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聲聞七聖,初至信解(104)

七聖位者:

一、隨信行。

二、隨法行。

三、信解。

四、見得。

五、身證。

六、時解脫羅漢。

七、不時解脫羅漢。

通名聖者,正也。苦忍明發,舍凡性,入聖性。真智見理,故名聖人。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一、隨信行位者,是鈍根人,入見道之名也。

非自智力,憑他生解。

是人在方便道,先雖有信,以未習真,信不名行。

行以進趣為義。

得苦忍真明,十五剎那進趣見真,故名隨信行位也。

二、隨法行位者,即是利根入道之名也。

利者,自以智力見理斷結。

在方便道,能自用觀觀四真諦法,但未發真,不名為行。

因世第一法發苦忍真明,十五剎那進趣見真,故名隨法行位也。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三、明信解位者,即是信行人,入修道,轉名信解人也。鈍根憑信,進發真解,故名信解。

是人證果有三,謂三果(云云)。

證初果者,第十六道,比智相應,即證須陀洹。須陀洹,此翻修習無漏。《成論》明:「猶是見道數人」明證果即入修道,用此明修習無漏義便。若見道所斷,略言三結盡,廣說八十八使盡。七生在,終不至八(云云)。

次、明證二果,即有二種:一、向。二、果。

向者,從初果心後,更修十六諦觀,七菩提行現前,即此世無漏、斷煩惱。一品無礙,斷欲界一品煩惱,乃至斷五品,皆是於向,亦名勝進須陀洹。約此論家家也。

二果者,若斷六品盡,證欲界第六品解脫,即是斯陀含果也。天竺雲薄,薄欲界煩惱也。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次、明證阿那含,亦有二:一、向。二、果。

向者,若斷欲界七品,乃至八品,皆名為向,亦名勝進斯陀含。約此說一種子也。

果者,九無礙斷欲界,若證第九解脫,即名阿那含果也。天竺雲不還,不還生欲界也。

複次須陀洹,有三種:

一、行中須陀洹,即是向也。

二、住果,正是須陀洹也。

三、勝進須陀洹,亦名家家,即是斯陀含向也。

斯陀含,但有二種:一、住果。二、勝進。勝進亦名一種子,即阿那含向也。

阿那含亦二種:一、住果。二、勝進。勝進那含斷五上分結,謂色、無色染等,即阿羅漢向也。羅漢但有一,謂住果也。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複次,超果者,

凡夫時,斷欲界六品乃至八品盡,來入見道,發苦忍真明。十五心中,是斯陀含向;十六心,即證斯陀含果也。若凡夫時,先斷二界九品盡,乃至無所有處盡,後入見諦十五心,名阿那含行。第十六心即證那含果,此名超越人,證後二果也。是信解雖是動,根性不同,謂:退、護、思、住、進也。

若證阿那含,各復有五及七種般、八種般。

五種般者:中般、生般、行般、不行般、上流般也。

七種者,開中般為三種也。

八種般者,五如前,更有現般、無色般、不定般(云云)。

法華玄義|(104)聲聞七聖,初至信解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085)出世間襌,結定粗妙
法華玄義|(093)余諸三昧,妙結釋疑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