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球範圍內,海平線上升與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吃掉」潮灘面積

全球範圍內,海平線上升與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吃掉」潮灘面積

全球範圍內,海平線上升與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吃掉」潮灘面積

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與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科學家正聯手調查全球的潮灘(Tidal Flats)生態系統,他們通過機器學習分析了超過 70 萬張衛星圖片,並依此繪製全球範圍內的潮灘面積變化地圖,結果發現全球範圍內的潮灘面積正在遭受海平面上升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侵蝕。

這也是首次有團隊致力於繪製全球潮灘衛星地圖。

這篇論文發表於《自然》,據論文摘要內容,團隊分析了部分數據量較為豐富的地區並依數據建立了潮灘的代際變化序列,在中東、東亞和北美地區,潮灘面積在 1984 年至 2016 年間下降了 16%。

潮灘,又稱灘涂,是一種由潮汐和河流帶來的泥沙沉澱在河流下游、海岸線等地區形成的濕地生態系統,其中常常孕育出鹽沼和紅樹林等生態環境,並成為水鳥、螃蟹和部分魚類的棲息地。而鹽沼中常常擁有較為複雜的生態結構,有時還能充當魚類和鳥類幼崽成熟前的育苗地;紅樹林則是沿海常綠灌木和小喬木群落的簡稱,它們常常扮演海岸線防護林帶的角色,能消解海浪,抵禦海嘯。

目前,全球近一半的潮灘生態系統存在於印度尼西亞、中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印度、巴西和緬甸這八個國家,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基建開發大國。根據論文第一作者 Nicholas J. Murray 的說法,潮灘生態系統遍布全球,但由於潮汐運動的影響,潮灘易被水面覆蓋,而且潮灘生態穩定性脆弱,易受侵蝕,這些原因都加大了準確監測潮灘面積變化的難度。

根據現有結論,研究者認為海平面上升和沿海開發是導致潮灘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論文引用的另一項研究表明,近年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從 20 世紀的每年 1.6~1.8 毫米翻了一番,達到了 3.4 毫米,海平面上升對海岸線的侵蝕直接導致了潮灘面積減少。Murray 認為這一方面的研究還需要繼續深入,以探究海平面上升對潮灘的長遠影響。

在接受《衛報》採訪時,Murray 表示在潮灘上建設機場、水產養殖場和其他基礎設施是部分國家的潮灘所面臨的主要威脅,並提到中國就在此列。同時修築水壩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上游的泥沙被攔截,水流能帶到下游的沉積物減少,潮灘就逐漸消失。

根據其他研究論文顯示,中國境內的紅樹林和濕地面積在上個世紀圍海造田活動和其他發展需求下已經大量銳減,從上個世紀 50 年代初至今 72% 的天然紅樹林已經消失。濕地面積從 50 年前的 500 萬公頃減少至現在的 113 萬公頃,同時在建設需求下沿海岸挖砂量上升導致的海岸線破壞也相當嚴重,但目前依舊缺乏這方面數據的精確統計。

現在 Murray 的團隊已經將繪製的全球潮灘變化地圖公開,這份地圖接入了實時監控系統,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年份比對前後的潮灘面積變化。

對於研究的意義,研究者認為這將有利於推動建立潮灘保護區,這些地段在以往總是缺乏關注和保護。Murray 說:「我們能確定哪些地區的潮灘正在消失,並確定導致潮灘消失的主要原因,那麼我們就能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題圖來自: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臨時」四十年的美食之城,借來的時間終須要還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