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古詩四帖》中一個片段的技術細節
在印刷術如此發達的的時代,高清圖版隨處可見,可謂一日看盡長安花,走馬觀花時常會遺失很多東西,所以在快速浮躁的時代,能夠慢下來,專心於一件事,一個帖,乃至一個筆畫,反而會得到的更多。
臨寫古帖,很多時候是要分步驟解剖開來研究的,而不是一味的臨寫了一遍又一遍,濫竽充數以完成臨寫數量為目的。
一個帖臨泛了,不妨停下來,偶爾翻開,或許清風撲面,想得到的東西就到你眼前了。
再有一個法子,就是啃硬骨頭,逮到一個帖,就練它三年五年,中間決不再朝三暮四,到頭來會收穫的盆滿缽滿。
也不是所有的都研究到骨子裡,有的要視而不見,否則找不到你所需要的東西。
這是王羲之虞安吉帖中的局部,對「中將軍」這三字的處理,很高明。一種極其舒服自然而沒有弄強使性的造作之態。這一筆書過程中,其線的轉換也精巧嫻熟,一氣呵成,輕鬆自如。
張旭《古詩四帖》是張旭最經典的作品,這是一張筆法豐富,氣息奔放的作品。它前後章法筆法不大一樣,學習者得認真感悟之,而不要一味不辨稻莠,都拿來,消化很重要,不是吃的多少,是消化多少。
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上圖是張旭古詩四帖的開始部分,若以之來練線條,其快速的轉換令人目不暇接,未必能得到什麼,若以之來考究章法,則無章法。這種直抒胸臆的寫法,不講究關聯、不講究起承轉合,一味使力弄勁,缺少了理性的成份,有點過了。但是若是與其後面的內容相對比後,才使這一部分成為後來的比襯部分,而顯得合理。所以,這一部分應該是學習者可以忽略的部分,或說是後來所要讀懂的內容。
張旭古詩四帖章法2
這是中後部分的內容,此部分內容需一點點來放大研究,一是究其筆性,二是究其章法之自然轉換。
張旭的筆是一定彈力的筆,他在側轉狀態下收聚輕鬆,在粗細處理上筆也能夠應對。這三組筆法,是張旭此帖中的重要部分,在其中後部分書寫中大量運用。
對後半部分章法的研究,除了從整體來看之外,還要切割開來分析研究,分析清單行、雙行、三行之章法再合起來,更易把握。
生得一又慧眼,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東西,這是臨摹古帖的方便之門。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倪萍姐一幅畫拍出150萬雖是舊聞,卻為何讓人感覺依然是新聞?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