;或是把嘎啦哈扔向小洞或瓶子,扔進數最多者得勝。
另一類玩法是比數字。嘎啦哈的形狀大小接近橡皮,除了兩端的四個面都能立住。這四個面上分別標有數字1、3、4、6(相對的兩個面相加為7),這樣每投一塊都能計分。因此,有人認為現代的六面體色子就是古代嘎啦哈遊戲演變的產物。
嘎啦哈四個面每個都不一樣 | 參考文獻8
數值基礎上,又發展出一套數字組合規則。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寫給提庇留(Tiberius)的信中提到最好的一擲不是數字相加最高的,而是四塊嘎啦哈顯示的數字都不一樣的,這種結果稱作「維納斯」(Venus);如果數字都是1,那麼是最差的擲法——稱為「狗」(Canis)。這一內容被公元1世紀出生的蘇維托尼烏斯(Suetonius)引用,而關於計分法的其他細則現在所知甚少。
嘎啦哈有多招人稀罕?
古希臘警語「用嘎啦哈欺騙孩子,用誓言欺騙成人」(You fool children with astragaloi but men with oaths)或許說明了嘎啦哈有多受小孩喜歡。在古希臘安坦多斯(Antandros,今土耳其)的一處兒童墓葬內,36塊嘎啦哈骨和其他玩具放在一起,這些小方塊很可能是孩子生前喜愛之物。
人天生對漂亮的小物件缺乏抵抗力,比如好看的貝殼和石頭。這一點上,羊距骨似乎也符合標準。距骨是動物身上少數幾個平整、小巧的塊狀骨。而牛、羊、馬、豬這些常見的馴化動物里,羊的距骨最小,既可以被小孩抓在手中,又不至於從成人手指間滑落。
嘎啦哈和橡皮差不多大 | Pixabay
我至今還記得八、九歲時在東北老家,姥姥囑咐我玩過的嘎啦哈塊要收好在一個布袋裡。當時嘎啦哈是按套賣的,要收在一個固定的袋子里再拉緊抽繩。在我的印象里,嘎啦哈骨(雖然當時玩的是塑料仿品)是種好東西。
嘎啦哈曾被賦予了許多積極甚至浪漫的意義。
在古希臘,兩名好友分別保留嘎啦哈骨切開後的一半以提醒友誼長存。這種兩半的嘎啦哈稱為lispai(λ??σπο?)。
信使之神赫爾墨斯「Hermes」古希臘文刻銘 | 參考文獻4
信物之外,嘎啦哈似乎被認為是溝通神靈的媒介。地中海沿岸出土了大量被人工修整過的距骨,它們有的經過打磨,有的被焚燒,有的被刻上古希臘神靈的名字。克里特島科利凱恩洞穴(Korykeion Cave,公元前6~3世紀)內發現了上千塊嘎啦哈骨,這些骨頭可能是作為獻給神靈的祭品丟進洞穴的,或是作為一種護身符。有觀點認為這些距骨來自犧牲的動物,祭師將嘎啦哈骨撒在神靈的幻象前,通過骨占解讀各種現象或預測未來。
嘎啦哈的守護功能同樣用於墓地。成人墓地中發現的大量嘎啦哈骨不能用玩具來解釋。在義大利中部的瓦倫諾墓地(Varranone cemetery,公元前3~2世紀),一具成年女性身體靠近墓口的一側散布了超過100塊嘎啦哈骨,夾雜著另一種常見辟邪物品——鐵釘;而另一個古希臘墓地——義大利南部的路西法羅墓地(the Cemetery of Contrada Lucifero)的一處雙人墓發現了約1400塊嘎啦哈骨,從頭到腳覆蓋二人遺體。至於這些嘎啦哈骨是守護死者安息,或是保護生者不受亡靈侵擾,那就不得而知了。
義大利雙人墓中遍布約1400塊嘎啦哈 | 參考文獻6
另外,在地中海和黑海附近發現的錨塊上常刻有嘎啦哈的圖像,可能表達了平安靠岸的願望。
占卜時,古希臘人會將一套嘎啦哈骨擲在地上,再根據點數解讀神諭。這種骨占被認為在未婚女性間尤其流行——問姻緣,以愛神為名的最佳擲法「維納斯」(或「阿芙洛狄特」)可能就源於嘎啦哈骨佔在年輕女性間風行。
嘎啦哈遊戲有多流行?
