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三次人才革命,鑄就強大美國海軍,我們能趕超么?

三次人才革命,鑄就強大美國海軍,我們能趕超么?

咋一看,海軍總是高度保守和堅持傳統,甚至抵觸創新的組織。21世紀的美國海軍依然保留了一百多年前的制服、習俗、軍銜結構和俚語,但還是有不少變革。

比如2010年,美國海軍創立了第十艦隊——賽博網路司令部,水手們是躲在電腦房裡,而不是出海。

事實上,美國海軍已經被證明是一個極具適應性、快速變化的組織,招募、訓練和整合全新類型的海上戰士和專業人士。

三次巨大的變革,重新塑造了美國海軍的工作、教育、培訓和服務。


第一次是1910s,無畏艦的出現:

新的蒸汽渦輪機能讓戰艦速度提升30%,統一的大口徑主炮,足夠的裝甲防護。

這些新戰艦的產生,需要一批全新的水手。以前的水手,按照英國作家的描述,是一幫商業船員、囚犯、旱鴨子和少數真正的水手組成。

但是在新的代表工業科技的無畏艦時代,近3/4的水手需要接受某種專業訓練:魚雷、機械、電器等等。拋纜繩、划槳的傳統水兵形象已經逐步消失。一把鉗子比槳更有用;紙張比纜繩更多。

美國海軍也是緊隨此步伐,當時的海軍部長約瑟夫-丹尼爾斯就是這樣以為人才變革者,他本人就是一名沒有軍事經驗的報紙編輯。上任後一個巨大問題就是:如何找到足夠的水兵來填滿快速擴張的艦隊。

尤其是1912年出現的「超無畏艦」又增大了20%。

由於每年有10%的水手服役期滿後退役,問題越來越突出。

戰艦可以3年造好,而合格的魚雷和炮術水兵需要6年才能培養出來。於是人才培養速度,超過戰艦建造能力,成為美國海軍發展的重要瓶頸。

1896年,美西戰爭前2年,美國海軍人數是1萬人,比10年前增加了1800人而已;

到1900年,美國海軍增加到2萬人!

1907年,「大白艦隊」開始世界航行時,美國海軍已經達到37000人!

1914年一戰爆發時,美國海軍已經51000人!

此時美國海軍已經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招募和培訓體系。

水兵的形象,不再是一個每個港口都有一個「女朋友」的帥哥冒險家;而是一個經常出海的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成年童子軍」。

海軍部長丹尼爾斯說到:只有心智健全,生活檢點的人才能做到。海軍廢棄了以前的招募文案——裡面充斥著年輕水手與熱帶島嶼上半裸女郎交往的內容。而是更換為——一旦加入海軍,他將有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

轉型期是痛苦的,1905-1914年,將近3/4的申請加入海軍的男子被淘汰——海軍不需要尋求刺激的花心冒險家,而是守紀律高素質的人員。

當時1904年服役的「集中火控系統」的運作,已經需要20-50人的團隊密切配合,懂機械,懂電子,懂數學和幾何,才能完成瞄準、測距、接收、記錄和計算射程、航線、速度等信息,然後轉換成主炮的火控參數。沒有司機、機械師、電工經驗的人幾乎不會被接受。

1910年代初,海軍為機械、鐵藝、機艙、火炮、廚師、行政等多個專業的水兵提供長達一年的專業培訓。1906年,海軍已經有20多個不同的專業分工,9所專業學校。

1916年,丹尼爾斯宣布,每艘戰艦都應該是一所學校,要求每個單位每天為士兵提供2小時指導。

雖然很多軍官們表示不熱心,在崗教育和後來興起的函授課程系統,成為後來美國海軍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招募和培訓問題解決了,把有經驗的人留住是另一個問題。尤其是兩次時間大戰中間的20年,熟練水兵流失問題抑制困擾著英美海軍。

皇家海軍有1/3的人到期後離開海軍。

1901-1902年,皇家海軍有1700名水兵與「女朋友」私奔。

1905年,路易斯王子訪問北美時,旗艦上有68名水手趁機逃跑移民。

皇家海軍解決問題的措施是:漲工資(如已婚水兵的分居補貼,服役6年老兵漲薪15%等),改善伙食,取消一般體罰(除了艦長命令的鞭刑)。

美國海軍沒有上述系統性措施。

1910年超過74%的水兵在第一個服役期滿後就退役。1900-1908年甚至15%的人提前結束服役期。

丹尼爾斯部長的措施是:降低制服的成本(美軍制服要自己掏腰包),提高生活質量,改革紀律,輕易不進軍事監獄等等,船上設立洗衣房和烘乾設備而不用再自己晾衣服。

1914年開始很多軍艦有了電動冰淇淋機。然後推出了「加入海軍,去看世界」的招募口號,鼓勵艦隊和戰艦頻繁訪問外國港口。

然後開闢了「士兵提干」的渠道(歐美傳統思路里,平民士兵,軍官貴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階層,極難打破!)

