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畝三分地」現在指個人勢力範圍,為何在古代沒人敢這麼說

「一畝三分地」現在指個人勢力範圍,為何在古代沒人敢這麼說

現如今,我們所說的「一畝三分地」,泛指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那麼,這句話在歷史上,有什麼出處呢?

這句話來源於古代帝王的「耤田禮」。

所謂「耤田禮」,就是指帝王扶犁親耕的一種儀式。其目的是向臣民表達皇帝關心百姓生活,重視農耕的意願。

「一畝三分地」現在指個人勢力範圍,為何在古代沒人敢這麼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耤田禮)

耤田,就是指皇帝親自耕種的田地,其大小恰好是一畝三分。這塊地長11丈、寬4丈,一共分為12畦。中間部分是皇帝親耕的,兩邊剩餘的土地,則留給大臣們來完成。

為什麼要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畝三分呢?

其一,皇上政務繁忙,日理萬機,在親耕田地上,有點意思就行了,表達一下示範作用,當然不能太多。

其二,古代單數是陽數,如形容皇帝的崇高地位,就得用「九五之尊」這些單數。因為用於皇帝親耕的耤田不能太大,所以只能取陽數中最小的兩個數「一」和「三」,具有象徵意義。

明清時期,帝王的「耤田禮」一般都放在每年仲春亥日,在先農壇舉行,其程序和儀式相當複雜的。

「耤田禮」開始的前一個月,禮部就得著手籌備計劃。在確定了「耤田禮」的日期後,還得擬定參加「耤田禮」的官員名單。

舉行「耤田禮」的前兩天,帝王和大臣們都必須齋戒。「耤田禮」前一天,皇上要親自審閱祭祀所用的祝文,查看當日播種的穀物種子以及農具。查驗完畢後,再由太常寺官和順天府尹,親自將「耤田禮」所需器具護送到先農壇。

「一畝三分地」現在指個人勢力範圍,為何在古代沒人敢這麼說

(神農壇祭祀)

耤田儀式開始時,皇帝要沐浴更衣。到先農神壇前祭拜先農,然後換下龍袍,站在一畝三分地里,面南站立。禮部尚書跪請皇帝親耕,戶部尚書跪奉農具,順天府尹跪奉鞭子。皇上須右手扶耒,左手執鞭,前面有兩個老農牽牛,順天府尹負責抱著儲藏種子的木箱,禮部尚書則負責播撒種子。

照此程序,皇上需在一畝三分地的中間部分,完成三次往返,然後依次序由大臣們完成剩下部分的從耕。此時皇上則登上觀耕台,親自督促官員完成相關儀式。直到禮部尚書宣布「耤田禮完畢」,皇上才能起駕回宮。

為了保證隆重的「耤田禮」順利進行,大臣和帝王都不敢怠慢,除了事前周密籌劃,詳盡方案外,有時還得在事前舉行排練活動。

例如,清朝的康熙帝,就專門在豐澤園內開闢了一塊「演耕地」,在「耤田禮」到來之前,抽空到「演耕地」里排練數次。

「一畝三分地」現在指個人勢力範圍,為何在古代沒人敢這麼說

(康熙劇照)

當然,在舉行「耤田禮」的時候,還是難免會出現一些小插曲。

雍正帝在扶犁親耕的時候,就讓一頭牛差點把儀式攪黃了。本來參與「耤田禮」的耕牛都是經過千挑萬選,性情溫順的。但也許是現場人數太多,也許是牛脾氣上來了,任由雍正如何揮鞭驅趕,這頭耕牛就是原地不動,罷工了。

這下可累壞了眾侍衛和太監們,他們不得不生拉硬拽地驅趕著牛,才勉強讓雍正帝完成了三次往返的儀式。最終,雍正帝龍顏大怒,下旨將負責調教耕牛的官員削職罷官,交刑部議罪。

傳說康熙帝在微服私訪時,曾路過一處農家,主人見他們器宇軒昂,穿著華麗,就詢問道:「客官定是富貴人家,想必家裡田地不少吧?」

康熙微微一笑,回答說:「我家只有一畝三分地。」

由此,「一畝三分地」便演繹至今,其意義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為個人專屬利益的代名詞。

(參考資料:《史記》《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青海的這座古墓,是「九層妖塔」的原型,古墓的主人究竟是誰
以色列佔了巴勒斯坦土地,為何近年來周邊國家不願幫巴勒斯坦了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