為了確定嘎啦哈遊戲多麼流行,我諮詢了身邊幾個小夥伴的嘎啦哈玩法:
遼寧小夥伴A
拋上去兩個嘎啦哈,在落地前抓上地面的兩個,再接住掉落的嘎啦哈(一套四個)。
遼寧小夥伴B
拋上去一個橡皮球,在落地前盡量多地抓住地上的嘎啦哈,再接住球(一套五個)。
吉林小夥伴C
拋上去一個沙包,在落地前把地上的嘎啦哈翻到特定的面,再接住沙包。
甘肅小夥伴D
用石子,拋上去石子,用手背接住盡量多的石子。
觀察近代西方遺留的畫作,不難發現相似之處。
油畫「Children』s Game」(兒童遊戲)局部,1560年 |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 維也納藝術博物館
油畫「Les Osselets」(嘎啦哈遊戲),1734年 | Jean-Baptiste-Simeon Chardin / 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
美國民族志學者多蘿西·霍華德(Dorothy Howard)在20世紀50年代到訪澳大利亞時,發現當地人仍在用真嘎啦哈骨玩遊戲,即使商店裡就有賣塑料版本的(在西方,現在的拋接遊戲「Jacks」被認為是丟嘎啦哈的演變產物一套有十個部件和一個橡皮球,但玩法類)。
1955年,墨爾本學校操場上的孩子在玩嘎啦哈遊戲 | Dr June Factor / Museums Victoria
「Jacks」遊戲 | 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
1970年代,學者們發現當時伊朗和土耳其的兒童也在玩嘎啦哈遊戲。在伊朗,嘎啦哈類似於彈球,孩子們用兩塊嘎啦哈相互撞擊。而土耳其的玩法更複雜一點,玩家要把骨頭塊排成行,輪流用一個更重(有時是灌鉛的)嘎啦哈撞擊行列中的一塊,根據撞擊的翻面情況算輸贏。
蒙古傳統的嘎啦哈遊戲包括占卜和彈射。嘎啦哈骨的四個面分別叫做馬、駱駝、綿羊和山羊。馬和綿羊這兩個凹面代表好運氣,而駱駝和山羊這兩個凸面代表壞運氣。用嘎啦哈進行的彈射遊戲至今仍出現在那達慕大會上。
那麼,嘎啦哈遊戲的廣泛分布是近代傳播的結果,還是不同文化中既成的傳統呢?
答案可能是後者。
1951年,學者布萊恩·薩頓-史密斯(Brain Sutton-Smith)對比了紐西蘭毛利兒童和白人兒童的遊戲。他認為,歐洲人到達澳洲前,當地人就已經有了嘎啦哈遊戲,並包括了三種主要玩法,西方人的到來可能只是補充了第四種新規則。因為描述最後一種的辭彙全部源於英語,而前三種都有毛利語言的對應。這些玩法分別是:
玩法一
拋起一塊後,用右手手背接住拋起的(一個或幾個)嘎啦哈。
玩法二
拋起一塊後,右手排列地上的其他嘎啦哈,比如擺成線狀、圓圈、方形、菱形,然後再接住拋起的嘎啦哈。
玩法三
拋起一塊後,右手抓起地上的嘎啦哈,再接住拋起的嘎啦哈。
玩法四
拋起一塊後,右手把地上的嘎啦哈骨倒騰到左手手裡,然後右手接住拋起的嘎啦哈。
……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
薩頓-史密斯認為,近代以前毛利人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嘎啦哈遊戲,畢竟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遊戲之一。而當歐洲人到來後,兩種文化共有的傳統——比如玩嘎啦哈——又得到了加強。
銅嘎啦哈和玻璃嘎啦哈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考古博物館
現在,在博物館裡,你可以看到各地出土的嘎啦哈,包括真嘎啦哈骨,還有金屬嘎啦哈、玻璃嘎啦哈、象牙嘎啦哈、玉石嘎啦哈等等。當我回憶起小時候水果糖顏色的塑料嘎啦哈,似乎能聞到老家床單上的麵粉味。
也許嘎啦哈骨是最受人們喜愛的骨頭了,雖然這種長久的喜愛很難用理性來解釋清楚。
作者:vicko238
編輯:Ent
參考文獻:
Dice & Divination: Playing With Knucklebones. https://hubpages.com/education/Dice-Divination-Playing-with-Knucklebones
Knucklebones. http://archaeologicalmuseum.jhu.edu/the-collection/object-stories/archaeology-of-daily-life/childhood/knucklebones/
Game of the Month: Knucklebones. http://www-cs.canisius.edu/~salley/SCA/Games/knucklebones.html
Bar-Oz, G. (2012). An inscribed astragalus with a dedication to Hermes. Near Eastern Archaeology, 64(4) 211-213.
Hombas, V. C. & Baloglou, C. P. (2005). Gambling in Greek Antiquity. CHANCE, 18(2), 49–50.
Mazzorin, J. D. G., & Minniti, C. (2013). Ancient use of the knuckle-bone for rituals and gaming piece. Anthropozoologica, 48(2), 371–380.
Sutton-Smith, B. (1951). The meeting of Maori and European cultures and its effects upon the unorganized games of Maori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the Polynesian Society, 60(2/3) , 93-107.
Tahberer, B. (2012). Astragaloi on ancient coins: game pieces or agents of prophecy? The Celator, 26(4), 6-21.
一個AI
搞那麼多個不同的名字,結果玩的是同一種遊戲。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添加小編微信(as13051522085)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感謝!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 99查詢
最近精彩回顧請回復 ls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平台合作請聯繫:
Tel: 18610768869
Email:281819199@qq.com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分享藏品,傳播知識)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來鑒寶。
↓↓↓↓↓
※改變中國「文玩」歷史的大人物,你認識幾個?
※2019南紅價格全面解析
TAG:古玩那點事兒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