1914年,國會允許每年從士兵里選拔15人去念海軍軍官學校;

1918年,這個數字提升到100人;

1919年,海軍直接在諾福克和聖迭戈開闢預備學校,為考學的士兵提供更直接的幫助。


第二次變革——航空

皇家海軍1918年就主要依賴皇家空軍提供飛機和飛行員,結果導致自己在航母發展方面的滯後。

1920-1930s美國海軍領導人對飛機的表現印象深刻,飛機也抓住了大眾的注意力。

陸航飛行員米切爾的「炸艦表演」更是名垂青史。

到1929年,美國海軍已經新設立航空局,獲得了國會授權的1000架飛機的預算支持;

然而馬上面臨人力不足的窘境——航空是個勞動力密集型的,幾十架飛機可能需要上千人保障。

1924年,海軍大約有300名飛行員,離填滿1000架飛機的空缺還很大,而兩艘大型航母已經開造——薩拉托加、列剋星敦!

而且,海軍的軍官輪崗管理上,居然經常要求飛行員軍官要定期去其他崗位。

於是海軍飛行員短缺問題更嚴重。即使是動員士兵里的人考飛行員,也只解決了230人。

1934年,國會居然把海航的預算授權增加一倍,未來5年內達到2000架!——這種「給的比要的多」的情況,讓現在的美國海軍大佬們淚奔啊!

於是航空局開始了「海軍預備役飛行員」的渠道——這一下子打開了平民當海軍飛行員的大門!

預備役人員需要在彭薩科拉海航基地訓練1年,然後在艦隊服役3年。

隨著1938年慕尼黑事件的戰爭陰雲,1939年美國國會睿智地通過了「海軍航空儲備法案」,共計儲備了6000名平民預備役飛行員!

珍珠港事件後,這些渠道投資得到了回報,海軍每年從17個新建的訓練中心的到30000名海軍飛行員和空勤人員!這個規模是其他陸航的2倍多!

而且其中真正的海軍科班軍官飛行員很少,大量是士兵、平民轉過來的以及短期任命的非職業人員。比如1943年底,超過11000名新飛行員中,科班出來的職業軍官只有226人。——戰爭潛力就是這麼出來的。

大戰結束後,絕大部分臨時非職業飛行員都離開了。留下的就是這幫安納波利斯的職業軍官飛行員。而正是這批職業軍人,又主導了二戰後30年的美國海軍的中高級崗位。直到第三次變革。


第三次變革——核潛艇

冷戰期間,蘇聯的水面艦艇部隊一直不是嚴重威脅,但紅海軍的潛艇部隊就是另一回事了。所幸美國很快研製出革命性的核動力潛艇——1954年的「鸚鵡螺」號。20世紀60年代,華盛頓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搭載著「北極星」洲際導彈也出現了。

核技術和導彈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電子設備、聲納、火控計算機、雷達、核動力反應堆,成為新的知識和技術挑戰。

這時候的主導人,就是 海曼-里科福。

作為把持海軍核力量25年的人物,他在國會擁有眾多粉絲,但最深刻的,是在人才隊伍方面的變革——核動力艦艇人員制定的豐富而嚴格的NUCS培訓計劃。

此前美國海軍一直在糾結——是否要把工程專家整合到指揮線上,讓他們有指揮權,NUCS解決額這個問題——之後擁有核知識的工程專家才能指揮核動力戰艦和潛艇!

這對於潛艇社區來說,是革命性的——讓一個核物理理工男,指揮一艘核潛艇,還有上面幾百號兄弟的生死!——這個讓傳統作戰班子出來的指揮軍官們也感到難以接受。

但是隨著核潛艇、巡洋艦、航母的逐步加入艦隊,對合格的核動力軍官、士兵的需求,很快超過了質疑聲。以至於打破了「潛艇人員必須來自志願人員」的規定,而變成強制——「某些驅逐艦人員,正在上著課,突然打電話被告知:你已經轉入核潛艇項目啦!」

但馬上就面臨一個老問題——期滿了人留不住。士兵退役走掉,軍官輪崗走掉。

上世紀60-70年代,近乎2/3的核軍官儘早離開了這個序列。

然而那些留下來的人在海軍領導層發揮了巨大作用。最早的10艘核潛艇的艇長里,7人成為海軍上將,1972年美國海軍三星中將裡面1/3來自核動力項目。1975年的海軍作戰部長、海軍學院院長都是核動力幫派的。

1971年,設立了對口潛艇部隊的海軍副作戰部長崗位,取得了跟水面艦艇、海航平起平坐的權利。

這些都是針對變化,打破傳統、打破常規,應對新挑戰。

正如第一次複雜機械海軍的出現,讓海軍人才來源從傳統的沿海漁港老水手,轉變為城市人口、商人、文化人。

第二次飛機的引入,為平民打開了進入海軍的通道,而不僅僅是應屆畢業高中生或者軍校生。

而且第二次飛機的引入,還打破了海軍的性別界限,雖然1974年才有女飛行員,但1943年海軍航空局已經招募了23000名地勤輔助女性,從事導航訓練、槍炮訓練、軍械修理、鈑金、降落傘摺疊、空管等崗位。

而2010年2月,首批女性開始在核潛艇上服役……

現在,大家紛紛都在預測,第四次人才變革是什麼時候?什麼樣子?

是網路時代的鍵盤宅?還是無人平台的遙控手柄男?我們能趕超么?……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默虹美海軍學習小站 的精彩文章:

美海軍一戰機中隊剛裝備F-35就被裁,皆因海軍養不起

TAG:默虹美海軍學習小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