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二十四、貪味靜慮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二十四、貪味靜慮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24)

二十四、貪味靜慮戒

文 / 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一:

四十三輕戒

二十四

貪味靜慮戒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貪味靜慮,於味靜慮見為功德,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為斷彼生起樂欲,廣說如前。

《瑜伽論記》卷第十(之下):「第三貪味靜慮。」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貪味靜慮,於味靜慮見為功德,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貪味靜慮」,「靜慮」,就是禪定,四禪八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

「味」這個字,就是愛著的意思。因為得到禪定的時候,那是特別殊勝的境界,和沒有得禪定完全不同。認為得到禪定,是一種殊勝的功德,那就是愛著了。

凡夫修禪的時候若修成功了,得了禪定,只是把欲界的欲停止了。得到禪以後,就是色界禪,無色界的定,對它有愛著,這還是個煩惱的境界,所以這個「味禪」是世間禪。

經論把禪分成三種:一、味禪,二、凈禪,三、出世間無漏的禪。「味禪」,就是愛著禪定。初禪現前的時候,愛著心還沒有起來,這個時候,叫做凈禪。前一剎那,愛著心還沒有起來,叫做凈禪。後一剎那愛著心起來了,這時候叫做味禪。得到四禪八定以後,在禪定裡面修四念處,破除去愛著心,破除我見、無明,成功了,那就是出世間的無漏禪,那是聖人了。

「於味靜慮」,認為禪定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常常入定來享受這個禪味,享受禪味,愛著禪味實在來說就是貪心。

「見為功德」,以前沒得到禪的時候,都是苦惱境界,一般人在世間上唯利是圖,就是求榮華富貴,而榮華富貴是一個大苦惱的境界。現在得到禪的時候,認為禪定這件事有意義,沒有以前求名利的苦惱。修行人最低限度得到三昧樂,得到三昧樂也容易得到涅盤樂,得到聖道的法樂。當然世間禪也是功德,不能說不是功德,但是它並不是我們所希求的無漏的功德。這位菩薩,認為這是功德,就停在這裡了。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一入定了,禪的境界就出現了,這是一個很殊勝的享受,就安住在這裡。但是愛、見、慢、無明種種煩惱還在那裡活動,就是不清凈,就是障礙修學聖道。所以不能得到禪定就停止了,應該繼續修四念處破除煩惱。「貪味靜慮,於味靜慮見為功德」,「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韓清凈《披尋記》:「貪味靜慮於味靜慮見為功德者:謂如有一,先聞靜慮諸定功德,而不聞彼出離方便。於彼一向見勝功德,勇猛精勤;由此因緣,入初靜慮或所余定。如是入已,後生愛味。如三摩呬多地說(陵本十二卷二頁)。今於此中,義可准知。

「謂如有一先聞靜慮諸定功德,而不聞彼出離的「方便」,不知道得禪是聖道的前方便而已,這不是一個最終的目的,「於彼一向見勝功德」,對於得到的四靜慮,就是「一向」,一直認為它是有殊勝功德,「勇猛精進」的就修奢摩他了,「由此因緣入初靜慮或所余定」,或者剩餘的二禪、三禪、四禪,「如是入已,後生愛味如三摩呬多地說(陵本十二卷二頁),今於此中義可准知」。

無違犯者:若為斷彼生起樂欲,廣說如前。

若為斷「貪味靜慮」,而生起勇猛的對治,而不能一下子對治好,如此時時有心對治、斷除,尚未完全斷除,偶然會生起愛著之心,則不違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九、染心御眾戒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