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賈樟柯:當代藝術的預言性,是它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賈樟柯:當代藝術的預言性,是它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原標題:賈樟柯:當代藝術的預言性,是它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賈樟柯少見地談到了他的電影創作和當代藝術的淵源,賈樟柯說,當代藝術的多義性的特質始終提醒著他,在自己的電影創作中也應儘力追求多義性和開放性。當代藝術的實驗精神也啟發了他以結構為手段,打破單一線性敘事的束縛。

藝術電影和非藝術電影的區分在於創作者意願

賈樟柯首先談到了作者電影和工業電影的區分,他強調此二者並非截然對立,因為,如今作者電影也開始逐步強調傳播,而工業電影亦逐漸體現出作者的色彩。在「藝術電影」與「非藝術電影」的區別中,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創作者的主體意願和價值觀,賈樟柯著重指出,有的商業電影也不乏對作者色彩的重視。例如杜琪峰的《奪命金》,在驚悚犯罪的商業電影類型下,導演仍然展現出其對香港社會乃至人類處境的思索。斯皮爾伯格等的商業電影中,仍然有較強的主體價值觀的展現。

《奪命金》海報

賈樟柯還談到,電影不僅是工業,不僅是藝術,更是宏大的傳播概念里的載體。賈樟柯認為,電影推進了影像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帶來了如民族志一般的信息交互,電影直觀地展現了異域,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此外,電影還是現代性感受的直接表現,也是現代性思想形成的途徑。除去現代科學思想的形塑,電影直接影響了人們如何感知時空,深入關注表象之下的世界。

「觀眾看不懂,我就暗自竊喜」

賈樟柯從成長經歷談及當代藝術對於他的影響。1980年代,當代藝術逐漸進入個人生活。通過閱讀書籍,人們感受到了一種視野的解放,賈樟柯特意談到了《德國表現主義》這本小冊子對他的衝擊,這種衝擊不僅來自圖像,而且來自圖像背後的觀念的衝擊,讓他了解到怎麼用和傳統語彙不一樣的方法表達精神世界。

賈樟柯在片場

賈樟柯還回憶了山西實驗藝術計劃「鄉村計劃」對他的影響。當時有從事諸多領域的藝術家參與,從傳統的繪畫到行為藝術,從影像藝術到文學。賈樟柯覺得這個計劃本身就已經是一種藝術,它如同今天的展覽一樣,通過策展,各個作品形成互文關係,展覽成為藝術品向觀者傳遞意念。

賈樟柯談到他的電影對結構性的關注正是受到了當時的藝術計劃的影響。多年後,賈樟柯到北京電影學院系統學習了結構主義,並在之後的電影創作實踐中不斷回望結構性理論,與具體的生活經驗藝術實踐形成參照。曾經傳統的三一律的線性敘事結構已經很難描繪當下時代的多樣與複雜,急需一種新的方法來傳達時代氣息,例如在《天註定》中,賈樟柯設置了四組人物,他們命運沒有交叉,四組分立在劇情推動上也沒有支撐作用。但就是這天南海北四個人,他們有一個同樣的動作背景,透過四個故事的編織,密集性和時代情緒就可以傳達了。

徐冰,《天書》(1987 - 1991)活字版手工印製書籍和捲軸,漢字的部件重新製造的「假漢字」,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2018

賈樟柯認為當代藝術強調互動性與多義性,可以「被人們用不同的聲音來理解體驗」這一點也影響了他的電影創作。「所以每次我的電影推出,就有觀眾說,哎呀看不懂,我就暗自竊喜,因為我至少保持了電影的開放性與多含義性。」徐冰的《天書》, 黃永砯「攪拌美術史」,這些當代藝術作品都是「天才的作品」 也影響了他。

賈樟柯認為,當代藝術的預言性,正是它最值得驕傲的地方,這種預言性觀察也啟發了他的創作。十幾年前,在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行過一個大型的中國當代藝術展,賈樟柯在2001年的紀錄片《公共場所》也參展了。這是他為數不多的對當代藝術的直接參与。蓬皮杜藝術中心把展廳做成一個超市的樣子,商業氣息非常濃,彼時消費文化剛剛在中國興起,而通過這個展覽,賈樟柯對當代中國的消費性有了直觀深刻的理解。「通過當代藝術,我們能夠儘早地得到關於這個社會即將到達何處的更多的信息。 」賈樟柯說。

《江湖兒女》講的是古典倫理的消亡

賈樟柯曾將《江湖兒女》《三峽好人》等多部電影背景放置於三峽,這主要是因為他被三峽的獨特風景所震撼,並為其中蘊含的古典倫理的消亡而感嘆。

賈樟柯覺得,他看到的三峽,在當代藝術家眼裡,應該也像一個裝置藝術一樣,是可以代表中國社會發生的劇變的最奪人心魄的外化場景。從三峽移民計劃開始,中國諸多藝術家就開始關注三峽,而賈樟柯機緣巧合也前往三峽。坐在逆流而上的船隻上,他感到震驚。漂流的時候,是有種穿越到古代的感覺,「和李白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所見情境相差無幾,」 一下船之後,對比非常強烈,是一片拆遷的廢墟,當時移民工程已經將近尾聲,蓄水線下3000的城市沉入水底,岸上玻璃破碎的飯店裡有人燒飯、打麻將。

《江湖兒女》劇照

如果說十年前《三峽好人》是講外在的建築的消失的話,《江湖兒女》講的是內在的、建構情感世界的建築也已經拆除了。在《江湖兒女》中,賈樟柯笑稱自己已經進入「後三峽時代」,對於三峽的種種場景已經瞭然於心,開始更關注種種社會關係的改變。賈樟柯關注的是「內在的看不到的世界的終結,這個終結就是傳統人際關係的落幕」。在時空流轉後,以信、義為代表的古典倫理逐漸消亡,「今天的中國人好像換了系統一樣」,賈樟柯認為這的確是一個哀歌。

對談最後,蘇丹指出,現代城市化過程造成了人與人之間傳統倫理的撕裂,古典的農耕文明的人際默契直接消失。而例如三峽移民的伴隨城市化進程的流動,已經成為了當代藝術家關注的主題。而這些藝術品,實際上給人類的反思留下了巨大的財富。賈樟柯在《山河故人》中的反思更進一步,甚至出現了某種焦慮的情緒,而這種焦慮的情緒不僅僅是華人獨有,可能其他不同種族、國家的人同樣會出現。

賈樟柯回應道,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快速流動導致了情感模式的轉變:焦慮普及,思念的情感削弱,表達情感的語言單一等。最後,賈樟柯談起自己接下來的創作計劃:清末民初的武俠,也是想用武俠故事反襯當下快速流動的時代特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華為nova 4真機現身:正面只有一個孔
中國版聖誕老人誕生!徐錦江又雙叒叕紅了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